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综合能力1经济学知识与应用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180883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1经济学知识与应用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1经济学知识与应用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1经济学知识与应用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1经济学知识与应用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1经济学知识与应用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业管理综合能力1经济学知识与应用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业管理综合能力1经济学知识与应用ppt培训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基础知识与应用,第一章, 掌握:需求以及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和需求法则的基本内容。供给的方式,供给规律,弹性理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以及成本理论。 熟悉:均衡价格的决定,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影响供给弹性的主要因素,生产理论,以及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相关内容。 了解:需求量与需求的异同,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供给函数,市场均衡,弹性系数及其意义,生产函数,边际成本,外部性问题。,考试基本要求,本章内容提要,第一节 需求、供给与局部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节 弹性理论 第三节 生产理论 第四节 成本理论 第五节 市场失灵 第六节 经济学基础知识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需求、供给与局部均衡

2、价格理论,第一节,一、需求,(一)个人需求 1、含义: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他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两个条件:一,个人具有购买意愿;二,个人具有支付能力。 2、 通常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 需求法则: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A,4、影响需求的因素,A,(二)市场需求,1、定义:表示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购买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2、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凡是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都会影响市场需求。此外,市场需求还受消费者人数多寡的影响。 3、市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的。 4、对于市场需求来

3、说,需求法则也成立。 例外: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吉芬商品(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吉芬)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三)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需求量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随商品本身价格变化而发生的反方向变化。 需求的变化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状况的变化。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C,二、供给,1、含义: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单个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2、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除某些特殊资源,如土地、劳动等资源外,大多数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

4、明供给量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化的。,(一)单个厂商的供给,A,3、影响供给的因素,1、一般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 一般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2、影响因素: 凡是影响单个厂商供给的因素,都会影响市场供给。此外,生产某种商品的厂商数目的多寡以及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会影响该商品的市场供给。,(二)市场的供给,(三)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供给量的变化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量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随商品本身价格变化而发生的同方向变化。 供给的变化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化所引起的供给状况的变化。供给的变化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C,三、局部均衡价格,(

5、一)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买者和卖者共同接受的价格。在这个价格下,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从而使商品的市场达到一种平衡。 商品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形成是市场供求力量自发作用的结果。,B,(二)关于均衡点的讨论,均衡点的存在性。如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在第一象限存在交点,则存在均衡点。否则,就不存在均衡点 均衡点的惟一性。在局部均衡的情况下,均衡点通常是惟一的。 均衡点的稳定性。含义:当价格略微偏离均衡点时,如果由于市场的力量或其他经济机制的作用,使价格能自动地逼近并达到均衡点,则该均衡点是稳定的;否则,就称该点是不稳定的。,弹 性 理 论,第二节,一、需求弹性,含义: 指由于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需

6、求量做出反应的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具有代表性,并按通常习惯称之为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的衡量: 通常用需求弹性系数Ed来表示。 需求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一)理解需求弹性和需求弹性系数的要点,1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 2需求弹性系数是指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而不是需求量变动绝对量与价格变动绝对量的比值 3需求弹性系数的数值可正可负,这取决于有关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 4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需求弹性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A,(二)需求弹性的分类,C,(三)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

7、素,1、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 替代品越多,越富有弹性 2、商品对于消费者的需求程度 需求程度越高,越缺乏弹性 3、商品在消费者家庭预算中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越大,越富有弹性 4、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用途越多,越富有弹性 5、商品的耐用程度 :越耐用,越缺乏弹性 6、时间的长短 时间越长,越容易找到新的替代品,越富有弹性,B,(四)需求弹性与消费者支出(或销售者收入)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时: 价格与消费者支出呈反方向变动。 商品的需求为单一弹性时: 价格变化与消费者支出(或销售者收入)无关。 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 价格与消费者支出呈同方向变动。,C,二、供给弹性,含义: 指

8、由于影响供给的因素发生变化后,供给量做出反应的程度。 一般考察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弹性的衡量: 通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 是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以ES表示。,(一)理解供给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要点,(1)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价格是自变量,供给量是因变量。 (2)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是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而不是供给量变动绝对量与价格变动绝对量的比值。 (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数值一般都为正值,反映了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供给规律。 (4)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点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A,

