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路线12_方案比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15075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路线12_方案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生路线12_方案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生路线12_方案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生路线12_方案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生路线12_方案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路线12_方案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路线12_方案比较(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一 前期工作中路线方案的选择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和中间必经点。 总走向或大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 路线方案:两个据点之间每一种可能的走法。 设计者的任务:是解决据点之间怎样连接的问题,也就是作为选线工作,要在众多的方案中,经过深入调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选出一条合理的路线方案。 路线方案选择在具体设计之前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 。,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1.收集有关资料在路线选择以前,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与方案有关的资料。比如:规划设计资料、地形图、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 2.确定初步方案根据已确定的路线总走向和已收集到

2、的有关资料,在1:5万或1:10万的地形图上,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经比较淘汰确定几个可供下一步野外实地调查的初步方案。,确定初步方案的形式 (1)利用地形图确定(常规方法) 一般用1:5万或1:10万比例尺的地形图,在室内分析研究,初步选择路线走向。 在这种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地形、地物、特殊不良地质等。 在据点之间可以找出几种可能的走法,经过比较,选择合理的方案。这时,主要解决路线与地形、地物等的矛盾。比如:路线可能沿哪些河沟,走哪些垭口,路线是穿过、靠近,还是避开城镇或工矿区等。,(2)利用航测像片确定。目前,国外日本、德国、美国等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初步方案选择,我国也已开始在高等级

3、公路选线中使用。 (3)利用飞机确定主要是利用直升飞机或轻型飞机从空中俯视选线,多用于地形特别困难、无地形图、人员无法抵达的重山区。目前极少采用。 (4)应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3.野外实地调查(也称视察)根据上面室内确定的初步方案,可到实地进行调查,调查中要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方案。对调查中发现的新方案也要进行调查。 (1)调查准备应在实地视察前全部做好,主要有下列工作: 收集资料:地形图(1:5万和1:1万)、水文、气象、地质资料。 组织工作:人员组成要有选线、桥梁(隧道)、地质专业的工程师;还要有负担生活的专门人员;一定数量的民工负责开路和搬运行李等。 编制调查计划:

4、包括调查目的任务、调查路线、调查内容、吃住行等。 携带仪器:对讲机、地质罗盘、手水准、望远镜、海拔仪、皮尺等,(2)调查内容 各据点调查落实;路网规划指定的控制点若发现不合理时,要提出充分的变更理由,报上级审批。 对路线、大桥、隧道调查;提出推荐方案。对大桥和隧道,一般路线应服从桥位和隧道位置的要求,对中小桥应服从路线的基本走向。 采用标准落实:根据地形情况,可以分段提出采用的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 线位调查。主要是确定路线的必经控制点。如越岭垭口、跨河桥位、与铁路或公路交叉点、与城镇或不良地质地段关系等。另外还有旧路利用情况。 估算各种工程数量。 经济调查;主要为经济分析之用,内容较多,直

5、接经过区域重点调查,周边影响区域也应调查。 其他调查,征地、拆迁、风俗、材料供应等。,4.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6公路翻越灵山的方案,二 路线的踏勘测量中方案的选择 路线踏勘测量的目的:是两阶段计划中的第一阶段勘测工作根据上级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 已确定的路线基本走向、主要控制点、路线等级等标准进行野外勘测工作。 对路线的基本方案和走向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比较 在大控制点间逐段落实,概略确定路中心线位置(导线) 提出初步设计方案,确定主要工程量概略数量,完成导线布设、水准、横段及地形测 量,进行土质、地址、水文、建材等调查,对编制初设文件和概算提供全部资料,为方案 比较提供依据

6、。, 工作内容 导线布设及测量 即在两控制点间拟议路线大体位置。要求导线的布设要尽量接近路线位置。 在平原区,导线的位置一般由地物等控制 在山区,导线位置一般由地形控制。 当导线布设有困难时,导线可以在路线附近通过,利用所测横断面,采取纸上调整的方法确定线位;或从导线控制,实测地形图,然后进行纸上定线,这在以后讲,(1)角度测量 (2)水准测量 (3)横断面测量 (4)地形测量 (5)地质调查调查沿线土质的种类、性质、结构特性及含水状态,岩石的岩性、产 状、地质构造、节理分化程度,并初步定出各段路基的边坡坡率、开挖 工程等级及土石成分。必要时地质钻探。 (6)路基路面调查 路基调查确定防护工程

