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17012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女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妇女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妇女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妇女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妇女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女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女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妇女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一、两性心理发展的理论,Freud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三种理论的性别角色形成模式,女性三期的心理特征,月经周期:疲乏、嗜睡、沮丧、激越、无力、紧张、经前期紧张症(初潮:不安、害羞、自卑。 绝经:烦躁、易怒、失眠、头晕、集中困难) 妊娠期:早孕反应、惊喜、害怕、烦躁、胎教。分娩(自然分娩、剖宫产) 哺乳期:产后情绪改变、依恋、母乳喂养、孩子早期教育,二、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1.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伴随着性的发展而发展,是与性本能的驱动有关,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 口欲期(01岁):婴儿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咬等口腔的刺激活动获得性满足。 肛

2、欲期(13岁):从对肛门粪便的潴留与排泄得到快感。 性器官期(36岁):喜欢抚摸自己的生殖器和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想,男女儿童有性别之分,分别出现“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潜伏期(612岁):“性”活动进入潜伏期,男女儿童界线很清楚,常常分开做游戏,甚至互不来往。 青春期(1220岁):寻找同龄异性伙伴,建立稳固、长久的性关系。,2.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Erikson强调“自我”的作用,将儿童行为的模式、心理、社会因素和“力必多”投放部位三者结合起来,称为儿童心理社会发展,他把“儿童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分为: 第一阶段(02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积极的作用是有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第二阶段

3、(24岁):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积极作用是有依从和自主的能力。 第三阶段(47岁):主动性对内疚;创造性地掌握新任务。 第四阶段(712岁):勤奋对自卑;勤奋上进,掌握各种技能 第五阶段(1216岁):同一感对角色混乱;积极的作用是选择适应社会的角色。,3.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皮亚杰(Piaget)理论把儿童认知发展划为: 感知-运动期(02岁):这阶段儿童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慧,仅靠感知动作来适应外部环境。 前运算期(27岁):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思维。 具体运算期(712岁):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这种具体有了可逆性。 形式运算期(12

4、16岁):脱离了具体事物,可进行假设、演绎和推理,思维可在现实与推理之间逆转。,4. 儿童活动心理发展,达维多夫以儿童活动的特点为标准,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 (1) 01岁:直接情绪交往活动; (2) 13岁:摆弄实物活动; (3) 37岁:游戏活动; (4) 711岁:基础学习活动; (5) 1115岁:社会组织活动; (6) 1517岁:专业学习活动。,二、婴儿期(01岁)心理发展特点,1.动作发展:动作发展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由头部到肢体、由躯体往指端、从粗大运动到精细运动逐渐发展。婴儿期的动作多以头部、躯体等部位的粗大动作为主,如:抬头、翻身、爬行、坐、立和行走。 2.语

5、言发展:语言的发展是在与周围人、养育者的交往中逐渐进行的。 3.情绪发展:新生儿的愉快与不愉快表现都与生理是否得到满足有关,可出现无目的的“兴趣”、“微笑”和“烦恼”;46周可出现社交性微笑;34个月可出现愤怒、惊奇和悲伤情绪;57个月出现恐惧现象,尤其对陌生人和黑暗环境;68个月可出现对陌生人的怯生;1岁时惊喜、愤怒、高兴、快乐、恐惧、厌恶、喜好等情绪基本都可能表现出现。,依恋,1.安全型:与母亲分离时表现为明显不安、担心和惦记,母亲回来时主动迎接,与母亲亲热一会儿后很快平静下来而继续玩,这类婴儿约占55%。 2.不安全-回避型:专注于玩具或周围环境事物,母亲离开时不哭不闹、无动于衷,母亲回

