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_自我意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059127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_自我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_自我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_自我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_自我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社会心理学_自我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_自我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_自我意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自我意识 认识自己,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即自我意识。拿破仑,2,案例,警察发现一位大概30出头、穿着体面的妇女,她漫无目的地在告诉公路上走着,警察觉得很奇怪,就把她带到医院。但是这位妇女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她讲话有条有理,但是语速比较慢。她呆在病房里,很少说话,只有别人哄她她才吃点东西。如果你问她是谁,她就会望着天花板,或者是耸耸肩,表现出一副很绝望的样子。四个月后,医生们仍然没能让她记起自己是谁。心理医生每天都把她带到办公室里去询问她,但是她很少对医生的询问作出回应。而且心理医生和无法对她进行催眠,因为她不愿意闭上眼睛,而且也不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催眠过程上。最

2、后心理医生尝试了渐进性放松。她对这种方式比较配合而且反应也很好。在每次放松之后,心理医生都会拿起办公室的电话假装给亲戚或朋友打电话。然后医生会把电话递给她,建议她也给家里人或朋友打个电话,但是她总是说自己不记得任何人的电话号码。直到有一天,她在放松完后,心理医生把电话递给他,让她随便拨一个电话号码。她照做了,而且过了一会,她不断地拨同一个电话号码,只是她没有等到电话铃响就挂了。心理医生记住了这个电话号码,并自己拨了一遍,接通之后就递给了她,那头竟然是她的妈妈,是在离家400里以外的城市,她和自己的妈妈通话了。原来,她是一位工程师,准备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居住,但是就在搬到新家的哪天,她就漫无目的

3、的出走了。第二天,她的妈妈就把她接回家了。,相关电影,我是谁(成龙),黄飞鸿之西域雄狮(李连杰),内容提要,自我意识概述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与人格 自我的认知表征,一、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的内容 自我意识的特点,1.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self consciousness)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 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个体对当前主观状态的确认) 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通常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一、核武

4、器 1) 核武器及爆炸方式核武器主要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核武器是以核裂变反应(原子弹)或核聚变反应 (氢弹)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达到大规模杀伤人 员和破坏城市设施的一种现代武器。中子弹又称强辐 射武器,中子作用显著,人员设备损坏严重。核武器的爆炸方式通常分为地面爆炸和空中爆炸。 空中爆炸又分为低空爆、中空爆、高空爆和超高空爆。 人防工程设计中一般按核武器的中空爆炸考虑。,2)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在核武器爆炸时及爆炸后,会相应地产生五种杀伤 破坏因素,即热辐射、空气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 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1)热辐射(亦称光辐射):热辐射是在核爆瞬间形 成的火球所辐射出来的极强的光

5、和热。(2)空气冲击波:空气冲击波是核武器杀伤破坏作用 最大的因素,冲击波能量占核爆炸能量的50%。是由于 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气团急剧膨胀,猛烈压缩周围 空气,形成具有强间断面的纵波。空气冲击波遇到地面 又会形成反射波,反射波追上入射波后形成合成波,也 叫地面冲击波。对防空地下室设计主要考虑防地面冲击 波。防空地下室的抗力等级就是按地面冲击波超压峰值 大小来划分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2006年,美国科学家报告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当感应到部件收到损坏时,能独立“想”出自我修复的办法,从而做出自我调整,继续工作。这一成果的取得也被科学家们认为,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

6、诞生。,2.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 自我认知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 自我情感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自我意向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自我意向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因而又称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紧密联系,共同作用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3.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精神)自我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4.自我意识的特点,社会性 自我意识是社会化的产物 能动性 思考:如果给华生一打健全的成年人,而不是婴儿,会怎么样。 独特性,二、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生理和心理能力

7、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生 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1.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 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自我意识的发生或形成的三个标志 物我知觉分化 人我知觉分化 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与生理的发展密切相关,离开了生理及其相应的心理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就不可能发生、发展。 物我知觉的分化依赖于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以及它们的协调发展 人我知觉分化依赖于注意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视觉表象及其记忆能力的出现 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需要复杂的抽象、概括能

8、力,而这又是以大脑皮质尤其是各语言代表区以及大脑额叶的成熟发展及其机能的更为复杂化为前提的 从完全缺损的极端情况分析,无脑畸形儿由于不存在大脑皮质这一生理学前提,也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自我意识 生理及其相应的心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前提,2.自我意识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生理的成熟和发展只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前提,并不能必然保证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还依赖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3.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文化环境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三、自我意识与人格,自我与人格的关系 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四、自我的认知表征,

9、自我图式 可能的自我 自我不一致理论,自我图式,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于信息的选择、组织和加工是由个体内在的认知结构决定的,这些认知结构可以称为图式。 个体通过自我图式将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它是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 自我图式一旦建立,就会起到选择机制的作用,从而影响到与自我有关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自我图式的功能还在于为个体提供一个组织和储存相关信息的框架。,可能自我,可能自我是对我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知表象。它们包括我们渴望成为的自我,也包括我们不希望成为的自我,还包括人们希望将来具有的品质。 可能自我有两项重要功能: 激励未来的行为 评价与解释的功能,即为现在的自我提供了评价

10、和解释的情境。,自我不一致,“自我不一致”正是指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自我导向之间出现矛盾或不协调,从而产生的内部冲突。理想自我与应该自我是个体自身评价的两个标准,也是个体完善自己时所努力的方向。 如果实际自我不符合这两个标准,或者说当自我概念与自我指引之间出现不一致时,可能会引起心理和躯体的不适。,讨论题,动物有 意识吗?,自我意识量表,下面的量表是心理学家Fenigstein、Scheier和Buss在1975年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Self-Consciousness Scale 简称SCS),其中“0”表示完全不符合我,“4”表示非常符合我,“1、2、3”分别代表不同程度的符合或不符合。请在你

11、认为合适的数字上打“”。,1、我经常试图描述自己。 0 1 2 3 4 2、我关心自己做事的方式。 0 1 2 3 4 3、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什么人不太清楚。 0 1 2 3 4 4、我经常反省自己。 0 1 2 3 4 5、我关心自己的表现方式。 0 1 2 3 4 6、我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0 1 2 3 4 7、我从不检讨自己。 0 1 2 3 4 8、我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很在意. 0 1 2 3 4 9、我很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0 1 2 3 4,10、我常常担心我是不是给别人有一个好印象。 0 1 2 3 4 11、我常常考察自己的动机。 0 1 2 3 4 12、离开家时我常常

12、照镜子。 0 1 2 3 4 13、有时我有一种自己在看着自己的感受。 0 1 2 3 4 14、我关心他人看我的方式。 0 1 2 3 4 15、我对自己心情的变化很敏感。 0 1 2 3 4 16、我对自己的外表很关注。 0 1 2 3 4 17、当解决问题的时候我清楚自己的心理。 0 1 2 3 4,第3题和第7题反向计分,代表内在自我的题目包括:1、3、4、6、7、9、11、15和17,把它们的总分计算出来;代表公众自我的是2、5、8、10、12、14和16。对大学生群体为而言,内在自我的平均得分为26,而外在自我的平均分为19。,WAI技法,WAI技法(WAI technique)是指“我是谁?”(英文“who am I ”,简称WAI)这样的问题自问自答,因其形式上是自由书写20种回答,故也被称为二十句测验(Twenty Statements Test)。WAI法始于50年代(Kuhn & McPartland,1954),以“我”字开头的20空行,并印有1至20的番号。要求被试针对“我是谁”这样的问题,用20种相异的回答,说明头脑中浮现的关于自己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