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教学安排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95142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教学安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诗歌的教学安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诗歌的教学安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诗歌的教学安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诗歌的教学安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的教学安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教学安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古代诗歌教学”的反思,1、诵读 2、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3、练习 4、总结规律 5、比赛,1、诵读150(60、222)首,诵读、抄写、赏析(摘抄)要求学生将诗歌背会,并默写在作文本上(当作练字)实验班的学生(外加平行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背诵222首诗(所有)普通班学生背诵150首诗歌(划线部分)特殊学生(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须征得老师同意)背诵(划线加点部分60首),篇目:唐诗鉴赏辞典 p1虞世南蝉 p2王绩野望 P5王梵志诗(二首) P13骆宾王咏蝉 P14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P17杜审言渡湘江 P19王勃咏风 P20王勃滕王阁诗 P2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0、P

2、27杨炯从军行 11、P35宋之问渡汉江 12、P43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 13、P47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4、P51陈子昂春夜别友人,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让学生养成自己查阅辞典的好习惯,唐之韵,第一集 千古唐诗 第二集 独振新风 第三集 吴中四士 第四集山水诗人 第五集边塞诗人(上) 第六集边塞诗人(下)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 第八集 一代诗仙 (下) 第九集 千秋诗圣 (上) 第十集 千秋诗圣(下)第十一集 大历诗人 第十二集 韩孟诗派 第十三集 新乐府派(上) 第十四集 新乐府派(中) 第十五集 新乐府派(下) 第十六集 别调独弹第十

3、七集 一代诗豪 第十八集 风流才子 第十九集 朦胧诗人 第二十集 唐末余音组织学生在早读课或课堂上看,让学生了解整个唐诗的发展脉络,并熟悉一些流派的代表诗人的生平及诗作,从而建立“知人论诗”的意识。,3、练习举一反三,一周一测试,由浅入深。 1、从选择题开始。 2、从课本的诗词先入手。 3、课外诗词圈定重点篇目,告诉学生考试的范围。 4、重在引导学生大量阅读鉴赏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认真审题的能力。,4、总结规律,从考纲入手,确立重点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意象、意境)鉴赏诗歌的形象(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 理

4、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归纳要点,将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诗词鉴赏当中出现的专业术语的概念一开始就要有明确的认识。,大赛写作比赛 半命题作文:“ 在唐诗中的 ” (例如:“飘在唐诗中的雨”、“落在唐诗中的花”、“融在唐诗中的酒”、“洒在唐诗中的月光”翻阅唐诗鉴赏辞典,总结归纳各种意象的使用,并揣摩这些意象中寄托着的诗人的深刻感情) 话题作文:字里行间的风光(自拟题目):子曰:“知者乐水

5、,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唐诗中,山水被不断地进行着人文审美,并在这种人文审美中,被定格成“山水人格”,成为中国特有的“山水情结”。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从唐代诗人笔下的山水中获得了那些启示和感悟? 话题作文:长歌抒壮怀(自拟题目):诗的意境美,不仅指诗的景致美,更指其中所体现的精神美,这是诗人的骨气所在,灵魂所在。读唐诗经典,就是在读唐代诗人的精神。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从唐代诗人的诗作中获得了那些精神上的启示和感悟?期中作文,、书法、绘画比赛,1、唐诗、宋词书法作品展(软笔、硬笔皆可)2、唐诗、宋词绘画作品展(给诗配画),3、诵读“唐诗三百首(范围暂缩小为“十一”期间咱们划定的222首)”每班选8名代表(班级推选)参加,鉴于年级人数太多,采用笔答的方式决定胜负;同时每班再选10名代表(教师指定)参加课本上的诗歌默写比赛,比赛时间暂定为1月2日中午12:30。 4、每班围绕唐诗出一个节目,表演时间不超过8分钟,形式可以是朗诵、歌唱、舞蹈、小品、话剧等多种形式,但内容都必须取材于唐诗。最终汇演时间暂定为期中考试之后的第二个星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