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整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436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整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单元整合通史概览历史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二战后初期(1)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相继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逐渐形成(2)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世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2)世界经济开始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3)美国凭借其强大实力占有特殊地位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1)二战后,出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建立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集团(2)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对其具有促

2、进作用(3)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历经波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但各经济区域集团合作方式多样,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但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专题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 70 年代)概况: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3、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第二阶段(70 年代到 80 年代后期)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第三阶段(80 年代末以来)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原因: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横向链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

4、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时间1945 年1945 年1947 年1995 年标识简称WBIMFGATTWTO性质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临时的多边贸易协定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宗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进成员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稳定国际汇率;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影响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有利

5、于处理国际贸易争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可持续和透明地进行例 1 国际经济组织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那次会议决定建立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则提供长期信贷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 对“那次会议”召开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B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C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答案 D解析 由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可知“那次会议”指1944 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例 2 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形

6、势的多样性20 世纪 90 年代,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建立。21 世纪初,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2003 年,中国也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这些事件表明( )A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D自由竞争取代了宏观调控答案 B解析 题干中涉及的经济组织都是区域性经济组织,充分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A 项中的政治一体化不能全面体现;D 项与题意无关;C 项虽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但题干直接表明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例 3 发展中国家与全球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

7、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经济全球化。你认为这种观点( )A正确,因为经济全球化正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B不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参与进来D错误,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答案 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确的策略是积极应对,趋利避害。而题干中的这种观点反对全球化,号召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未看到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故说法不正确。例 4 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加强国家间合作的必要性2011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9 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

8、、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环境污染日益突出A BC D答案 B解析 从材料看,四国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正确;由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召开,可知正确;减排解决的是环境污染问题,正确;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并向发达国家提出了要求,但这四国并非同一区域,更非区域集团,排除。如何组织非选择题的答案,去哪里寻找答案,这是解答非选择题面临的首要问题。试题设问中往往

9、有提示,那就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来进行回答。这就涉及到高考能力要求中的两大能力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知识” 。高考考试大纲对这两项能力是这样表述的: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在具体做法上,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先问题后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2)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完成归纳、提炼、概括:运用材料分层法和材料编号法。(3)仔细阅读材料,获取最大限度地有效信息,保留关键信息和关键

10、字词法。(4)材料和教材互相结合,组织答案,要有两材(材料和教材)结合意识。例题 (2013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摘自

11、斯大林选集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 1953 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 20 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据材料一并

1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10 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8 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9 分)材料处理材料序列对应问题划分层次关键字句对接教材材料(1)苏维埃政权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的原因第一层:实行大工业的必要性;第二层:恢复发展重工业的大工业紧迫感“大工业”“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

13、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2)苏维埃政权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努力涉及两点不能采用的办法(至于到底采用了哪些方法,需要结合所学知识)“龌龊办法”“拒绝借款”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建设;斯大林模式材料(3)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第一层:强调重工业的重要性;第二层:突出了重工业的开始“无法保卫祖国”“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英国工业革命材料(4)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但是”后的句子是材料重心,可分两方面,一是全面发展工业,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新中国“一五”计划与论十大关系答案 (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

14、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解题方法总结如何提炼材料有效信息?提炼就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从历史高考材料题来看,试题中的材料有效信息主要分布在材料中的五个地方:一是材料的开头与结尾。因为高考命题是有时间和试卷长度(阅读量)限制的,命题者所选材料必须“精取” ,不能无度。二是材料中的省略号两侧,理由同前。三是材料的出处,它往往可以说明材料的时空、属性、价值等,便于我们回归教材,运用相关知识来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四是材料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名称等,它同样能帮助我们定位材料的时空、属性、价值,便于我们回归教材,运用相关知识来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五是材料中的注释或说明,它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这一材料重要,你们不懂就无法正确解答所设的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