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086478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是现代中职师生必备的一种素质,也是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中职阶段学生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目前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养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师资力量不足,认识观念更新滞后;生搬硬套国外教学模式,水土不符,流于形式。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案例的方式加以展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关键词:信息素养 利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方法一、分析的背景提出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当前遇到这样的情况:(1)课前,经常被提问:老师,今

2、天咋又是你的课?我们机房实践课太多了,太累了,让我们玩玩游戏吧?让我们上网吧?让我们聊天,看电影,看动画片等等。(2)在讲解完某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上机练习操作时,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问,老师下一步应该怎么操作,你刚才讲的我没记住,你再给我演示一遍吧;或者是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和你的界面不同呀,这样我就不会了。于是,一节课内容我要重复若干次这样的示范,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呢,已经习惯了等待老师一步一步地教。类似的现象数不胜数,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信息技术课程到底应该怎么教?中职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侧重于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为根本

3、目标,使学生在持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把握具有普遍迁移意义的技术文化要素,体验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培养现代中职学生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的重要,是中职学生信息素养与利用能力提升的基础。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更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依托设计好的学习环境学会利用多种信息资源来“学习” ,并且应用到实践中。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均备齐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专业的教师投入教学,应该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具备专业技能训

4、练的基础条件,普及中职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形势非常乐观。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值得我们思考。1、师资力量不足;(1)人事制度限制由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有限的编制数量难以适应学校日益发展的规模的要求,高层次的师资人才因编制所限而难以引进;职业学校的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技师人数相对偏少;“双师型”教师数量偏低。(2) “绩效”与“按劳分配”制度不和谐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因为专业的市场应用性很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承担这门学科的教学,还要承担诸如学校机房的整理、维修以及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特别是专业示范型学校还要承担为当地政府事业单位,做不定期的相关服务,严重

5、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做的事多而烦,而得到的报酬却是最低的,这样严重的破坏了教师的积极性,有些学校的教师出现了改行和外流现象,这不能怪教师没有敬业精神,因为信息技术教师是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的职工,而不是学校的维修工和看机房的小工。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专业人才奇缺是一个普遍的共性问题。在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中,多数人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教师很少,教学水平偏低,师资整体水平不高,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需要。2、观念更新转换滞后很多教师不愿研读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固执的认为传统的技能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式的“

6、师傅带徒弟”最实用有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1)概念原理过多,操作步骤工艺过程少;职业教师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毕业后就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远胜于实践经验,教学设计倾向专业理论,概念原理的讲解,即使是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也仅仅是对技术知识的讨论,在学习方法上也侧重于掌握理论的技巧,很少或缺少操作步骤、工艺过程的方法指导,忽视实践能力操作和信息利用能力的训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学内容不可能与社会严格同步,而且也没有必要传授给学生所有的信息化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信息素养和掌握利用信息去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利用信息学习的能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对口单招角度

7、来讲,当今提倡中职教育更高学府继续教育,推行终身学习能力。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升学考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类课程中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类专业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少数教师关注少数优等生的是 “升学前途” ,而不是“信息素质”更但不上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 ,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对待信息技术硬件条件上却成为学校领导关注的重中之重。有些领导和老师仅仅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综合布线等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形象工程”而忽视“内涵建设” ,管理上考核不到位,教学上教师

8、消极的使用多媒体,使用 PPT 简单的在现教材内容,钟情于专业理论课的满堂灌式教学,更有甚者仍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少数专业教师将排斥使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归因于学生素质太差,进入计算机机房上网严重,不好管理,对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但不重视,甚至排斥实践课操作,误导学生认为专业课就是专业理论课,师生的信息素养不但没有获得,利用能力更遥不可及。很多学校都步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一方面叫喊投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建成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各种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却大量闲

9、置,仅成为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一些教师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方面的知识匮乏;很少主动去使用学校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很少利用资源实践应用;更谈不上去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了。管理层虽然重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能力情况,对教师能否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及是否使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可执行性的考核制度。(2)教师示范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过少;一些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单纯的追求学生的实践操作而采用“边教边学”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单位时间内供给的信息量非常巨大,

10、忽视了学生从这些供给信息中自主提取信息的比例以及在单位时间内自主获得的信息,导致优秀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后进的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演示中体验的,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的接受性培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是为“教”而教学,甚至把社会上速成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模式搬到中职课堂,他们很少精心设计一节课,照本宣科,在实践操作课上只留了教材和作业,简单示范辅导一下,学生就自主探究学习了,很少花时间去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与利用上机时间,也不能立足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技术,学软件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遇到教材以外的信息就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并没有真正养成。更

11、有甚者将信息技术课变成放任自流的游戏课,上网课,聊天课,欣赏音乐电影课。应该说这是在现行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大多陷入信息化技术知识传授,轻视了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教育的误区。在技能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利用信息意识,信息素养漠不关心。很多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情感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导向,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学。它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效果与成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3)视频演示频繁,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单一;除去传统“教学做”之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单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其教学方

12、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法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也很广泛;主题式、研究式、探索式、协作式学习正在探索之中,这是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教师没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认知水平,把社会上速成的计算机培训教学的模式搬到课堂中,在讲解软件的操作时,即使是讲练相结合,但由于没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没能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效果,以至于软件操作全部学习了,学生呢,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知道大概都能实现哪些功能,但却不能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制作,遇到一点问题就等待教师来解决,

13、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多采用将信息技术教学变成视频教程灌输式教学,通过借助既定好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的理论,借助完成程序性选项当成是考试手段。测试内容毫无意义,缺少启发式,探索式和参与式等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单一成为目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的现象。3、生搬硬套国外教学模式,水土不符,流于形式。我们目前试用的是德国双元制模式,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创造性的推行“工学结合” 。一般主体为中学毕业生以上,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管理人员。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约 60%-70%时间在企业, 40%-30%时间在学校。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

14、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1)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了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制是“2.5+0.5”模式,与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2)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

15、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今,我们尝试推广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回家不做功课,看教学影片代替上课,上学时则是做练习,再由老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者本人不出现在影片中,用的是一种电子黑板系统。其网站目前也开发了一种练习系统,记录了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记录,教学者参考该记录,可以很容易得知学习者哪些观念不懂。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教学评价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建议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质量。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人的能力和努力。因此,要改变信息技术教育的现

16、状,必须从转变观念做起,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观念的转变首先来自于领导,领导重视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转变角色观念,真正打破“传道,授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要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补充新知识,为学生能够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准备。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判断能力;适应性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则必须依靠自身的学习来实现,能在教学研究中解决问题,及时反思总结,通过不断的积累来完善自己,养成搜集和利用信息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2、教学内容上联系实践,拓展思路,设计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更换,但始终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学生早已经熟练掌握,一些学生又从未接触过,面对这样的现状,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现状,准确地把握各阶段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初中,中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