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上传人:精****档 文档编号:57050002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 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过渡方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 (2)内容差异: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企业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除关乎国计民生外的企业;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 (3)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向社会主义过渡,(1)形成:工业化、农业集体化、1936年宪法。 (2)特征:经济上高度的计划性;政治上高度的集权化。 (3)评价:在一定时间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础。但从长远看,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2、1)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未从根本上突破,最终失败。 (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改革为突破口,也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而失败。 (3)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经济、政治领域进行根本性改革,导致苏联解体。,2斯大林模式,3经济体制改革,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2)针

3、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二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二战后苏联三次改革的侧重点及根本不同 (1)侧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同时提出新社会主义的理论。,(2)根本不同: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整体上都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的

4、经济模式;戈尔巴乔夫则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在政治上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最终放弃了党的领导,使苏联回到资本主义道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原因: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3)影响:加深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危机,加剧世界局势紧张。,119291933年经济危机,(1)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两个阶段:调整与复兴经济改革 (3)三项内容:

5、救济、复兴和改革 (4)四项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实施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 (5)意义: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罗斯福新政,(1)表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出现;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 (2)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评价:资本主义发展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导致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出现。,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

6、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其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策。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其经济思想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思想。,(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下,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