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计算公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120804 上传时间:2018-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水计算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降水计算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降水计算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降水计算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降水计算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水计算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水计算公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潜水计算公式1、公式、公式 1QkHS S Rrr 1366200.() lg()lg( )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2、公式、公式 2QkHS S br 13662 20.() lg()lg( )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为基坑半径(m)。r03、公式、公式 3QkHS Sb rbbb 1366222012.()lg cos() 式中:

2、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为基坑中心距 A 河岸边的距离(m);b1为基坑中心距 B 河岸边的距离(m);b2=+;bb1b2为基坑半径(m)。r04、公式、公式 4QkHS SRrrbr13662202 00.()lg()lg()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b5、公式、公式 5QkhhRr rhl lh r 136610222000.lglg(.)hHh

3、2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h 为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深度(m);为潜水层厚与动水位以下的含水层厚度的平均值(m)。h6、公式、公式 6QkSlS b rl l rl mb ml 1366206602501400222. lglg.lg.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为基坑半径(m);r0S 为水位降深(m);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m 为含水层底板到过滤器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

4、长度。 7、公式、公式 7 (1)、blQkSlS b rl l rarshl b 1366206602204400. lglg.(2)、blQkSlS b rl l rl b 1366206601100. lglg.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为基坑半径(m);r0S 为水位降深(m);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 8、公式、公式 8QkhS S Rrb rTS Rrb Ts ()ln() ln() 222202002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

5、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m);b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hsT 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9、公式、公式 9QkHhk MHh Rrr 13662732122 0111000.().() lg()lg( )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为上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d); k2m3为下层含水层的渗透系数(/d); k1m3为上层含水层厚度(m);H1为下层含水层厚度(m);M1为基坑动水位到上层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h0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6、;为基坑半径(m)。r010、公式、公式 10QRrrM kM kH kh kHh136622001122130312. lg()lg( )()()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为上、中、下含水层的渗透系数(/d); k3k2k1m3为上层含水层厚度(m);H1为下层含水层厚度(m);M1为中层含水层厚度(m);M2为基坑动水位到上层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h0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二、承压水计算公式1、公式、公式 1QkMS Rrr27300.lg()lg( )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7、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2、公式、公式 2QkMS br273 20. lg()lg( )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为基坑半径(m)。r03、公式、公式 3QkMSb rbbb 27322012.lg cos() 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为基坑中心距 A 河岸边的距离(m);b1为基坑中心距 B 河岸边的距离(m);b2=+;bb1b2为

8、基坑半径(m)。r04、公式、公式 4QkMSRrrb 273202 0.lg()lg()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b5、公式、公式 5QkMSRr rMl lM r 273102000.lglg(.)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 6、公式、公式 6(1)、l2lQklS l rarsh

9、l bl b 016132088066 20.(ln.)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b 为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m)。 7、公式、公式 7QkMSRrb M 273202.lg()lg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m);b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8、公式、公式 8 QkHM MhRrr13662

10、200.()lg()lg( )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h 为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距离(m)。 9、公式、公式 9QkHMMl b rTS b T ()( . ) lnln205 22 220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静水位的距离

11、(m);HT 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10、公式、公式 10QkHM MhRrb r27322202 0.()lg()lg()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 H 为含水层水头高度(m);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b11、公式、公式 11QkHMMl Rrb rTS Rrb T ()( . ) ln() ln() 205222202002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为过滤器进水

12、部分长度 0.5 处至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HT 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为基坑中心至隔水边界的距离(m);b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三、条形基坑降水计算公式1、公式、公式 1QkMSL R2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L 为基坑长度(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 2、公式、公式 2qkMS d rR dw 22ln式

13、中:q 为单井出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d 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rw3、公式、公式 3qkMS d MR d 22ln式中:q 为单井出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d 为井间距之半(m);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4、公式、公式 4QkLHh R22qkHS S d rR dw()ln222式中:Q 为基坑涌水量(/d);m3q 为单井出水量(/d);m3k 为渗透系

14、数(m/d);L 为基坑长度(m);H 为含水层水头高度(m); 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d 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rw5、公式、公式 5qkHS S d rR dkTS d TR dsw ()lnln22222式中:q 为单井出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Hs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d 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rw为不完整井阻力系数。6、公式、公式 6qkHM Mh

15、 d rR dw()ln2222式中:q 为单井出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M 为承压水含水层厚度(m);h 为含水层底板到动水位距离(m)。H 为含水层水头高度(m); R 为引用影响半径(m);d 为井间距之半(m);为井点半径(单排)或排距之半(双排)(m)。rw7、公式、公式 7qkHMMl d rR dTS d TR dw ()( . ) lnln2052222式中:q 为单井出水量(/d);m3k 为渗透系数(m/d);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MS 为水位降深(m);R 为引用影响半径(m);为基坑半径(m);r0l 为过滤器有效工作长度(m);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静水位的距离(m);HT 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 0.5 处至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