6、来时主动回避或似乎视而不见,与母亲分离或重聚时均无喜怒表现,约占23%。 3.不安全-矛盾型:过份地“粘”着母亲,母亲离开时非常愤怒或十分消沉,母亲回来时行为矛盾,与母亲重聚并不能使他(她)平静下来,约占8%。,三、幼儿期(13)心理发展特点 1.动作的发展,1岁稍大的婴儿已能行走自如;1岁半以前能蹲下,将地上的小球捡起,会跑但跑不稳;1.52岁可以自由上下楼梯,跨越简单低矮的障碍物,可自己用勺子吃饭;23岁时单脚站、双脚跳、跑步,参加有组织的活动,可以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如用筷子吃饭,穿短裤、背心和袜子。双手精细动作较准确,眼、手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可以折纸画图形。,2.语言的发展,11.5

7、岁是正式开始学话阶段,开始是一些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如“帽帽”、“抱抱”等,少数模仿性发音,到后来可以说出有一定意义的词。1.52岁可以说出简单句和电报句,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如“爸爸走”(让爸爸走开,或爸爸走了)、“姐姐写”(姐姐在写字、学习)。23岁是儿童学习口语的关键时期,词汇量可达1000字左右,句子结构由简单句向复合句发展,句子明显增长,所表达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语言中可以反映人物的相互关系,表达时间概念。此阶段儿童喜欢与成人交谈,喜欢听成人讲故事并能理解故事内容。,3.认知的发展,23岁的孩子的感知觉渐趋精细,视觉方面已能分辨基本颜色,有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可以分出上下、左右、前后、远近、

8、上午和下午,还不能正确理解较复杂的空间关系,如“用右手把积木放在前面桌子的左抽屉里” 1岁左右出现回忆,可以去找被藏起来的玩具;2岁时能再认出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3岁时可以再认出几个月以前感知过的事物。 注意力极不稳定,不随意注意(被动注意)明显强于随意注意(主动注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自己感兴趣的玩具或卡通电视可以注意较长时间,随意注意逐渐发展。,思维活动,思维活动是比较高级的心理活动,是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它发生较迟,只有在1岁以后才开始发生。23岁婴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即只有依靠感知和自身的动作才能进行思维并且把自己思维讲出来,一旦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终止。能够根

9、据颜色、大小、形状、运动等外部特征对事物进行简单归类。萌发想象性思维,可以把无生命的玩具熊当做小弟弟,给他喂饭、替他洗衣,4.个性特征的发展,个性特征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行为方式。3岁以前儿童明显个性特征表现在有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环境的兴趣,主动、独立地干自己的事,有合作精神,活动量进一步增加,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儿童早期的这些个性特征很不稳定,受外界环境、教育、父母个性特性的影响极大。 个性特征的另一个主要成分是自我意识。,四、学龄前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语言的发展 词汇量明显增加,增加速度为一生中最快的时期,词汇量可达30004000个 大量出

10、现的为名词,涉及到儿童生活、游戏等经验过的各种事物,对新鲜事物和新名词特别感兴趣 理解并能运用方位词 34岁的儿童可能会搞错人称代词 出现自我中心言语,这种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不起交际作用的自言自语 可以用简单到复杂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注意力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仍然以被动注意占优势,只有被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成形象时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电视中播放的卡通片就具备这种特点,因此,卡通片最能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和兴趣。主动注意必须克服外界环境的各种干扰才能达到注意的效果,34岁儿童的主动注意时间仅为10分钟,而56岁儿童也不超过15分钟,因此, 在给学前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时要充分注

11、意到这一客观规律,不可长时间的灌输,更不能要求儿童长时间注意学习的内容,否则,起不到任何效果。,记忆的发展,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萌发。以具体形象性和机械性记忆为主,抽象记忆相当不足。此期儿童记忆的另一个特点是将不同来源,或是自己经历,或是故事中,或是臆想的内容与现实情况混为一谈,心理学上称为潜隐记忆,家长往往认为儿童在说谎,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要辨别出幻想和现实内容。,思维的发展,学龄前期儿童的思维已明显摆脱了动作的束缚,但仍然离不开实物和实物的表象。 丰富的想象力,可表现在游戏活动和讲故事中,游戏活动形式从低年龄的简单动作模仿到大年龄象征性游戏和创造性游戏。 对事物的直观、具

