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复习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58197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经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政经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政经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政经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政经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经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经复习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导论导论每章要点:每章要点: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每章重点题目:每章重点题目:1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基本任务: 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一般的及特殊的、共有的及个别的规律(马克思主要是揭示资本主义的规律) 。2 经济规律:经济规律:规律指一种特定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运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分类:一般的、特殊的、共有的、基本的。3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结成的经济

2、关系,包括三方面,其中所有制是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方式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与建于其上的上层建筑,又构成一个矛盾统一的运动。第一章第一章每章要点:每章要点: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每章重点题目:每章重点题目:1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使用价值 什么是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2.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时的数

3、量比例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其表现形式) ,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久条件。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构成社会分工。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

4、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商品的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3 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在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价值形式有四个发展阶段:(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4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作为价值代表,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两极,商品内在矛盾外在化,简单价值形式中商品与商品的对立现

5、在转变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5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尺度。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就表现为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贮藏手段: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货币作为贮藏手段,产生了银行存款,实际存在的货币与流通中的货币发生了分离,货币可以分为狭义货币(M 1)和广义货币(M2) 。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其他金融资产支付手段:货币用作清偿债务及支付税收、租金、工资等的职能。随着赊购赊销的产生,出现了分期付款等延

6、期支付、以及商品流通以外的支付现象。货币支付手段职能促进了商品流通,但由此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带来了危机的可能性。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支付信用”产生的基础,也是信用货币产生的基础。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主要用于:(1)作为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2)充当购买手段;(3)作为一般财富的代表在国家间转移6 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金属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 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L)的规律。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三个因素:待实现的商品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 L= PQ/ V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的公式 L=(PQ-C+D-E)/

7、V其中: PQ 为商品价格总额;C 为延期支付额;D 为到期支付额;E 为相互抵销额,V 为同期内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纸币流通规律(1)纸币发行以金属货币为基础的条件下,纸币发行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因为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反映实际流通的金属货币量。(2)在纸币发行不以金属货币为基础的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仍然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但纸币发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测算决定其发行量,并且经常作为国家调节宏观经济变量的工具,发行量与实际需求量可能不一致。在实行法定的纸币流通制度中,影响纸币供给量的有以下因素:中央银行发行或投放的货币数量;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国

8、债发行和买卖;外汇储备量。7 价值规律内容及作用:价值规律内容及作用: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的决定) ,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价值的实现) 。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3)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调节、刺激、优胜劣汰)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社会生产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商品

9、生产者向两极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社会生产要素,或者说社会资源的合理而有效地配置有两种形式: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二章二章每章要点:每章要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工资的本质每章重点题目:每章重点题目:1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GWG与价值规律相矛盾。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根据不同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

10、可变资本。1、用于购置生产资料的资本 不变资本 (c)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随着自身使用价值的消耗,它们原有的价值也转移到新产品中,而不会发生价值增殖,所以,称为不变资本2、用于购置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 (v) 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可变资本在生产中不仅再生产出自身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额外的价值剩余价值(m) 。因而可变资本发挥作用是资本价值增殖的原因,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3,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第二、为从量上说明工人总劳动中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奠定了基础;第三、为下面进一步分

11、析资本主义经济准备了理论工具。 3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在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2、工作日长度的决定工作日的下限:不能等于必要劳动时间;工作日的上限:生理界限;社会道德界限。工作日长度决定于权利与权利的对抗,也就是决定于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斗争力量对比。4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概念: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

12、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要靠降低劳动力价值,即劳动力再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是劳动力再生产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部门及与之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3、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机制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在每个个别资本直接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选择,一方面加深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经济的进步。5 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

13、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第三章每章要点:每章要点: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每章重点题目:每章重点题目:1 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连续不断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指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将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再生产维持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马克思分析简单再生产,揭示了如下道理:

14、从简单再生产过程来看,资本家进行生产预付的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都是工人在劳动中生产出来的;工人不仅自身的劳动从属于资本,而且劳动力再生产(工人的消费)也是从属于资本的。2 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就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3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什么是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的实质:特殊性: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使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15、增殖资本,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一般性:追求剩余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要满足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就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必须不断依靠积累去发展生产。资本积累的动因:一方面,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竞争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4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从物质形态上看,资本

16、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变化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不过,这种反映不是绝对的,而只能是近似的。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 C:V 表示。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5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概念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把若干已经存在的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一个大资本。(2)推动资本集中的主要因素:竞争、信用与企业制度(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首先,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资本积聚促使个别资本增大,有利于提高个别资本的信用,促进资本集中;而资本集中有利于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增加积累,从而加快资本积聚的规模。 其次,它们又有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