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937406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单元知识主线,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主要表现: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2)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3)中国古代

2、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主干知识整合,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抓主干,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各国展开变法运动,

3、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推动教育发展;士阶层的兴起。,井田制,2.主要派别 (1)儒家,为政以德,仁政,亚圣,性恶论,礼法并施,仁,(2)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 的政治主张,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战国时期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和“ ”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与人“ ”。 (3)法家:战国后期韩非 地位:法家的集大成者。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 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 影响: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以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墨家:战国时期墨子 地位:

4、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 ”“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影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但到战国以后不受 重视。,无为而治,逍遥,不相胜,君主专制,兼爱,3.影响: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其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

5、论体系。 (3) 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政治理想,变革精神,汉武帝,2.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 (1)形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 .而形成。 (2)内容 “ ”学说(基础)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同时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防止暴政。 君权神授神化专制皇权,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的建议,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4.实质: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法家

6、思想,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受到重用的原因、主要表现及巩固手段 (1)原因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

7、授。 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重理解,(2)主要表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巩固手段:儒者参政、选官标准、教育内容。 3.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长盛不衰的原因 (1)内因 自身特点: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 体系开放:能不断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 适应时代: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调整。 个人贡献:历代儒学家的创新发展。 (2)外因:历代统治者的推崇。,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 探究重点,主题一 转型期的文化震荡百家争鸣,【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要求回答“历史背景

8、”“历史使命”,条件是“依据材料”,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概括。 (2)联所学,找关联:百家争鸣的出现与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 (3)提信息,找关键: 反映出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 反映出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答案】 历史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历史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深化拓展】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经济的崩溃,

9、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上的繁荣提供了物质上的条件。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3.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主题二 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问题】(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 (2012北京卷,37;2014海南卷,1及2010山东卷,9改编) (2)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有何体现?(原创题),【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依据材料

10、信息概括思想主张。第(2)问,结合各家中具有现实意义的主张作答。 (2)联所学,找关联:儒家提倡“仁”“礼”“德治”“仁政”;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法家主张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这些学派的思想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3)提信息,找关键: 反映的是仁政思想。 主张君贵民贱,属于法家的思想。 主张视人如己,属于墨家的兼爱思想。 【答案】 (1)儒家的“仁政”思想;法家主张实行严刑峻法的思想;墨家“兼爱”思想。 (2)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

11、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深化拓展】 一、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 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

12、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二、儒家思想的特点 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 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 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 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主题三,儒学的官方化董仲舒的新儒学,【问题】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

13、:首先根据材料概括观点,然后根据限定条件“以董仲舒为例”从两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 (2)联所学,找关联:汉代,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改造儒学,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提信息,找关键: 秦汉士人在面对政治权势时,流露出一定的怯懦和奴性。 不能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因为该思想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 【答案】 观点:秦汉士人在面对政治权势时,虽然流露出一定的怯懦和奴性,但其思想依然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 论证:汉武帝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

14、政体大体定型。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并主张以文化的“一统”巩固政治的“一统”。这些思想和主张,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其限制君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主观努力。,【深化拓展】 一、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 1.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糅合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2)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实现“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使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4)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15、(5)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维护现实统治。 2.影响 (1)“大一统”是符合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符合时代潮流。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3)“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二、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思想内涵: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 (2)与当政者的关系: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3)地位: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 教材补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