12、体的概括。虽然已能对生活中经历的事物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加上上面谈到儿童记忆的特点。他们往往用自己的逻辑和过多的臆想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情绪的发展,儿童的情绪体验非常丰富,成人能体验到的情绪,学龄前期儿童都基本上已能体验到,如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紧张、害怕等,很容易表现在行为上。 焦虑和恐惧。对与家人分离、受到批评和伤害后可出现明显的焦虑反应。对想象的事物和黑暗、魔鬼、声音、幽静等有明显的恐惧,尤其在从电视、故事、谈论中看到或听到有关事例后更为明显。 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加,高级情绪活动如同情心、孤独感、荣誉感、审美感、道德感、合作精神也进一步发展。

13、,性心理发展,学龄前期是儿童发展性别认同和形成性别社会规范行为的关键时期,此期儿童主要通过选择玩具和日常活动内容来反映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混乱或性别识别障碍就表现为男孩女性化或“娘娘腔”,女孩男性化或“假小子”。,五、学龄期(6,711,12)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语言的发展 语用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 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都有明显提高 语言就会向更高级的语言形式-内部语言或默语发展,思维的发展,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力较慢、理解的内容较少,要靠具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概念,高年级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理解力加强,可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推理、

14、判断。,注意力发展,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都有很大的发展,随意注意的时间和注意范围渐长、渐宽,注意的转移也逐渐灵活。一般来说,主动注意的保持时间为:710岁1520分钟,12岁以后为30分种或以上。注意的保持时间与老师所讲内容、教学方式是否生动和有吸引力、学生的兴趣等密切相关。,记忆的发展,小学生的记忆力明显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从以机械性记忆为主逐渐向理解性记忆为主发展; 从以无意识性记忆为主逐渐向有意识记忆为主发展; 从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逐渐向以词的抽象记忆为主发展。,情绪的发展,小学生的情绪变化仍以较外露、易激动、不深刻、持续时间短为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反应向集体荣誉感、责

15、任心、友谊感等高级情感活动发展。 学校恐怖症,个性发展,小学生时期儿童的个性特质越来越固定,个性倾向越来越明显。按Erikssion理论是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关键时期,学业成败、社交能力、同伴关系、老师的评价都是影响个性倾向的重要因素。,社会化行为的发展,(1)孤立期:一年级前半期,儿童互相不认识,交朋友还处在探索之中; (2)水平分化期:12年级,座位靠近、回家同路的同学自然接近并建立关系; (3)垂直分化期:23年级,根据学业、体能的优劣分化出支配儿童和服从儿童; (4)部分集团形成期:35年级,形成若干个小集团,每个小集团内有自己的领头人; (5)集团期:56年级,各部分集团合并成一个班级的

16、整个集团,集体意识增强,出现了制约成员行为的规范。,六、少年期(11,1214,15岁)心理发展,思维的发展 从形式上已经可以摆脱具体事物,通过抽象思维进行逻辑分析、推理,达到了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 与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语言的发展,在语用技能上进一步深入,语汇量进一步增加,句法结构更加复杂,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意义 语言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对象密切相关,情绪的发展,少年期是情绪发展的最不稳定阶段,对本人和与人交往都带来困难。 内心情感较儿童期更加复杂,常与自己的人生观相联系,情感体验丰富而又不愿意对他人吐露。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冲动。内心往往充满矛盾,当理想与现实一致时则兴高采烈,理想与现实相佐时则心情忧郁,闷闷不乐。与成人,尤其是家长的关系处理不当时极易产生对立情绪。 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个性的发展,自我学业意识、自我体验意识、自我成就意识、“成人感”都在猛然增加。 把自己的个性特征融合于综合理想之中,理想的标准较高,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往往在历史人物、现代名人和英雄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