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习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47100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战略管理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企业战略管理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企业战略管理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企业战略管理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企业战略管理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战略管理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管理习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战略管理习题企业战略管理习题 第一章第一章 战略管理概论战略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职能管理:是将管理基础与特定的管理职能相结合,以提高组织职能部门的效率。 2、技术能力:也即操作能力,它与一个人所做的具体工作有关,是一个人运用一定的技术来 完成某项组织任务的能力,包括方法、程序和技术。 3、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 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现,以及在实 现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4、战略分析:指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

2、这些趋势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影响方向。 5、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也就是企业所具备的素质。 6、战略管理系统:企业按照战略管理过程的要求而设立的战略管理组织、机构、制度、规章 等的总称。 7、上下结合的模式:指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不仅总部和各个事业部的直线管理人员经常联 系和对话,而且总部和各个事业部的职能管理人员也参与战略制定活动。 8、领导者:指引和推动企业的运行,并激励和监督下级的人。 9、谈判者:指代表企业参加重要项目的谈判,并做出决策的人。 10、资源分配者:指通过决策或批准各种预算来分配企业的资源的人。 二、填空。二、填空。 1、战略管理系统设计的模式一般有四种,

3、分别是:( )、( )和小组计划模式。 2、美国学者罗伯特-卡茨将企业管理工作对管理者的能力划分成三个方面,即技术能力、 ( )、( )。 3、战略管理的目的是( )和( )。 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从企业( )和( )角度出发,综合运用职能管理理论,处理涉 及企业整体和全局的管理问题,使企业的管理工作达到整体最优的水平。 5、战略管理是对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和( )的动态管理过程。 6、战略管理是企业( )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7、一般来说,战略管理者包括(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 )、( )、企 业的智囊团。 8、战略管理者中最重要的是( )和( )。 9、企业外部环境一

4、般包括下列因素或者力量:政府法律因素、( )、( )、( )以及企业所处行业中的竞争状况。 10、战略管理系统的规范性通常与两个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即( )和( )。 三、选择:三、选择: 1、战略分析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 A )两部分。 A.企业内部环境或条件分析 B.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C. 企业管理情况分析 D.市场环境分析 2、从逻辑上讲,战略管理过程的出发点是( D ) A.外部环境分析 B.内部条件分析 C.企业使命的确定 D.内部资源的配置 3、关于战略的概念,安索夫和安德鲁斯的观点是( D ) A.都认为包括企业要实现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途径 B.都认为只包括企业要实现的目的 C

5、.前者认为包括企业要实现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途径,后者认为包括要实现的目的 D.前者认为只包括企业要实现的目的,后者认为要实现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途径 4、狭义的战略观点是( A )的观点。A. 安索夫 B. 安德鲁斯 C.赫茨伯格 D.霍弗和申德尔 5、战略管理过程的核心问题是( C )。 A.企业使命的确定 B.外部环境分析 C.资源的协同配置 D.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匹配 6、在下面四种协同中,( D )是以管理经验的积累为核心基础的。 A.投资协同作用 B.销售协同作用 C.作业协同作用 D.管理协同作用 7、企业战略概念起源于( A )。 A.企业计划工作 B.企业会计工作 C.企业市场

6、营销工作 D.企业预算工作 8、( C )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A生产管理 B经营管理 C战略管理 D营销管理 9、科学管理的先驱是( C ) A 彭罗斯、泰罗 B 桑恩、波特 C 法约尔、泰罗 D 豪施、哈罗德 10、( B )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 A 董事会 B 战略管理者 C 总经理 D 基层管理人员 11、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的企业一般是先由公司总部的( A )管理人员制定整个企业的 战略。 A、高层 B、中层 C、低层 D、所有都行 12、自下而上的模式的不足之处是,有些习惯于自上而下指方式的事业部管理人员会感到无所 适从,从而影响企业战略计划的( B )。 A、稳定

7、性 B、完整性 C、长期性 D、确定性 13、( D )负责向外界诸如社会公众、新闻媒体、政府等传播企业的内部信息。 A、传播者 B、联络人 C、谈判者 D、发言人 14、战略经营单位的概念首先是于 20 世纪(C )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中发展起来 的。 A、40 年代 B、80 年代 C、70 年代 D、60 年代 15、战略的五个不同方面的定义,即战略是:(ABCDE )。 A、计划 B、计谋 C、模式 D、定位 E、观念 16、战略管理理论是在什么时候进入战略管理时代的(A ) A.20 世纪 70 年代初 B.20 世纪 60 年代初 C.20 世纪 50 年代初 D.20 世纪

8、 40 年代初 四、判断。四、判断。 1、战略管理的重点是战略的实施和战略评价。(错。“战略评价”改为“制定战略”) 2、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对) 3、在 6 种战略管理者当中,董事会和企业中层管理者最为重要。(错。“中层管理者”改为 “高层管理者”) 4、战略管理的关键词不是战略而是静态的管理,它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形式。(错。 “静态的管理”改为“动态的管理”) 5、战略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对) 6、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战略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对) 7、企业的总经理是高层管理者。(对) 8、企业

