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951815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串 讲,主讲人:韩建新,串讲的主要内容:课程说明 内容串讲 考情交流,1、指定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课程特点:难度较大、理论性强、逻辑推演严密。 3、方法提示:系统学习、加强练习、注重模考。系统学习:课程特点决定了在学习时,注意加强理解,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建立知识框架。加强: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必要的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同时,要做一定数量的同步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注重模考:考前要做几套模拟题。有针对性地掌握重要知识点。,4、课程内容:涵盖了原公共政治课中的马克思

2、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另外还包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部分内容。主要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以及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二部分(13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部分(46章)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部分(78章)主要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

3、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内容:从总体上介绍马克思主义,可概括为六个字:历史、含 义、方法。重点是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难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 产生背景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 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

4、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2、列宁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3、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

5、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第三节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的指南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内容:论述马克思

6、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六个字:本质、状况、运用。重点有: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难点有:列宁的物质定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对立统一规律、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 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可知论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

7、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历史唯心主义辩证法(联系、运动、矛盾) 世界存在状态 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内部矛盾),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 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 世界的 主观唯心主义 统一性 唯心主义 问题 客观唯心主义二元论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

8、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物质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2、运动与相对静止(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本质的解释,与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不同,不仅在于提出了正确的哲学物质观,而且在于引入了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实践。,(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

9、物质活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三种形式: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第三,科学实验。(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第一,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第二,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第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10、法论。,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的特点:客观;普遍;多样。(二)世界的运动发展发展是指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上升性、前进性的运动变化,即事物由低级到高级、

11、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形而上学坚持一点论。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

12、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

13、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内因、外因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作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在一定情况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第三,外因通

14、过内因而起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矛盾观点。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另一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二)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度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

15、种状态。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辩证的否定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还包括一系列

16、其他范畴,主要有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等。,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和自然规律: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二)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二)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