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_旋转教材分析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6940365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7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_旋转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3_旋转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3_旋转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3_旋转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3_旋转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_旋转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_旋转教材分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章 旋转教材分析,北京八中 高峰,要点提示,一、本章知识的地位与作用,二、课程学习目标,三、课时安排,四、教学建议:,五、中考回顾,六、各节教学要点:,七、典型例题,八、相关练习,一.本章内容的地位、作用,几何,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平移,轴对称,旋转,(七上),(八上),(九上),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解 (证)有关等腰三角形(主要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 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等问题时,更是经常用到的思维方 法.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对 图形变换已具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 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

2、整,同时,也能对平移、轴对称 有更深的认识.,1.课标要求 2.中考要求 3.实际教学要求,二、课程学习目标,1基本要求: 了解图形的旋转,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彼此相等(等于旋转角)等性质; 什么是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旋转前、后图形之间对应元素具有哪些性质?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能依据旋转后的图形,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及旋转前后的对应点; 怎样确定旋转中心与旋转角?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利用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实际教学要求,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掌握作与已知图形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并能指出图形的对称中心; 了解中

3、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了解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 旋转与中心对称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了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实际教学要求,2略高要求: 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探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 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实际教学要求,3较高要求: 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 能综合运用平移、对称、旋转等变换解决相对复杂的问题 对平移、轴对称

4、、旋转的再认识.,实际教学要求,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0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31 图形的旋转 2课时 232 中心对称 2课时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1课时 旋转的应用(计算与证明) 3课时 操作问题 1课时 数学活动、小结 1课时,三、课时安排,1、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旋转变换? 2、明确学习旋转变换过程中,学生的困难是什么? 3、明确学习图形变换的大致思路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变换;探索图形变换的性质;依据图形变换的性质进行作图、计算和证明;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用坐标表示图形变换.,四、教学建议:,4、注意联系实际 5、注意培养动手操作的意识 6、注意探索结论 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

5、、归纳、说理等综合能力.,7、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 8、注意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9、突出圆规等作图工具的重要性 旋转的过程中,实际上其运动轨迹均为圆,利用圆规构造旋转变换的图形是学生应该掌握并熟练应用的.,10、注意从定量与定性的角度分析问题 例如,课后拓展资源中P134例3,先假设为等腰,画出示意图,然后再通过变换的探究,找到符合条件的点.,11、从变换的角度重新认识几何图形,建立图形变换的意识.,(1)从旋转的角度认识静态图形,发现图形关系;,(2)从动态旋转的角度还原图形,根据题目需要和图形特征有目的的旋转图形的某一部分,形成新的图形关系,有利于解决问题.,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

6、BAD=BCD=90, 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36,求线段BC与CD的和.,(3)理解旋转变换的作用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变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已知与结论中的相关元素 的相对集中或分散重组,使表面上不能发生联系的 元素联系起来,(4)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利用旋转变换?图形具备什么条件时可以实现旋转?当条件、结论中的图形位置分散时,即需要通过 移动图形集中当图形中存在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具有等线段、共顶点 的图形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旋转变换.从而借助相关 图形的性质为最终的问题解决服务.,(5)需要提升的能力有哪些?能力提升点在哪儿?如何落实? 阅读能力读条件、读图

7、形、读结论.而探究性问题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载体. 对图形的拆分能力,用几何变换的观点看几何图形.,12、会正确表达运动后的结果,注意规范辅助线的叙述. 要进一步规范证明的格式. 关于几何变换的表述问题,在严格证明的问题中不能只说“平移”、“翻折”、“旋转”,要说明作辅助线的具体内容: “过某点作的平行线(或垂线),交于点”; “延长到点,连结”;“在上截取= ,连结”;“作= 度”.,五、中考回顾,07年,2008北京,09年北京,2011北京,中考题带给我们的思考,1. 从题目的特点看 (1)题目的层次比较鲜明,由浅入深,梯度明显. (2)较其它几何变换的题目而言, 旋转的信号指令 清晰,

8、学生容易入手,等分较容易. (3)和学生学习的基本图形联系密切,容易借助以往的解题经验进行探究. (4)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对旋转构图熟练掌握.,中考题带给我们的思考,2. 学生容易出现哪些方面的问题 (1)由于辅助线的叙述问题,经常证明不够严谨 (如证明共线09北京考题) (2)由于旋转变换的多变性,在复杂的图形中不易分离基本旋转形. (证明基本全等形,如11年北京考题) (3)由于操作的过程中辅助设备不足,考虑的情况不一定齐全(满足条件的情况不止一种.如07年北京考题),中考题带给我们的思考,(4)容易产生思维定式,不够灵活,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如:共顶点等线段的旋转,等边旋转,旋转必全等等. (2013西城一模24题),中考题带给我们的思考,3.如何对待基本图形 (1)抓住旋转变换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变式练习. (2)深入理解旋转变换的条件和方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 (3)注重问题的分析过程,条件,结论,对图形进行全面的审查,并有机的结合. (4)适当拓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七、典型例题,注重基本图形的总结, 注重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注重学生思路的拓广, 注重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