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90995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用 试题)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基础巩固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袜材当萃于子矣 萃:聚集。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 略:简略,与“详”相对。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D苏子辩矣 辩:能说会道。解析:B 项,略:大概,大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A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C与可无以答,则曰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窥父不在,窃发盆解析:B 项,“蹑”“踩”,“跟踪,追随”;A

2、 项,“与”都是“赞同,同意”的意思;C 项,“无以”都是“没有用来”的意思;D 项,“发”都是“打开”的意思。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A BC D解析:A 是“胸有成竹”;是“心手相应”;是“尺幅千里”。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3、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2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D作者与子由皆从文与可学画竹,但

4、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解析:D 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二、课内阅读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8 题。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

5、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笔熟视 熟:熟练。B.少纵则逝矣少:通“稍”,稍微。C.不学之过也过:过错。D.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独:仅仅。解析:A 项,熟:仔细。答案:A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项是(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

6、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A. B. C. D.解析:体现“胸有成竹”,体现“心手相应”。两句只是交代“我”的感受和收获。答案:C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 1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_( 2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_解析:( 1 )蜩腹蛇蚹,指小的竹笋。剑拔,像长剑拔出来。十寻,极言其高。( 2 )予,我。独,仅仅、只。意,理论。法,方法。答案:( 1 )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像剑从鞘中抽出一样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 2 )像我呢,不仅仅理解了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同时也领会了( 他 )画墨竹的方法。

7、三、阅读鉴赏三、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58 题。超然台记苏 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则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

8、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有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糟啜醨:食酒糟、饮淡酒。卢敖:燕国隐士。师尚父、齐威公:分别指姜太公和齐桓公。淮阴:指韩信,曾封淮

9、阴侯。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苟:如果B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守:把守C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服:承受- 4 -D岁比不登,盗贼满野 登:丰收解析:B 项,守:任职。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C)A.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B.而去取之择交乎前人固疑余之不乐也C.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处之期年,而貌加丰D.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人之所欲无穷解析:A 项,介词,因为/连词,用来。B 项,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D 项,与“者”构成“所”字结构,表原因/“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译

10、为“的东西”。10下列各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超然物外”思想的一组是(D)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斋厨索然,日食杞菊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A BC D解析:总说有超然物外的思想就能随遇而安。是说明条件的艰苦,是客观事实。是“超然物外”的结果。句是“超然物外”思想指导下的具体行动。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_(2)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_(3)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_答案:(1)追寻祸事却躲避福气,难道是

11、人本心愿意的吗?(“辞”“岂哉”是翻译重点)- 5 -(2)略微修补从而使它面貌变新,时常和宾客一起登台游览,舒展情怀。(“葺”“新”“时”“放意肆志”是翻译重点)(3)怀想淮阴侯韩信的功业,但伤悼他的悲惨结局。(“吊”“终”是翻译重点)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大凡事物都有可以欣赏的地方。如果有可以欣赏的地方,就都有可以使人快乐的地方,不一定是奇异、雄伟、壮丽的东西。食酒糟、饮淡酒,都可以醉;瓜果、蔬菜、草木一类的东西,都可以填饱肚子。由这类事物进行类推,我到哪里能不快乐呢?大概人们为了追求福气而躲避祸事的原因,是福气可以叫人欢喜,而祸事可以让人伤心。人们的欲望没有穷尽,但世界上可以满足我们欲望的

12、财物是有穷尽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恶的,这样的思辨在心中忽上忽下疑惑不决,好似打仗一般,而且取舍的选择摆在眼前,那么可以叫人欢乐的东西常常是少的,但叫人伤心的东西常常就多了。这个便叫追寻祸事却躲避福气。追寻祸事却躲避福气,难道是人本心愿意的吗?只因为人心被物引诱着,遮住了他的真性情罢了。我从浙江钱塘调任胶西(指密州),放弃了舟楫畅通的安逸却承受车马颠簸的劳苦,离开了华丽的建筑,却来住这简陋的房屋,远离了湖山的胜景,却行走在种植桑麻的田野上。刚来的时候,连年歉收,盗贼遍野,案件很多;而厨房里很寒酸,每天只是吃枸杞、菊花之类,别人当然要疑心我不快乐啊。但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却是面容比以前丰满,白头发

13、也一天天地返黑了。我已经喜欢这里的质朴风俗,而这里的官吏和百姓,也习惯了我的笨拙呢。于是我整理园林,清扫庭院,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木材,来修补破败的地方,作为暂时保全自己的打算。园林的北面,靠着城墙所筑的台阁已经很旧了,略微修补从而使它面貌变新,时常和宾客一起登台游览,舒展情怀。向南面望去,只见马耳山和常山,时隐时现,像很近又像很远,也许那里住有隐士?它的东面就是卢山,秦时燕国隐士卢敖隐居的地方。向西面望去,只见穆陵关隐隐约约宛如城郭一般,姜太公、齐桓公盛大事业的遗迹,还有存在着的呢。向北面俯视潍河,感慨叹息,怀想淮阴侯韩信的功业,但伤悼他的悲惨结局。这个台高大而安稳,深广而明亮,夏天凉爽,冬天

14、温暖。下雨落雪的早晨,刮风有月的夜晚,我都在台上,宾客也总是跟随着。采摘园里的蔬菜,捕捞塘里的鲜鱼,酿了高粱美酒,煮了糙米饭,大家一起来吃,说:“这游览多快乐啊!”四、语言运用四、语言运用12阅读下面这则资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墨菲定理”、“帕金森定理”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墨菲定理”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理可以解读为: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定理的原句已经派生出各种版本:“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往往等公车太久没来,刚走开公- 6 -车就来了”;“关键时刻掉链子”;“你看好五只股,买进其中的一只,结果除了你手中的那只外,其他四只涨得都很好”;“就只有一次违纪,恰好就被老板抓到”等等。请根据“墨菲定理”的内涵,写出两条人生忠告。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