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群体传播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93485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群体传播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京大学群体传播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京大学群体传播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京大学群体传播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京大学群体传播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群体传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群体传播(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七 讲 小群体传播(Small Group Communication),群体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群体的分类 群体传播中的个人参与 群体的互动发展 群体中的领导行为与领导者 群体中的问题讨论 小群体传播网络 影响小群体传播的其他变量,一 群体的概念,又称团体,指一定数量的个体,基于某些因素和目的,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指向某种共同的活动目标。,群体的基本特点,是以一定数量的个体为其成员的系统整体。 成员有群体意识,对群体有归属感。 成员间具有某种共同联系,或共同的人际及社会要求,或共同活动目标。 群体的存在以群体成员间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为前提。 具

2、有一定的群体结构形式和交流网络。 具有自己的群体心理,群体规范,价值和群体制裁体制。 各成员之间能够密切协作和配合。 集群(crowd)群体(group) ,大众(mass),公众(public) 受众(audience)集体(collectivity),群体的分类:,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与次级群体(Secondary Group)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大群体与小群体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讨论群体:调查小组评估小组决策小组,群体的功能,社会功能: 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

3、,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 群体对个人成员的作用: 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小群体传播中的个人参与行为,责任感: 对其他成员和所讨论的问题保持开放心理。在讨论中尽量保持客观、独立地评价信息和意见,尽量不使个人偏见影响到对他人意见的接收。 要对他人以及整个小群体的情感有足够的敏感性,有时,人们口头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如果有足够的敏感,就可以从语气,动作和表情中发现与所说的不一致之处。 每个人都有责任让所有人加入讨论。比如主动接纳新来的人。 积极参与也要求事先准备,否则容易浪费时间,挫伤积极性。,个人参与群体传播行为,传播能力:

4、说:小组讨论有赖于成员间的互动,因此必须能准确地表达个人意见和建议。如: 要有的放矢,不要漫无边际; 要对他人意见适当做出评价,把自己意见和别人已经说过的话联系起来,保持小组讨论的连续性。 尽量每次发言谈一个看法,使大家容易理解,并及时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 要使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语言准确,让每一位成员都能明白你的意见。,参与行为,听 有效地倾听在小组讨论中十分重要。 要全神贯注,调准频道; 对发言人要有明显的反应,要有目光接触,用语言或非语言表示兴趣; 不要边听边说;要尽量创造轻松气氛; 不要过滤掉否定性信息,要能平静接收坏消息; 在说话人自然停顿时,适当作理解性归纳,从而澄清错误,帮助记

5、忆; 礼貌提问,让说话人了解到你很认真地对待他的发言,帮助胆怯的发言者增强信心; 适当作笔记; 注意非语言行为; 用提问传达反馈。,群体的互动发展:群体规范,谢里夫实验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公认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常规、公约、守则、纪律、风俗等,可能是在群体内正式规定,但大部分是在群体中自发形成的,并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行为。 1)认知的标准化。 2)行为定向作用。 3)整合作用。 4)惰性作用。,1)协调成员行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 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identity)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

6、的决策依据,群体的互动发展:功能角色,和组织传播中以职务,职业为主要特征的角色不同,群体传播中的角色,主要以职责和作用来确定,用于保证讨论,帮助完成任务。 1)任务导向型。直接相关于小群体具体任务。如信息或意见的寻求者或提出者;督促行动者,智囊人物,分析决策者等。 2)关系维持型.关注成员感受,推动成员间情感互动.如积极听从者,娱乐幽默者,调解人,守门人善于妥协的中间派,公关联络者。 3)消极对抗型.阻碍群体实现目标或维持良好气氛。攻击指责者,拒绝阻挠者,竞争对抗者,冷嘲热讽者,涣散分裂者,惟我独尊者。,小群体互动发展阶段,Groping。群体初建,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还不足以相互完全信赖,他们

7、小心翼翼地发出某些消息,以试探他人目的,能力,知识,状态和态度,成员经常感到不适,甚至失落。这一阶段,平等,开放,诚恳和支持的态度与行为,对各成员间的相互适应及个人对集体的适应都有重要意义。 Griping 。由于不适应,成员感到协调困难,工作难有进展,常办错事,起坏作用,因而沮丧压抑,但实际上彼此已开始了解,寻找原因,努力促进工作。 Grasping。意见和建议开始协调,群体活动有了较明确的方向,成员感到愉快, Grouping。各位成员开始找到或分配到自己的角色位置,并对这一位置感到满意,对自己充当角色更有信心。群体中出现热情。 Group Action。群体活动全面展开,领导有效力,成员

8、积极参与,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决策,创造更浓的民主气氛。,群体中的领导行为与领导者(leadership and leaders),领导的产生 领导的风格 领导内容与技巧,领导的产生,领导与领导行为 领导的产生:指定、选任、淘汰 选拔标准:特征论情势论功能论,领导的风格,专制型:喜欢高度集中化的传播网络,指令式,强烈的目标导向型,对实现既定目标有坚定的信念,如果其能力得到成员们的尊重,则小群体工作很有效率,否则,易激发矛盾。 民主型:指导而非指令,倾向于适度的“身份平等”和“机会均等”,尊重成员意见,向成员解释任务,依靠集体决策。其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力,任务性质,及与成员的人际关系。研究表

