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从项目课程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6981990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培训:从项目课程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师培训:从项目课程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师培训:从项目课程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师培训:从项目课程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师培训:从项目课程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培训:从项目课程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培训:从项目课程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项目课程 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项目课程释义,所谓项目课程,是指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项目)自主决定学习目标、内容和方式,自行计划和实施学习活动的一种课程形式。,与传统的课程相比较,项目课程的突出特点是:使学生有可能直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设计课程或参与到课程设计之中。,项目课程的历史渊源,约在1831年,这一方法通过建筑技术学院传入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之后,美国的学校也受到影响,项目的雏形来自于18世纪意大利的一所艺术学院(Akademie Royale dArchitecture ),学生们要定期完成 “项目” 要求合作、原创和独立自主。,杜威(John Dewey) 从学习心理学和教

2、育学角度创立了“项目教学法” ,提出了“做中学”思想。,1918年,基尔帕特里克(William H. Kilpatrick) 对项目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项目是一个“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所发生的、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有计划的行动”。他认为每一种学生明显是有意进行的行为,都可以称为一个项目,而项目的流程通常包括目标、计划、实施、评价等四个阶段,从1970年开始,西方国家将项目方法作为贯彻教育改革思想的一种手段。项目课程的开设打破了学校中原有的专业结构。,项目课程的价值取向,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学习集体为中心,项目的几种模式,项目课程,项目课程 (独立的项目课程),以项目为

3、中心的学科课程 (以项目为中心设计和实施特定的专业课程),学科内的项目 (项目作为专业 教学的部分内容),项目方法的基本模式,项目倡议,1,在事先约定好的范围内(项目直接参与者, 可能的话与间接参与者一起)对项目 倡议进行分析 (成果:项目草案),2,共同策划项目活动 (成果:项目计划),3,实施项目活动 (个人,小组、大组活动),4,结束项目活动 故意中止 返回项目倡议阶段 结项,5,需要的话,中止,暂停,6,内部休整 交流,7,项目课程的教学策略,注重选择合适的产品 注重开拓项目所涉及的学习领域 注重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注重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报告类 参观报告 评论文章 学术报告 网

4、页,图形类 技术图纸 绘画 电路图 摄影摄像,实物类 模型 衣服 菜肴 工件,表演类 角色游戏 舞蹈 戏剧 操作表演,项目产品,职业指导,技术信息,劳动安全和健康,表现形式,商品和材料知识,作品 过程特征 ,经济学,生态学,技术发展史,产品的外形和设计,社会分工,消费行为,信息和通讯技术,项目课程设计草案,教学场所,学校,劳动局,企业,公园,博物馆,家庭,图书馆,饭店,剧院,项目课程与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理念最初来自于经济领域中的项目工作。项目工作实际上是人力、知识、物力等各种资源整合的过程,其效能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式的叠加,而是几何级的增长。,项目的实施引发了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人们称之为“项

5、目技术”或“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内容和组织。,企业在项目的内容和组织方面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同样适用于学校教育。,项目的选择,项目的选择可以有多种形式,教师应该在学习目标方面给予学生多少提示,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年级、年龄、时间、主题、项目活动经验、项目的规模、合作伙伴、能力的大小等等。 无论如何,项目的选择和主题的确定不能与学生的意愿相违背,谁来选择、怎样选择、与谁一起选择项目?选择什么主题?实际上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学生的愿望,教师的设想,外界的任务,教学计划内的活动,教师的项目草案,(1)本项目在哪个班或小组进行?项目主题究竟是什么? (2)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 (

6、3)项目主题与教学计划的关系(项目涉及教学大纲中的哪些内容) (4)自己的想法(内容、活动形式、材料、媒体、校外学习场所) (5)项目的各阶段(如:计划、调查、评价、展示、反馈等)的任务和时间;成绩的评定标准; 对项目与专业课或新项目的衔接方面的思考 (6) 如何与学生合作开发项目?,项目课程的组织形式,项目的时间,优点,缺点,立项,项目委托书:没有具体的任务书就没有项目。项目组的所有成员在任务书签名,从而使任务书具有具有相应的约束力。,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决策过程:,收集点子,确立目标,作出决策,项目计划,共同设计项目结构(子项目),确定项目流程,确定项目组织形式,人员计划工作计划材料计划,项目

