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研究生考试应试提要:第十讲 结尾之“惊”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7132957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写作研究生考试应试提要:第十讲 结尾之“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闻写作研究生考试应试提要:第十讲 结尾之“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闻写作研究生考试应试提要:第十讲 结尾之“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闻写作研究生考试应试提要:第十讲 结尾之“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闻写作研究生考试应试提要:第十讲 结尾之“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写作研究生考试应试提要:第十讲 结尾之“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写作研究生考试应试提要:第十讲 结尾之“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 结尾之“惊” 我们基本上说完了一个消息的导语和主体如何来写了。 按照很多写作书的说法,消息文从字顺,有话则长,无话则段,该收束时就戛然而止, 不必专门考虑结尾的问题。 也有的书上说,可以把背景性的资料,问题(事件)可能的最近进展,用一两句话精 要总结一下,当做结尾。 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这里讲的是,你新闻写作如何考出好成绩(至少我认为,我们的目的应该 是满分) 。那么在掌握上面的那些方法之余,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让结尾更 “漂亮”呢? 我们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我相信会读的人,结尾时都会有一种郁结之气在胸中 环绕,或忧伤,或释放,或释然,或亢奋,这种结尾的力量不

2、是结尾本身那一点儿文字早 就的,而是全篇的铺陈、故事“扣”和文字之美给我们的综合性的感受。 消息也是一样,要想有一个好结尾,并让读者读完之后“意犹未尽” 、 “尤有所思” ,在 导语和标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营造了。结尾,只是戛然而止或宕开一笔产生的一点点“小 惊悚”而已。 戛然而止,写资料背景,写最新进展这些方式大家去和其他教材或老师学习就行了。 我们这一讲重点关注“宕开一笔” 。 我们先举一个文学上几乎用滥了的例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 杖自叹息。 俄顷风

3、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 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们只看这个结尾,如果前三部分的叙述让我们觉 得哀怜,那么绝不是日日以家国为忧的老杜的心绪:这个著名的结尾,荡涤了忧思之气, 诗人的情怀、忧思、感念、梦想,直戳戳的横在读者眼前! 这算是一个经典的宕开一笔吧。 回到我们讲述的语境,先找一个新闻的案例(前讲已经引述过) 。 或许是在意自己说话略微有些卷舌,在生病之前,斯蒂芬很害怕在人群面前公开

4、演讲。 病情恶化的紧迫感改变了他,斯蒂芬先后多次为帮助青少年癌症信托基金募集善款而发表 公开演讲。 他曾身着笔挺的深色西装,拄着双拐站在能够容纳 10 万人、被誉为“伦敦明珠”的 O2 体育场中央,讲述自己如何对抗癌症的经历。 他还曾把演讲的地点选在“高大上”的唐宁街 10 号,演讲结束后,他没忘记甩开西装 外套,一手朝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一手夸张地指向首相府的大门,嘴角用力朝左右两个方 向牵扯着,做出夸张的笑脸。 这个当时只有 18 岁的少年为同样患癌症的青少年募集捐款。由他所发起的善款数额一 直都呈指数级增长,截至 2014 后 5 月 28 日他的葬礼举行当日,斯蒂芬已经为这项基金筹 集到

5、 400 万英镑。 他“把每一分钟都当作最后一分钟利用” ,他清楚地感受到:病情正在快速恶化。他开 始咳嗽和呼吸困难。 4 月 22 日,斯蒂芬一度衰弱到自认为马上要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在当天发布的这张 名叫“最后的大拇指”的照片里,斯蒂芬躺在病床上,没有戴眼镜的双眼显得有些无神, 但仍然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 “这个时候突然对大家说再见,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他遗憾地说, “还有好多人,我 没来得及向他们正式道一声感谢或者道别。 ” 命运再一次捉弄了他,他有惊无险地渡过了这个难关,并在几天后,身体出现令人惊 讶的好转。甚至有人质疑:斯蒂芬在欺骗粉丝,因为在他病危消息发布后的