9、明,此类群体较有创造性和凝聚力,但效率较前者低。 放任型:完全放任不管,使其绝对非中心化,领导为群体互动提供信息和反馈,领导进行观察,记录,需要时方提供建议。这种领导对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群体最合适,过多指令反而限制创造性,效率低。,领导技巧,目标领导与情绪领导: “目标领导功能”,在于带领、指导全体成员搞好工作,以实现群体目标。 “社会情绪领导功能”主要侧重于满足群体各成员间的社会情感需要,维持和发展他们之间的人际联系,以使整个群体保持聚合和巩固。 这两方面的领导也取决于群体的成熟度(群体互动的长期性,群体规范的建立,决策过程的形成等等)。 领导的主要功能在于:影响和组织。理解、决策和实行。,领

10、导技巧,1.个人行为技巧:关注群体感受;认同于群体需要;学会认真倾听;避免批评或嘲笑成员建议;使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不争论。 2.传播技巧:使每个成员不仅明白要什么,而且为什么;使群体保持有效传播。 3.平等技巧:每个人都很重要;领导行为应当共享,而非垄断;领导应使领导行为分散 4.组织技巧:帮助群体:制定长期与短期目标;大问题分成小问题共享机会与责任;计划、行动、追查、评价。 5.自我检查技巧:明确动机并用动机指导行动;明白成员的敌视程度及忍耐度以采取相应对策;明白成员的调查事实行为;帮助成员了解其力量,态度,及价值观。,群体中的问题讨论,讨论题目: a.事实问题 b.价值问题 c.决策

11、问题 成员互动,成员互动与理性决策:,1.确定问题 2.把问题进一步缩小 3.分析数据 4.为可行方案订立标准 5.收集可行方案 6.就可行性标准考察每一种方案 7.实施 8.评估,小群体传播网络(communication networks),影响小群体传播的其他因素,小群体传播中有一些值得重视的相关因素和问题,他们关系到传播形式的选择,传播过程的发展,及传播实施能否成功。 人格结构: 一致性与群体压力 群体思维与群体极化 矛盾冲突,人格结构(personality),成员个自的经历,态度,价值观和人格都影响群体互动。人格种种,配合得当,小群体行动有效,反之,易出现人格冲突,影响群体目标实现

12、。个性之不同,使群体特性之复杂,远胜于个体的总和,4、一致性(conformity),表示小群体中各成员间相互影响、相互吸引和共同性的程度。一致性,既是小群体得以形成的前提,亦可在小群体活动中得到发展。例如一群素不相识的人,起先只是由于手段性目的上的某种一致性,聚合成一个整体。但随群体活动的展开,个成员间逐渐了解,找到更多的共同点,由此建立起信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一致性程逐渐加深。一致性是自然产生的,因为达成共识也是群体目标之一。,内聚力(Cohesion),指群体成员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而非个体的集合的程度。 当成员共享价值,态度,行为标准时,内聚力加强。内聚力是群体成功的重要因素,内聚力高,

13、群体行动有效,成员更满意,人际互动增强。有内聚力的群体期望忠诚,因为成员投入感情,共有目标,并愿为群体做出牺牲。内聚力强的群体有如下特征: 由于集体中有安全感,成员愿接受一定程度冲突,包括奖惩。 集体的努力会使成员得到更大回报。如集体奖励小汽车,集体的高分。 个人在集体中得到心理回报,如归属感,友谊,他人的尊重。集体给个人以特权,个人享受集体荣誉。 集体使个人享受成就的回报,付出劳动,得到有价值的结果。,5、群体压力,由于一致性的存在,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意见与其他大多数人有分歧时,就会感到一种臆想出来的或真实的压力,并在这一压力下,不由自主地改变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即从众.,从众心理

14、,个人因素 自信程度 对权威的尊重度 智力水平 社会承认需求(need for social approval) 其他因素 群体规模 群体互动 任务难度 危机或紧急程度,群体思维,同样与群体一致性密切相关. 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在小群体交流中很容易发展出一种凌驾于个体思维之上的群体思维。群体思维的产生,往往以大多数人的倾向性意见为基础,但一旦产生,就会对个性思维产生制约控制。与之相合者,个体成员便感到轻松满足;与之不合者,个体感到压力和不安。在很多情况下,群体思维容易导致对不同意见特别是新颖独创性意见的压制。,群体极化与冒险性,大量研究表明,群体讨论特别是在观点相似的人群中的讨论,通常可以强化

15、群体成员的平均倾向,从而使群体决策偏离理智,这就是所谓群体极化现象 极化现象容易造成小群体行动的冒险性 例如,当一个具有冒险性的计划,为单个人考虑 是否采用时,他往往格外慎重,但当同一计划在 小群体中讨论时,此人往往可不加考虑而赞同。 究其原因,恐怕是个人处于团体之中,常有意无 意将每人应负责任转到他人身上。人皆如此,因 而具冒险性。为此,当所需提出的决策具有较强 冒险性时,与其将成员集中讨论,不如一个个征 求意见,然后汇集分析。,矛盾冲突(conflict),群体之间:增强目标取向,使成员高度重视工作,如战争,竞争对手,树立对立面。 群体内部: 内容冲突:各成员在与群体目标有关系 的课题、事务等问题上发生冲突。 人际冲突,阅读与练习,Larry Barker: Communication , chapter 7 勒庞: 乌合之众 有效传播第11、12章 1.考察你所在的群体(社团等)中的群体规范,以及成员之间的互动发展. 2.观察你所在群体的领导及领导行为,群体中存在哪些功能角色,领导风格和工作效率以及成员关系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 3.观察一次小组讨论,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识别影响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