9、(二)供给弹性的分类,C,(三)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厂商供应能力和产品生产周期方面考虑(供应能力越强,越富有弹性;生产周期越长,越缺乏弹性 ) ,时期长短是决定供给价格弹性大小的主要因素; 二是从厂商生产产品的成本方面考虑,产品成本越低,越富有弹性,B,生 产 理 论,第三节,厂商: 作为产品的生产者和商品的供给者,所谓厂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的某个经济单位,生产理论:研究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动与产出量变动之间的关系。,一、生产与生产函数,生产: 指厂商把各种生产要素作为投人品进行组合并转化成产品的过程。 一般将生产中各种资源投入概括为劳动、土地、资

10、本、以及管理者才能等,统称为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 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一定数量的组合与产品最大产出量之间依存关系的数学描述,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称生产要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要素固定不变,而不断增加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开始会使总产量递增;当要素增加到一定限度后,虽然总产量继续增加,但增加的产量逐渐递减;超过了一定界限继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将使总产量减少。 即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化可以分为边际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减少三个阶段。因此,生产要素存在合理投入的界限,三、等产量曲线分析与投入量的最佳组合,1、

11、等产量曲线 含义:是指生产要素投入的不同数量组合所能获得相同产量的生产函数曲线。 等产量曲线的特点(同无差异曲线): 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众多等产量曲线中,同一曲线上的各点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小。 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2、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它表示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如L)的投入量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如K)的数量,称为要素L替代要素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四、生产规模与规模报酬,生产规模:指一定量生产要素投入所能获取的最大产出量。 规模

12、报酬: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产量变化的情况。 规模报酬存在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即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初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当规模扩大使生产达到规模经济后,规模报酬保持不变;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并超过一定限度后,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报酬出现递减。,(一)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内在经济 指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原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 决定内在经济的主要因素有:厂商具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配备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实行企业内部合理的资源调配,组织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副产

13、品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要素购买和产品销售等环节的资源消耗等。 内在不经济 指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原因所引起的产量减少和成本增加。 决定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管理机构庞杂,管理效率低下;生产规模过大产生对生产要素的过度需求,从而刺激要素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增加销售费用等。,(二)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外在经济 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以后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 引起外在经济的主要原因是: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后,个别厂商可以从中获得诸多便利,如获得低价优质的原料、吸纳优秀人才,利用便捷的交通运输设施、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等,从而增加产量和降低成本。 外在不经济 是指整

14、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使个别厂商的产量减少和成本增加。 引起外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整个行业规模过大加剧竞争,各厂商往往要在扩大市场销售份额、争夺生产要素市场等方面付出更高的代价。此外,整个行业的扩大,也会使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造成交通紧张,因此个别厂商为此也需承担更高代价。,成 本 理 论,第四节,一、基本概念,1、“会计成本”,即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会计账目上的各项费用支出总和。“显见成本” 。 2、 “经济成本”。指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总和。经济成本除了会计成本,还包括未计入会计成本中的厂商自有生产要素的报酬。 “隐含成本” 这种报酬通常以企业“正常

15、利润”的形式出现。也可理解为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 当商品的销售收入正好能补偿经济成本时,厂商获得了正常利润。若销售收入超过经济成本,则厂商可获得超过正常利润的经济利润,即超额利润。 关系式表示: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显见成本)+正常利润(隐含成本)经济利润(超额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隐含成本,二、成本分析,1、总成本TC: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成本总和,它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可分为: 固定成本TFC :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可变成本TVC :随产量变动的成本。 而在长期,长期成本中不存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区别。 2、 平均成本AC:是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

16、的成本,它等于总成本除以总产量。 3、 边际成本MC: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它等于增加的成本除以增加的产量。,(一)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二)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经济学中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经济成本)。 用公式表示为:TRTC当为正值时,表示厂商不仅获得正常利润,而且还获得超额利润;当为负值时,表示厂商出现亏损,投入的生产要素不能全部获得补偿;当为零时,表示收支相抵,厂商可获得正常利润。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此时有:MRMC即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市 场 失 灵,第五节,市场失灵含义(熟悉),市场失灵: 指市场在这种场合不能提供符合社会效率条件的商品或劳务,无法使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状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主要有垄断的存在、非对称信息、外部性()以及公共产品等。,一、非对称信息,指市场上买方与卖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 信息对称条件下,买卖双方的意愿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市场的自由交易而实现。 一旦供求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将出现问题,在此情况下所导致的均衡结果对社会来讲将是一种无效率的状况。表现为:逆选择、败德行为、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