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基础分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050892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案例基础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事故案例基础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事故案例基础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事故案例基础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事故案例基础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故案例基础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案例基础分析(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本要求:考查 对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事故预防方法及技术措施; 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和组织,调查报告的要求,事故调查的组织和技术方法; 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处理的规定,预防措施的制定。,2 应 急 预 案,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3 事故调查处理,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够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

2、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1.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有害因素。,能量是做功的能力,有害物质在生产中是客观存在的。 失控:指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具体体现:1)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2)人员失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4)环境因素,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1.1 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

3、代码(GB/T13861-1992),分为6大类37小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2 危险、 有害因素的类别,第1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粉尘与气溶胶 噪声 振动危害,电磁辐射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作业环境不良 电危害 明火 运动物危害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2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3类 生物性危

4、险、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4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5类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指挥错误 操作错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类别: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

5、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1.2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劳动部人事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7类: 生产性粉尘; 毒物; 噪声与振动; 高温; 低温;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其他危害因素。,1.2 危险、 有害因素的类别,1.3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项目,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分为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

6、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1.3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1)厂址。2)厂区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构)筑物。5)生产工艺过程。6)生产设备、装置。7)作业环境条件,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8)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备维护保养。,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法规定,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

7、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从是否存在一旦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出发。我国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列出了142种危险物质及其限量。(正在修订),1.3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4年提出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实际工作中,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分为: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储罐区(储罐),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贮

8、罐区(贮罐) 库区(库) 生产场所 压力管道 锅炉 压力容器 煤矿(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尾矿库,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事故预防对策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指示性安全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顺序: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1.4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1)实现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3)增强机械强度;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

9、;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1.4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2 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而制定的。,2.1 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概念: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要,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

10、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分类:根据责任主体的性质不同,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 现场预案可分为车间级、工厂级等,场外预案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应急预案的层次1)综合预案 相当于总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应急预案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2)专项预案 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如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等的应急而制定的。3)现场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编制的。,2.2 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及层次,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

11、应急预案框架指南(2004)编写,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3)预警及预防机制;(4)应急响应;(5)后期处置;(6)保障措施;(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奖励与责任,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等。,2.3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行业标准AQ/T 90022006,2006-11-01 实施),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3)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防与预警;(5)应

12、急响应; (6)信息发布; (7)后期处置; (8)保障措施;(9)培训与演练; (10)奖惩; (11) 附则; (12)附件。,2.3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预案的编制包括以下步骤:1)编制准备。2)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工作组)。3)资料收集。4)危险源与风险分析。5)应急能力评估。6)应急预案编制。7)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预案应经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充分讨论和修订、评审,经批准后发布预案。8)应急预案实施。包括应急资源的准备、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等。,2.4 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

13、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应急培训的范围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社区居民的培训、企业全员的培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 尤其要加强火灾应急培训以及危险物质事故应急的培训。应急培训主要包括:1)报警;2)疏散;3)火灾应急培训;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2.5 应急预案的培训,一般应急培训必须包括的内容: (1) 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2) 个人防护措施; (3) 对潜在事故的辩识; (4) 事故报警; (5) 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特殊应急培训: (1)接触化学品; (2)受限空间营救; (3)病原体感染; (4)沸

14、腾液体扩散蒸汽爆炸等。,2.5 应急预案的培训,训练类型: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自选课目训练。,应急演练的类型 (1)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桌面演练的主要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 (2)功能演练:口头演练结合现场演练。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3)全面演练:现场演练为主。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

15、活动。,2.6 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 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演练过程中都应佩带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 (1)参演人员:相当于是通常所说的演员。 (2)控制人员: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 (3)模拟人员:指演练过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的人员,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 (4)评价人员: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 (5)观摩人员: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2.6 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结果的评价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作出评价,提交演练报告,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划分为: (1)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 (2)整改项: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3)改进项: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