7、监督,选择合适的项目负责人,建设团队文化,进行小组工作,教师对小组工作的“陪伴”,项目成文,成文的内容: 对项目过程进行及时评价 对目前的进展和既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过程中的反省) 记录时间、事情、经验等 展示成果,成文的形式: -文字、绘画材料(作文、报告、关键词记录、报纸用文章、草图、计划等) -传单、问卷、照片、邮件、录象 -阶段性作品(模型、图纸、计划书) -最终的作品(完成了的模型、计划) -研究日志,成文的人员: - 学生(报告、照片、日志、记录) -学生小组(报告小组、摄影小组、编辑部) - 教师/教师小组(报告、个案研究),结项,总结和评价,展示和宣传,活动案例:爱我家乡丝绸之都

8、,活动对象:苏州虎丘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全体学生,时间: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地点: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一丝厂、学校,项目产品,拍摄一部录象片,在红领巾电视台播放,举办一个展览会,向全校同学展示成果(板报展、优秀作文展、自然标本展),劳动课:用丝绸设计服装,四年级全体学生的主题班会:丝绸之旅苏州行,计划与准备,收集丝绸方面的信息,小记者培训,老师的分工,与工厂和 博物馆联系,设计活动计划,实施,参观:上午苏州丝绸博物馆,下午苏州一丝厂,知识学习:在劳动、社会、自然、语文、数学、美术课上总结相关知识,宣传活动:举办文字、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展览;红领巾电视台播放录象;广播台举办知识讲座,班队活动:班级主题

9、班会;年级主题班会,主题教学:语文课:指导作文,准备优秀作文展自然课:制作蚕生长、蚕丝加工标本劳动课:制作服饰、小包等丝绸制品,谢谢,项目课程实例:校园美食周,主体:劳技教育大专班全体同学,项目的确立: 教师建议,学生讨论通过,劳技师范专业 的教学计划,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教师的能力和经验,学校的条件,项目计划,“目标引导的项目规划(ZOPP)”方法,问题分析 (问题树),目标分析 (目标树),参与者分析 (框架表),项目规划 (一览表),项目组织: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部门经理负责制,总经理,财务部,市场营销部,采购部,餐饮部,厨房,餐厅,项目实施,财务部:预算表(原料、房租、水电气费);集资计划

10、;帐单;餐券,市场营销部:市场调查(顾客、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营销策略(餐厅命名、广告宣传、设计菜单等),采购部:市场调查(食物的品质与价格);采购技巧;采购实践,餐饮部:厨房:菜单、菜谱、原料清单;烹饪餐厅:餐厅布置;服务条例;提供服务,总经理:管理和协调;开业申请,项目评价,每日见面会:介绍本小组的准备情况;对其它小组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每日总结会:对本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回顾;评价各小组工作对整个餐厅营业质量的影响,收集和整理文字材料,公布财务明细表,教改背景下的 项目课程研究,傅小芳,课程释义:,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泛指课业的进程 学科的同义语,指根据教育目标

11、,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有计划地编制的教育内容的整体计划。,源于拉丁语currere,意指“跑道”(race-course), 转意为“学习之道”(course of study),课程设计 理论基础,学科取向,社会取向,学习者取向,课程设计方法技术 目标 内容 实施 评价,课程设计和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技术,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功能:精英教育 升学取向 大众教育 全人培养,结构:学科本位 缺乏整合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内容:繁难偏旧 书本知识 与生活和时代联系,学习方式:接受式 训练式 自主性 探索性学习,评价:甄别与选拔 发展性、多元化评价,管理

12、:相对集中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1918年,基尔帕特里克(William H. Kilpatrick) 对项目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项目是一个“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所发生的、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有计划的行动”。他认为每一种学生明显是有意进行的行为,都可以称为一个项目,而项目的流程通常包括目标、计划、实施、评价等四个阶段,杜威(John Dewey) 从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创立了“项目教学法” ,提出了“做中学”思想。,从1970年开始,西方国家将项目方法作为贯彻教育改革思想的一种手段。认为项目方法可以克服单一的思维方式,并特别适宜于使学生通过参与项目选择和项目计划来学习如何得以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项目课程的开设打破了学校中原有的专业结构。,项目课程的教学范畴,职业引导因素,综合的 技术 教育,历史因素,价值观道德观因素,自然-技术-科学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人文社会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