6、几天里,青少 年癌症信托基金的捐款数疯长。 但虚弱的斯蒂芬只在推特上淡淡地回了一句:“抱歉让你失望,可我依旧是一名无法 治愈的癌症患者。 ”之后,他再也没有加入到网络的骂战当中去。 5 月 14 日,这个疲惫的少年在睡梦中平静地离开了人世。这一次,他没来得及竖起大 拇指。 这一次,他没来得及竖起大拇指。 严格来讲,因为前文已经叙述他到每个地方都竖起拇指拍照片,而且是为经典“死亡 笑容” ,所以这个结尾并没有完全把叙事笔宕开,只是做了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叙述 性的合理想象。 我相信在作者这种超越生死的淡淡的讲述之中,突然来这么一笔“遗憾” ,读者的情感 会随之郁结,久久挥之不去。 这就是好结

7、尾。 我们再看一个。 用了 40 分钟,我走完了示威路线。看得出,大部分人着迷于这行动本身。抗议仍是个 新鲜事,或许在他们的一生中,也很少有机会走在马路中央,呼喊口号。他们拼命的拍路 旁的景象、还有自己,享受着观看别人也被别人观看的过程。对于钓鱼岛、日本,他们必 定都一无所知。倘若观察他们脸上的表情,你会知道他既很难热爱什么,也很难仇恨什么。 他们是高度功利的,也是高度表演性的。即使走在了一起,喊了共同的口号,你也感觉不 到陌生人之间萌发出的亲近感,激发出共同情绪,人们只是松散的凑到了一起。 不过,每个队伍的一头一尾,都看得到这样的活跃者,他们大多皮肤黝黑,留着平头 或光头,他们举着毛泽东的画

8、像,或者拿着话筒,他们带头喊口号,催促人们步子快一些, 声音大一些。 “这画像从哪来” ,在游行快结束时,我走到前面,问这个举画像的小伙子。 “是自己做的” ,他说。 “那为什么每个队伍的都一样?”我继续问。 “哦”他的表情有点尴尬。 “是发的,发的” ,他身旁的一位光头大汉不耐烦的说, “问那么多干吗?” 这是知名媒体人、行走者许知远在北京“观察”反日游行后写的笔记,题目也比较有 意思,叫做西红柿与龙葵 ,大家可以搜索看全文。 在观察了北京的反日游行,发完了忧思之后,作者突然一笔转回到游行队伍上,讲了 这么一个现场感颇强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读了这个结尾,会不会开怀一笑。而笑过,回思,又会想到

9、什么呢 这也是好结尾,讲一个小故事,点题,生发。 两个结尾案例看过来,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是在讲文学式的人物特写啊,我们写消息 不大用的上啊。 那我们就看看纯正的消息的“宕开”结尾。 华政教授博客称课堂言论被学生举报 网络热议课堂“反革命”事件:教师学生谁“病”了 11 月 24 日,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杨师群在其私人博客上发表了题为有同学告我是 “反革命” 的博客文章。博文称,两名女大学生到上海市公安局和市教委检举他在上课时 有批评政府等内容,有关部门已立案侦查。记者追踪到杨师群的博客时,相关内容已删去。 而这个“反革命”事件也引起网络舆论热议,网友或“弹”或“赞” ,立场分明。 杨师群否认举报提

10、到的其在课堂谈及“圈圈功” 、 “nine 评”行为,并推测举报人为两 位反对其“批评政府”言论的女生。杨师群回忆:“记得下课时有两位女同学找我,愤慨 地指责我怎么能批评中国文化!批评政府!甚至眼睛里已经含有泪水。 ”杨师群博文中对此 评论, “我很敬佩,你们有这样的权利!但为什么我就没有批评中国文化和政府的权利呢? ” 关于举报“反革命” 、立案侦查的说法是否属实,上海市公安局国保支队、上海市教委、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均未回应记者的采访要求。 网络社区中关于此事的讨论异常“火爆” 。 有网友翻出宪法和下位法条文力挺教师的言论自由,表示对举报学生难以理解。网友 “冬天的梦”评论:“如果在大

11、学课堂里老师还没有言论自由,那大学还叫大学吗?” 网 友“guduyixiao”写道:“杨师群老师,您委屈了!” 不过意见也并非一边倒。网友“形散神聚”认为, “光提老师言论自由,学生有举报的 自由么?”网友“星期天不休息”的想法则颇具体,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你可以有自己的 观点,但你不能把你的政治观点在课堂上强加给你的学生。 ” 也有不少网友希望能理性地看待此事。网友“罗伯特”说:“不知道杨老师到底说了 什么,希望他把那些言论贴出来,以正视听。 ”网友“海叶”则提出:“希望双方能对质说 明真相,真理越辩越明。 ” 也有网友顾左右而言他,直指事件背后的“教育病” 。网友“浩天”评论道:“其实

