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法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920576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法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法1 楼 1、首先,我说一下为什么要测温?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 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 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另外,混凝土硬化后 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 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 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 的措施。 2、其次,测温的方法:

2、 比较常用的是: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JDC-2)配合预埋测温导线进行测温。具体操作 如下: (1) 、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各测温探头的初始温度值,并作好记录。 (2) 、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3) 、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 温一次。一般十十四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 度时,可停止测温。 (4) 、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线的具体埋设: 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不评说什么,我来说一下我的具体操作。 竖向导线埋设,我采用的是 1 根 20 的钢筋做竖向支撑,记得

3、是:3 米的承台砼,竖向共 埋设了 4 根导线(每处) ,用 30mm*30mm*30mm 的小木方绑在钢筋上做隔离,然后安装 测温导线上的探头,用电工用的相色带绑牢,4 个探头的安装高度分别为:底板上部 20 公 分,砼中心处,砼表面下 20 公分,砼表面。 。 。 。 。 。 2 楼 电子测温比较贵也麻烦,还是埋设测温管的好。 1、测温管的制作 测温管采用 PVC 管制作而成,内径 17,长度按埋设位置的基础筏板厚度加工,下口塞入 长 600的 16 紫铜管,外面用胶布裹坚实,紫铜管下端用胶布层层封住,PVC 管上露 200,管内灌入机油,浇筑砼前插入一根 14 的钢筋防止塑料管变形,塞紧

4、管口后胶布密封。 表面温度测量点直接用 30长镀锌管点焊在上层钢筋网片上。 2、测温点的布置 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的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 大的地方。测温点的布置详见测温点布置图,测温点分别设置在筏板的下部和中间位置, 表面温度在砼面向下 5-10部位量取。 3、测温的时间 砼浇注完 6 至 10 小时开始测温。2d 内,每 2h 测温一次; 龄期 3-7d 内,每 4h 测温一次,7 天后一天测一次,14 天后结束测温,每次测温同时须测出 周围环境的温度。 测温管在基础中的预埋方法见下图:3 楼 以下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讨论稿对

5、测温的要求: 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 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 土浇筑后 7 天内,每昼夜可不少于 24 次;以后可按每昼夜 6-8 次进行测试,入模温度 进行测量,每台班不少于 2 次。 6.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 最大应变、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 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 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 及

6、温控的要求确定,经理论计算基本可以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规律的可以将测点沿最不 利位置布置; 3 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 4 处,传感器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 尺寸; 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 5 点; 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 50mm 处的温度为准; 7 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 50mm 处的温度为准。 6.0.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1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 0.3(25环境下) ; 2 测试范围:-30150; 3 绝

7、缘电阻大于 500M 6.0.4 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1 测试误差应不大于 1.0; 2 测试范围:-10001000; 3 绝缘电阻大于 500M; 6.0.5 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符合下列规定: 1 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 1m 处经过浸泡 24h 不损坏; 2 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3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 4 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 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6.0.6 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

8、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6.0.7 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应变测试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零应力测点。5 楼 测温点布置原则:测点须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大体积砼内各部位的温度,从大体 积混凝土高度断面考虑,应包括底面、中心和上表面,从平面考虑应包括中部和边角 区。但首先考虑温度变化敏感区,这是规程里面要求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还是有经 验的元素,举例说明一下吧! 某高层住宅楼工程地上 14 层,局部 15 层,地下 2 层,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 27216.6m2。施工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测温方案:测温点的布置为保证测温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混凝土测温孔按不大 于 25mm 一个孔的原则布置

9、,工程共布置 56 个中层测温点和 56 个表层测温点。 中层测温点处预埋 600mm 长测温管,测温管用 DN20 铁管制作,底部用铁板封死, 埋入混凝土内 550mm,上部外露 50mm。表面测温点预埋 200mm 长测温管,埋入混凝土 内 50mm,外露 50mm。待底板钢筋绑扎好后,将测温孔的铁管点焊在排架钢筋上,上部 管口用塑料袋包住以防灌进混凝土。测温管口在测温和不测温时,都要用棉花堵紧,测温仪在测温孔停留时间应在大于 3 分钟时进行读数,并作好记录。注意:一个测温 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能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测温探头的方法来测孔中不 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根据底板的高度测温点可分为表面测温点、中部测温点、底层测温点,每处距表 皮不小于 50mm。工程基层已设置滑移层,可以抵减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因 此未考虑底层测温点。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 50mm;中部测温点的高度 为底板顶标高下返 550mm 板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