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043678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必修课程,也是学好小学其它学科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由于条件限制、缺乏信息、生源差异、教师目标管理等多种因素使得学生语文基础差,语文成绩落后,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如何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成绩成为难题,因此,就如何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1 1、农村小学师生情况分析农村小学师生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1.家庭教育薄弱,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主要关注点在于挣钱养家,对学

2、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薄弱。学生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不会主动学习,敷衍了事,他们觉得学习是无聊乏味的。学生缺乏刻苦努力学习的长远动机,受家庭挣钱养家的影响。所以家长在孩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内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无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于是就陷入了“缺乏学习自觉性学习基础差学习困难”的不良循环中。2.两极分化严重,学生缺乏自信心。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情况,尽管老师努力更正,但在缺乏家庭配合的情况下,学习者仍然很难走出学习能力差的低谷。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导致自卑,加上压力,结果越来越不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自暴自弃,学习兴趣也没有了,

3、最终放弃学习,这样就增长了两极分化现象。(二)教师现状分析(二)教师现状分析1.成绩考核、目标管理使得教师只注重成绩。教师的评估、评价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教师评优晋级与学生考试成绩息息相关,导致大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只需要学生期末考试分数高,课堂教学知识非要面面俱到,教学呆板,担心遗漏课本内容。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更是抄无数的课文、生字。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素养培养,甚至是其它发面的发展。 2.教师信息闭塞,教学理念故步自封。农村语文教师,地处偏远,由于教育信息化不足、地区经济差等,导致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大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就只是让学生认字识字,训练基础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2忽视语文

4、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让语文课堂变得固定化,作业布置更是抄课文、抄生字,使学生成为了“复制”的工具。3.教师结构老龄化,科研队伍薄弱。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师,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农村教师大都是上世纪的“民办教师”蜕变而来,经验丰富、干劲十足,但终究是文化底子薄,现如今年龄又大了,有心无力。青年教师又“下不去、留不住”,导致农村教师结构老龄化和教科研队伍薄弱。2 2、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一)明确目标、增强课堂趣味性。(一)明确目标、增强课堂趣味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清晰地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要准备充分。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就可以

5、完成的,在上课之前的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必须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能够确定本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的深度与广度。这就要求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区分优生和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合理的安排布置一节课的教学信息量,以及相应的教学点。其次,还要要求教师对本堂课乃至一学期内容中重点和难点进行区分,这样,教师在在教学时才能抓住主要的、基本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增强课堂趣味性与营造愉悦学习氛围是提升学生专注力的方法。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它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多种

6、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方式都变得更新颖、更有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心情愉悦,其情绪能够感染学生,给学生亲切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教师也可以有意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揭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把音乐、故事、游戏等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注重动手实践。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学习习惯。(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学习习惯。语文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也能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培养好了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增强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得成绩提升。首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从语文课文入手。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出现有关行为习惯的内容,教师教学时可根据民族地区农

7、村学生环境特点、自身心理特点,在教学准备的时候,就开始安排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的环节。比如开展预习性的阅读、议论活动,促使学生接受课堂教育与训练都是出自内心的需求,表现出“我想学”的心态,引导学生做好联系实际的准备,3学生直接和学校长期缺水的实际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把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相联系,一方面让学生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明白动得良好习惯所带来的好处;另一面让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懂得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知道如何接受教育和选择行为,并且能达到自觉的程度。第三,激励学生的自律性。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频繁的激励学生、培养学生

8、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理解和学习榜样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用他们的行为对照自己,找出优点,最后鼓励学生能够学习榜样,进行自律。经教育,有了进步的学生,鼓励他们能够改掉自己的缺点,从而有信心去培养自己自律的品格。(3 3)教师要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教师要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去爱自己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下德、智、体全方面发展,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育,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行为,是充满关怀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就应该多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教师这一职业,一生当中需要对学生倾注很多的时间与热情

9、,对学生各个方面都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我们”。爱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担挫折的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爱学生是衡量教师师德的一把基本的尺子。在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现其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明白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爱”是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因此,尊重学生人格是衡量教师师德的另一把尺子。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尤其重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素质教育,不可体罚、言语辱骂学生,教师偶然的一句话,很有可能造成学生极大的心灵伤害。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尊重,多给学生一份爱心,

10、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愉快成长。(四)加强家校联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略。(四)加强家校联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加强家校沟通互动也就显的尤为重要。教育不是一个单独封闭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社会活动。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受教育,由教师或家长都没有,因为任何一方对孩子的理解是不够的,而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学校和家庭都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特别是家庭教育,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要大于其他人。学生的成长是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农村学校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每时每刻都影响的孩子的人,尤其家长很大一部分是爷爷奶奶,

11、他们一味的把教育责任推给老师,4对孩子只管吃、穿,送孩子上学就是将孩子交给老师。家长迫切需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承担作为父母应负担的责任,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家庭教育不是重复学校教育,而是和学校教育相互补充。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就变成了一个难题。(五)多看多读,增加阅读量,提升语文素养。(五)多看多读,增加阅读量,提升语文素养。“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能力。阅读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心智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生知识量储备不够,听起课来毫无头绪,语文成绩自然一落千丈。要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提升语文

12、成绩,就必须使课外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中,要做到既要学生乐于接受,又要获得效果。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会积累。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那么在过程中就要学会积累。阅读中获得了积累,才会运用得如鱼得水。怎样才能在阅读中获得积累呢?一是阅读的量要多。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二是阅读范围要广,阅读的视野要开阔。三是阅读要坚持长期性。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四是教师、家长做好表率,让孩子潜移默化形成阅读习惯。第二,阅读活动要体现自由性。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自己,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相信学生能够自己的眼光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相

13、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人生,能够用自己的心去体味不同的人生。只有如此做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学习的愉快感与自豪感,并学会去享受寻求知识的快乐,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越来越浓,越学越想学。第三,学生阅读书籍的多样性。教师不能固定化学生的阅读书籍,可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兴趣推荐书籍。但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放任自流,只要求去读,这是远远不够的,读什么,怎么读,学生也要清楚。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单调乏味的,要让阅读的兴趣一直存在,故事书、天文地理、古往今来、丰富多样的书籍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阅读的欲望。第四,学生阅读书籍的人文性。长期的课外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也对学生性格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外阅读中,要以学生自己的自主选择为前提,从而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文关怀、关注人类和地球家园的书籍,阅读拥有爱和温度的报刊杂志书籍,使学生能够分清是非、善恶、真假、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阅读好的书籍能够提升孩子的人生境界,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奠定他们坚实的人文底蕴。5如果通过课外阅读,使每一个学生都变得更好、更纯净、更优秀,更有价值的人,则达到了阅读的最高水平,也达到了阅读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