12、想 想也不能怪学生。以前我上班时总会经过一个小学,每天经过时就是他们做课间操的时间, 大喇叭每天广播要同学们报告身边没有好好做操的同学。 ” 互联网舆论现金钱怪圈 那边出钱买“水” 这边收钱灌“水” 记者调查网络舆论生态:劳动索赔都要雇水军 网络上一些热点事件本来并不算稀奇,但为何就能“热的烫手”?而网络名人的成名, 都是偶然或者网民口耳相传的结果吗?其实,这些都可能是被人收买的水军在背后“推动” 。 11 月 20 日“3Q 大战”在主管部门干预下偃旗息鼓,之后有人发现一条相同的微博出 现在几十个不同的账号中:“今天开车走到公园附近,突然感慨起来。周鸿祎还是挺牛的, 想想,在他公司干的人,跟

13、着他的人,现在出来打江山的,千万富翁不少。 ”这些微博被人 发现,进而在虚拟空间迅速传播。虽然 360 公司否认曾雇佣网络水军,但这个迅速走红的 “公园体”仍被视为其雇佣水军的证据。 中国网络水军产业已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公共关系网(17PR.COM)总经理回答记者 提问时称,一家公司只要有公关业务需要,十之八九都会用到网络公关。传统公司 5 年前 开始顺势而变,如今几乎都已配备网络部或网络公关人才。 “水军已经成为常态,不用反而奇怪了。 ”采访中,一位不愿具名的门户网站品牌总监 说。 到底谁在“购买”水军?记者隐匿身份,潜入一个水军群。接到的第一个任务,竟然 是将天涯上一条“福彩中心员工集体

14、控诉被失业后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帖子顶到 1000 楼。 水军们如何影响网络舆论而不被发觉?一位网名为“王海”的老水军说,他给下线任 务时,有一套放之四海的规则:发帖时,同一内容的一个论坛最多发一篇;回帖时,同一 个 ID 至少隔 50 个回复才能出现。无论发帖还是回帖,IP 地址都要不停的换。 最痛恨网络水军的无疑是网络社区的编辑们。知名论坛凯迪社区副主编李婉莉说,删 除赤裸裸的水军小广告帖仍是她和同事们必不可少的工作, “每天至少 1000 帖,有增无减。 ” 2007 年,有公关公司在各大数码论坛里发广告贴刷屏,各个论坛都连发上百帖。删帖 删到手疼的版主们,愤怒之下组织了抵制该品牌的联盟

15、。 有没有水军不参与的网络事件?相关受访人士说的都很直白,水军是收钱的,没人买 水,事件火了才是真“火” 。著名网络推手“浪兄”认为,和商业行为无关的网络热帖,背 后是没有水军的, “犀利哥会拿一分钱给你吗?” 这两个结尾我们也不需要多评价,大家可以自己体会和总结。 这里简单说说这类“宕开”结尾的运用注意事项: 不要生拉硬拽; 叙述要清楚,不要因为追求简单而使结尾的叙述模糊不清; 和新闻主题要切合,对主题有益而不是单纯为了制造“惊”的结尾; 结尾其实早已孕育在主体叙述之中,水到渠成为上品。如果需要完整讲述一个结尾, 字数浪费不说,也有必要考虑这个结尾是不是合适了。 总之,这种可能会影响评阅教师

16、、获得较高分数的结尾,需要的是长期的磨练和对新 闻文本深刻的理解。如果只学到皮毛,那么这种结尾的运用恐怕会有生拉硬拽之感,那么 还不如回到写背景、写进展的老路上去。 宕开和老路之间似乎有一条中间道路,就是以“引言”作结,以主要人物的发言为结。 这既不是完全宕开,不会被传统型的新闻写作老师反感,而且如果发言有深意,有意旨, 也有那种宕开造成的“绕梁”效果。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练习】 (1)下文是一篇非常无趣的官体“硬消息” 。想一想,如果要给他画蛇添足加个结尾, 应该加哪一类?(背景型,进展型,对比型,评价型?)试着动笔加一加。 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人民日报 ( 2014 年 06 月 23 日 01 版) 本报北京 6 月 22 日电 (记者董洪亮、赵婀娜)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 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决定明确 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 出“到 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