《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20050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10/20,1,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实验稿) 解 读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川彬 潘克勤Email:,2018/10/20,2,“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教学改革的“纲领”。语文课程标准是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依据。,2018/10/20,3,上篇: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宏观解读,一、课程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信息化 知识经济、知识劳动者、“学习经济” 2、全球化 国际竞争、国际理解、合作交往 3、个性化 人文精神、发展个性、创新能力 二、教育现状与教育改革的要求存在较大反差 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对课程改革产生很大影响 1、终身教育 为终身发展打基础、学会学习 2、大众教育 教育公平、面向全体、尊重个体 3、学习化社会 开发资源、网络社会、跨学科 4、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2018/10/20,4,教育的目标从传授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个性,成为世界公民。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他们有发展成长的动机和欲望,也有成长发展的潜能。 学生的发展是在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之中实现的。“个性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因此,教学不是传授和灌输,而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2018/10/20,5,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和发展的。因此,

3、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会学,更要关注是否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够学好。由于知识“外储化 ”程度的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支撑,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他所需要的学习。因此,拓展学习时空和学习资源已经成为现实。教育必须突破“三脱离”的倾向,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18/10/20,6,从90年代开始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教育现代化等。这些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教育的现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程改革,是又一场更大规模的改革,其目标是使基础教育的现状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适应

4、时代的进步。,2018/10/20,7,19961998年,对全国9个省市城镇和农村的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对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国内调查,2018/10/20,8,校长、教师认为 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2018/10/20,9,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2018/10/20,10,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2018/10/20,11,校长和教师认为 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2018/10/20,12,城市小学和乡村初中“经常”或“总是”在全班公布考试成绩

5、的比例在60%左右,城市初中学生的这一比例已达75%。,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次的百分比,对考试结果的处理,2018/10/20,13,对于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考试结果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或讨厌。,学生对公布成绩、排名次的感受(%),2018/10/20,14,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对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批判和反动,是对未来世界和为了教育充满激情的、富有积极意义的探索和创造。 实践是课程的基本特性。 自组织过程是教学的佳境。 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非逻辑的阐释更易引发对话和体验。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规划活动。,2018/10/20,15,【结语】在学习语文

6、课程标准时,必须充分了解它的上位走势和宏观背景。这里,重温一下这次课改的基本目标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功能 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 课程结构 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 课程内容 生活、社会、科技 学习方式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课程评价 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 课程管理 国家、地方、学校,2018/10/20,16,下篇: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微观解读 语文课程目标分“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四大部分。在通读的基础上,重点要把握住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和理念(四大理念)、语文课程的目标(总目标和分目标、三个维度) 、语文课程的内容(五大板块)、语文课

7、程的实施(五条实施建议)和语文课程的评价等关键问题。,2018/10/20,17,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第一部分 前言语文教育的总体性任务课程性质与定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018/10/20,18,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2部分。“总目标”一共有10条。“阶段目标”又分4个学段,包含目前的小学和初中9个年级。每个学段目标,都由“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综合性学习”5个板快组成。,2018/10/20,19,五个板块的内容与目前的语文教学相比较,突出了两个板块:“口语交流”和“综合性学习”。所以说“突

8、出”,是因为目前的语文教学,虽然也有这两块内容,但是并没有作出计划性安排。现在突出出来,更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2018/10/20,20,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课程实施,又主要包括编好教材和用好教材两项主要工作。因此,课程标准对编写教材和用好教材提出了建议。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用好教材的建议即“教学建议”显得更重要。,2018/10/20,21,“教学建议”一共有5条: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

9、关系。 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2018/10/20,22,“实施建议”中还有一个“评价建议”。其要点有: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性相结合,加强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2018/10/20,23,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七九年级50篇,其中文16篇、诗34首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九年阅读量400万字,初中不少于260万字 童话类(2)、寓言类(2)、故事类、诗歌散文类(2)、长篇文学名著(8)、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分指定和教师

10、推荐两类。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词的分类(12)、短语的结构(5)、单句的成分(6)、复句(二重)的类型(7)、常见修辞格(8),2018/10/20,24,二、几个主要问题的诠释和实践思考 (一)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1、什么是工具性?所谓工具性,是说语文是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的基本工具。应用工具的能力,不是传授的、灌输的,而是在应用工具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成为学生自己学习语文、自己应用这个工具的实践活动。,2018/10/20,25,2、什么是人文性

11、?文化学含义:人类文化、人类文明。心理学含义:“人文”与“人本”同义,主要是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教育学含义:包括教材的人文内涵、学习者的人文素养(文化的、心理的)和语文学习(教学)活动中的人文关怀。,2018/10/20,26,要使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转化为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必须通过具有人文关怀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个中介。所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其核心要义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把人当作人。也就是说,学生不是罐装知识的容器和任人塑造的物品;他们是具有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并且有能力谋求发展的能动的人。每一位学生,哪怕是教师眼中的“差生”,都是独立的、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生命价值的活生生的个体。,2018/1

12、0/20,27,3、什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在逐渐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要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自己学习语文、自己应用“语文工具”的实践活动;要激发学生与生俱有的谋求发展的潜能,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两者的统一是在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实现的。,2018/10/20,29,1、基本理念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转变:单纯传授知识学生发展的多元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三维目标包含了现代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个性的价值追求。,

13、2018/10/20,30,案例: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交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课程功能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是本次课改的首要任务。 新研制的课程标准就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的。,2018/10/20,31,2 、行为误区(1)目标失落 其表现是没有目标,课堂教学只是一些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或只有预设目标而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开发资源及时生成新目标。(2)目标偏窄 表现在目标单一,偏重于认知领域,不提过程与方法,更无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14、3)目标割裂 把能力、情感等目标从认知目标中割裂出来,把三个维度的目标看作是相对独立的东西。,2018/10/20,32,3 、教学策略(1)正确确定预设目标 主体性:学习目标描述的主体是学生。 综合性:三个维度综合陈述。 层次性:按学习水平由低到高陈述。(2)充分重视生成目标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的目标,应充分重视,因势利导,组织探究。(3)认真实施“三维”目标 情境、合作、对话、建构。,2018/10/20,33,案例:美丽的西双版纳(八上) 课前预设:课文的特点是表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抓住题目“美丽” ,从小标题入手组织学习活动。 课中实施: 1、一同学插嘴道:文中的五个

15、小标题不一致。不少同学立即赞同。 2、反思:学生的实际水平超过预设。 3、调整: (1)小标题确立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2)文中的小标题怎样改动才能达到“一致” 互动创生: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创生。,2018/10/20,34,原标题: 1、高高的望天树 2、悠悠的野象谷 3、妩媚的傣寨水 4、竹楼映蓝天 5、笑对生与死 修改后的标题:1、高高望天树 2、悠悠野象谷 3、柔柔傣寨水 4、青青傣家楼 5、淡淡生死观1、走近望天树 2、体验野象谷 3、嬉戏傣家水 4、参观傣家楼 5、笑对生与死1、望天树直插蓝天 2、野象谷未遇野象 3、傣寨水保佑平安 4、傣竹楼掩映竹林 5、生与死泰然面对,2018/10/20,35,(三)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进程。,2018/10/20,36,关于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