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否可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2434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是否可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道德是否可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道德是否可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是否可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是否可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道德(美德)是否可教20 世纪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科技及其进步的世纪,但是 20 世纪的失误则在于人文精神的失落和道德的滑坡。可以说,21 世纪,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的不在于原子弹、核武器,而在于人类心灵的空虚和残缺,在于道德的堕落。所以,21 世纪,如何把道德教育提上日程,促进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重视,放在世纪之交着重考虑的战略地位,实在已是刻不容缓了。吕型伟(著名教育家)那么,德育是什么呢?德育又是否可教呢?早在古希腊时期,许多思想家就对“道德是否可教”做过深入的思考。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美诺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的美德自何而来?美德是教来的,还是天然所赋,还是人以某种方式得来的东西?苏格拉

2、底告诉美诺说:我们不能在没弄清楚“什么是美德”之前就去讨论“美德是否可教” 。于是,他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美德的本性上。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 。知识是可教的,而美德就是知识,由此推来美德就是可教的。既然美德是可教的,那么为什么没有专门教美德的教师呢?所以,苏格拉底最后将美德定为“美德是神赐予心地善良者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并不与理性相随。 ”因此,到苏格拉底为止, “美德是否可教”依然是个未解之谜。对于苏格拉底的迷惑,普罗塔格拉给出的解释是:学习美德类似于学习母语。然而,希腊并没有教口语的专业教师。因此,儿童的父母、同伴以及他遇到的所有的人都是他学习希腊母语的非专业的教师,这说明学习母语并不

3、需要向特定的某个人学习,而是普遍的向每个人学习。同样的道理,学习道德也不需要向特定的某个人学习,而是想自己周围的每个人学习。所以说,美德是可教的。苏格拉底之所以会存在迷惑,一方面认为美德是可教的,另一方面却无法解释为什么不能像教其他学科那样去教美德。其实,美德是可教的,但是又不能像老师给学生讲课那种教与学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述一个事实,而学生在下面更是忙于记录这个事实。事实上,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人们能够学会,但不一定需要把方法逐字逐句的都讲出来。例如说:技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例子:小孩子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学会骑自行车的,即使父亲再怎么

4、给他解释怎样保持平衡、怎样驾驶、怎样刹车,他也只是记住这些信息而已,但是并不能马上就能将这些信息通过大脑传达给四肢而转换为正确的动作。而且,他必须学习父亲给他示范的动作,最后,他还要一遍遍的练习、一遍遍的操作、一遍遍的模仿、一遍遍的尝试才能掌握骑车的技巧,才能学会骑自行车。这种方式同时还是用于很多需要实践的技能。在学习这些技能的时候,口头的讲解是必要的,但是这种口头的讲解并不是系统的讲课。教师在教授这些技能的时候不仅要进行细致的讲解,更需要的是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践,这样才能是同学掌握更多东西。这样的道理当然也同样适用于美德的学习。我们仅仅记住书面上得礼、义、廉、耻是不够的,这种书面上“死”的道理只能够限制我们一小部分的行为,所以,接下来我们的实践只会是失败,然后再实践再失败,使我们养成了这样或那样的美德。因此,我们美德的养成仅仅是讲解是不够的。美德的学习是需要像学习技能那样,不只是具体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别人的示范,然后通过别人的指点,最后自己再一点点的实践,这样才能使我们真正的理解美德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