7、位置、形式、尺寸、材料等 路面调查确定路面结构形式、尺寸、材料等, 材料调查 :建材分布及产量 桥涵调查:通过水文地形等各方面资料的调查选定桥位、桥型,并进行桥涵总体布置,选定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资料 隧洞调查:工程量,工程地质调查,提出方案 路线水文调查 补充经济调查在视定基础上进一步调查,论证讨论合理性,三、方案选择和比较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实施可能路线方案正确与否,关系到工程投资和营运的效益、能否达到修建目的、满足使用任务和性质。,1. 方案比较方法 列出主要指标比较表 进行文字说明从工程量、投资、占地、沿线影响、施工等方面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工程造价最低路线最短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还要从

8、线形、占地、经济发展、施工、营运、沿线干扰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分析,定出最佳方案。,四、工程技术方案的比选 1、整体式路基与分离式路基 2、高路堤与高架桥 3、深路堑与隧道,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公路选线不同一、平原区的特征及路线布设特点平原区的特征 地形起伏不大(3); 除泥沼地、草原、沙漠、戈壁、盐碱、河谷漫滩以外,多为耕地; 村镇稠密; 道路及农田水网密布,电力电讯设施交叉频繁; 天然河网湖区(如南四湖),还具有湖泊、水塘、河叉多等。,平原区选线特点: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公路选线受地形限制较少,易达到较高线形标准 而受村镇、农田、水网、电力电讯设施等影响较多,而且特别要考虑

9、支农的需要。,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 (一)线形应顺直、短捷因平原区地形平坦,可以争取到较高的平纵面线形指标,应力求使路线顺 直、短捷,没有理由时,不应随意转向,但也不能片面追求长直线。 (二)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1.尽量做到少占农田,不占高产田。高产田指水稻田、菜地、大棚地、经济作物地等等。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 极端,为了不占某块良田,而使路线弯弯曲曲,导致路线标准降低。,2.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当路渠方向基本一致时,可沿渠布设路线,使路堤合一桥闸合一,以减少占地。路线应尽可能少的和灌溉渠相交,避免斜穿农田,把路线布设在渠道的上方和尾部。当遇到大的水塘时,一般应尽量绕避。不得已必须跨

10、水塘时,宜设在占用水塘长度最短的一侧,并拓宽水塘取土填筑路堤,不致压缩水面过大。,3.护村、保田、造田路线应沿河岸布设,使路堤结合,可以保护低洼处的农田或村庄,甚至可以造出一片良田。,(三)正确处理路线与村镇的关系主要解决路线与城镇村庄、工矿以及管线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穿越和绕避问题。 1.高等级公路和国防公路一般以绕避为主,避免直穿,但也不宜离开过远,必要时可设支线连接。2.一般公路一般以方便群众为主,要求做到“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宜靠近村镇,如地方同意可以穿过村镇,但应保证足够的路基宽度和行车视距。,(四)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1.大、中桥(跨径大于20米) 一不应片面强调桥位,以

11、致造成路线过分迂回,或过分强调正交桥位,出现桥头急弯,影响行车安全。 二不应只顾线形顺直,造成桥位不合适或斜交角度过大,增大工程投资或增加施工难度。,2.小桥涵(跨径小于等于20米)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不要过多考虑小桥涵跨河位置,一般可能出现斜交。但遇到斜交过大或河沟过于弯曲时,可采取改移河道或改移路线进行适当调整。 改移路线是使斜交角度不要过大。 改移河道的做法在河沟过于弯曲的情况下有时也采用,但改移长度和数量不应过大。 3.渡口位置在路线走向基本确定以后选择渡口位置,应选在易于摆渡、易于修建码头的地方,要避开浅滩和暗礁等。,(五)注意土地水文条件 平原地区河道、湖泊、池塘等较多,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使得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容易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在设计中,除了保证最小填土高度,采取必要的路基稳定性处理措施以外(比如换土、清淤、降低地下水等),在选线中应尽量沿接近分水岭的高地布线,沿旱地布线。 一般应避免直穿较大面积的湖泊、水塘、泥沼和洼地等。若必须穿越时,应选择窄、浅、基底平缓,尽可能靠近边上通过,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六)正确处理旧路的利用 平原地区常有比较宽的乡村道路和等级不高的公路,新建公路应尽可能利用旧路,以减少工程造价和占地面积。旧路直线较长,但平曲线半径较小,应保证技术标准的要求,不能因为旧路限制而降低公路的标准。 (七)地势平坦,排水困难,注意排水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