9、核心竞争能力属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对) 9、从管理理论的层次看,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对) 10、一个战略经营单位的经理人员必须全权控制此经营单位的活动。(对) 11、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但不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错 ) 12、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对 ) 13、一个企业既存在着一些正式组织也存在一些非正式组织。( 对 ) 14、公司战略、经营战略以及职能战略虽然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战略层次,但它们之间毫无 关系。( 错 ) 15、在一个公司内,战略经营单位本身不代表经营规模的大小。( 对 ) 16、战略经营管理单位是大型企业内部的单

10、位,是从事经营活动最基本的独立事业单位,它为 同一市场或不同市场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错) 五、问答。五、问答。 1简述企业目标体系的构成? 答:企业的目标体系主要包含三个层次: (1)战略目标。这是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效的目标, 包括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总体规模、竞争能力、技术能力、市场分额、收入和盈利增长率、 投资回收率以及企业形象等。 (2)长期目标。这是指企业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期间内,所力求实现的生产经营的结果。 (3)年度目标。这是指实施企业总体战略的年度作业目标,是战略实施中的一种必要手段。 它与企业的长期目标有着内在联系,为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绩效提供具

11、体的可以衡量的依据。 2. 简述企业战略管理系统设计的模式? 答:(1)自上而下模式;(2)自下而上模式; (3)上下结合模式;(4)小组计划模式; 3. 战略管理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战略问题管理过程一般分六个阶段:判定问题评估问题的重要性分析问题提出与 战略问题相关的战略战略实施衡量与反馈 4. 简述企业战略的要素。 答:经营范围企业的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5战略管理的特点? 答: A 具有全局性;B 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C 涉及企业大量资源的配置问题; D 从时间上具有长远性;E 需要考虑企业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 6、战略管理者的构成。 答:(1)董事会;(2)高层管理者;

12、(3)中层管理者;(4)战略管理部门; (5)非正式组织的领导;(6)企业智囊团。 7、企业的战略结构可划分为哪三个层次? 答:(1)公司战略;(2)经营(事业部)战略;(3)职能战略。 第二章: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第二章: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替代产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的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他产品。 2、战略集团:是指一个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3、转换成本:指购买者将一个供应商的产品转到另一个供应商的产品所支付的一次性成本。 4、规模经济:是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降低。 5、社会文化是人们的价值观、思想、态度、社会

13、行为等的综合体 6、产品差异优势是指原有企业所具有的产品商标信誉和用户的忠诚性 7、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指企业在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时所应当考虑到的环境因素的总量水平。 8、市场牵引程度:指各战略集团为同一顾客进行争夺的程度 9、政治法律因素: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同时也包 括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法律和法规等。 10、交叉回避:当一个企业在某个领域中开展一项行动,而其竞争者的反应是在对发起者有影 响的另一个领域中采取行动。 11、战略差异:指不同战略集团奉行的战略在关键战略方向上的离散程度。 12、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

14、的。 13、战略空间:战略地图上的不同区域。 14、移动障碍:阻止公司改变战略集团的因素,其基础为稀缺资源与能力。 15、产业驱动力:一些重要因素改变产业参与者的行动,改变产业与竞争状况的主要原因。 二、判断题二、判断题(对的标“T”,错的标“F”): 1、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是指企业在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时期应当考虑到的环境因素的总量水平。 ( T ) 2、 政治法律因素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现存的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同时也包 括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限制和要求的法律和法规等。( T ) 3、在众多的经济因素中,首要分析的是价格指数的变化( F ) 4、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社会习俗、社会道德

15、观念、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念、职工的工作态 度以及人口统计特征等。( T) 5、替代产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的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他产品。( T ) 6、所谓战略集团,是指一个产业内执行同样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 T ) 7、所谓市场牵连程度,就是各战略集团为同一顾客进行争夺的程度,或者说是它们为争取不 同细分市场中的顾客进行竞争的程度。( T ) 8、所谓战略差异,是指不同战略集团奉行的战略在关键战略方向上的离散程度。( T ) 9、根据波特教授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模型,对竞争者的分析有四种诊断,即竞争对手的长远目 标、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竞争对手的假设和竞争对手的能力。( T )

16、10、提前预告是一个竞争者使用的正式信号,预告可能被实施也可能不被付诸实施。( T ) 11、波特认为企业的获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强度,而竞争强度取决与 市场上所在的五种基本竞争力。( T ) 12、进入障碍的构成因素之一规模经济,其利用仅仅在生产上。( F ) 13、五种竞争力量的强度是同样重要的。( F ) 14、我国的资本不断发育、成长、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趋向多样化,这体现了一般外部 环境分析中的社会环境。( F ) 15、进入障碍的综合表现是资金消耗、时间消耗两个方面,则技术障碍属于资金消耗。(F ) 16、决定战略集团内竞争强度的因素与产业内决定竞争强度的因素类似,如市场空间的大小、 企业数量等。( T ) 17、产业驱动力是一些重要因素改变产业参与者的行动,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