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及纵隔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15961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及纵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肺及纵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肺及纵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肺及纵隔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肺及纵隔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及纵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及纵隔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3页 肺,一、位置和体表投影 (一)位置:胸腔内,纵隔两侧,借肺根和肺韧带与纵隔相连,分为肋面、膈面、纵隔面、肺尖、肺底 (二)结构: 1、肺叶:右3左2,2、肺门和肺根:肺根内结构由前向后: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自上而下左侧:动、支、静、静,右侧:支、动、支、静、静 肺根毗邻:前方为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后为迷走神经,下为肺韧带,上右侧为奇静脉弓、左侧为主动脉弓,3、肺内管道: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是肺内的主要管道结构。 (1)支气管:成人气管在第4胸椎体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平面高至第4胸椎体上缘,或低至第6胸椎体中份。右主支气管入肺门后向后外侧发出上叶支气管,本干延续为中间支气管

2、。又分为中、下叶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入肺门后分成上、下叶支气管。,(2)肺动脉:右肺动脉较长、较平、较低,向右经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奇静脉弓下方进入右肺,左肺动脉较短、较陡、较高,经胸主动脉前方入左肺。,(三)支气管肺段,每个段支气管的分支及其所属的肺组织合称,亦称支气管肺段(bronchopulmonary segments)。肺段呈圆锥形,段支气管入口为尖,朝向肺门,底构成肺的胸膜面。肺段间借结缔组织和肺静脉分隔。 右肺为十段,左肺为八段。,右肺:上叶:尖段(S1)、后段(S2)、前段(S3),中叶:外侧段(S4)、内侧段(S5),下叶:上段(S6)、内侧底(S7)段、前底段(S8)、外侧

3、底段(S9)、后底段(S10); 左肺:上叶:尖后段(S1+2)、前段(S3)、上舌段(S4)、下舌段(S5),下叶:上段(S6)、内前底段(S7+8)、外侧底段(S9)、后底段(S10)。,161页 纵隔,一、概述: (一)境界与位置: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和肋软骨内侧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二)分区: 1、四分法:以胸骨角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前、后壁为界分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 2、三分法: 3、九分法:,(三)侧面观: 1、左侧面观:1)食管上三角:在左锁骨下动脉、主

4、动脉弓与脊柱之间,内有胸导管、食管上份 2)食管下三角:位于胸主动脉、心包和膈之间,内有食管下份,2、右侧面观:以右肺根为中心,其前下方:心包隆凸,后方:食管、奇静脉、右交感干、右迷走神经,上方:右头臂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下方:下腔静脉、前方: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二、上纵隔:上纵隔的器官和结构由前向后分为三层: 前层: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中层: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 后层:气管、食管和胸导管,(一)胸腺 1、位置:位于上纵隔前层,胸腺三角内 2、血管、淋巴、神经:,(二)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1、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第1胸肋结合处后方合成,下行至第

5、2胸肋关节后方穿纤维心包,平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在穿纤维心包前,有奇静脉弓注入,2、头臂静脉:由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 1)左头臂静脉:较长,约7cm,位于胸骨柄和胸腺后方,斜向右下,越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前 2)右头臂静脉:较短,3cm,其后方为右迷走神经,内后方为头臂干,(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1、位置:平右第二胸肋关节后接升主动脉,呈弓形向左后方,至脊柱左侧第四胸椎下缘续于胸主动脉,弓的上缘平胸骨柄中部或稍上方,发出三大分支,下缘平胸骨角 2、毗邻:左前方:左纵隔胸膜、左肺、左膈神经、左心包膈血管、左迷走神经及心支。,右后方: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和心深丛

6、(心深丛位于主动脉弓后方、气管杈的前方), 弓上方右至左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弓上份和三大分支根部前方为左头臂静脉、胸腺 下方: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心浅丛,(四)动脉导管三角: 1、位置和内容:位于主动脉弓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后界为左迷走神经,内有动脉韧带(动脉导管)、左喉返神经、心浅丛 2、动脉韧带,(五)气管胸部及其分支: 1、位置:位于上纵隔中央,气管隆嵴是气管镜检辨认左、右主支气管起点的标志。 2、毗邻:前方:胸骨柄、胸腺、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及分支、心深丛、 后方:食管 后外方:喉返神经 (六)食管、胸导管和交感干,三、下纵隔

7、(一)前纵隔:内有胸膜囊前部,部分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 (二)中纵隔:内有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1、心包:分为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 (1)纤维心包:,(2)浆膜心包:分为脏、壁二层。壁层衬于纤维心包内面,脏层紧贴于心和大血管根部表面。故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位于心包内。 (3)心包腔:心包窦:返折处的间隙 心包横窦: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 心包斜窦: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心包前下窦:于前壁与下壁返折处的间隙 (4)毗邻: 前:隔胸膜和肺与胸骨和第26肋软骨相对,在胸骨体下半部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无胸膜覆盖,故

8、在左剑肋角作心包穿刺。 后: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 两侧:为纵隔胸膜,心包与纵隔胸膜间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下行,2、心:心内注射的层次: 部位:胸骨左侧缘第4肋间外一横指(12cm)处垂直注入45cm 层次:皮肤、浅筋膜、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胸横肌、胸内筋膜、心包前壁、心包腔、心肌、心室,(三)后纵隔:位于心包后壁与下部胸椎之间,内有食管、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迷走神经分支、胸交感干、内脏大、小神经,其中食管、胸导管、迷走神经、胸交感干行经上纵隔和后纵隔,1、食管胸部: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向下穿膈食管裂孔。 (1)毗邻:前:气管、气管杈、左主支

9、气管、左喉返神经、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和膈,后: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 左侧: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段 右侧:奇静脉弓,2、迷走神经:经肺根后方下行 3、胸主动脉:平T4体下缘处续主动脉弓,沿脊柱和食管的左侧下行,平T12穿膈 右侧:奇静脉和胸导管,4、奇静脉、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1)奇静脉:起于右腰升静脉,上行至第四胸椎体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注入上腔静脉,收集右肋间后静脉、食管、支气管静脉和半奇、副半奇静脉,2)半奇静脉:起于左腰升静脉,沿胸椎体左侧上行,达T8高度向右跨脊柱注入奇静脉,收集左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3)副半奇静脉:沿胸椎体左侧下行,注入半奇静脉或奇静脉,收集左侧上部肋间后静脉 5、胸导管 6、胸交感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