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野生动物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91410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40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珍爱野生动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珍爱野生动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珍爱野生动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珍爱野生动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珍爱野生动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珍爱野生动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爱野生动物(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濒临灭绝野生动物,不要让一切都成为记忆 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

2、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我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洋县秦岭南麓仅有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多只(2014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EN)。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级。,朱鹮,朱鹮非繁殖期通体白色,翅下和尾下亦缀有粉红色,飞翔时极明显可见。最外侧飞羽几全暗褐色,仅基部的

3、内外缘以及羽干白色。第二枚内翈沿羽干中央部分以及羽端暗褐,第三枚仅先端沾染一些暗褐色,其余飞羽全白色。头后枕部羽毛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尤以初级飞羽的粉红色较浓,头颈部的羽毛特化伸长形成下垂的冠羽,整个面部,包括额部、眼周、眼睑和下嘴基部裸露无羽毛,且呈鲜艳的红色,喙的尖端和下喙的基部红色其他部分黑色,虹膜金黄色,脚亦为鲜亮的红色。繁殖季节的成鸟在整个头部和颈部乃至肩部会分泌出黑色的小颗粒,将头颈肩部沾染成灰黑色,但必须指出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颜色的变化。延长成矛状,形成松散的羽冠。繁殖期头、上背和颈缀有灰色,两翅粉红色较浅淡,第1-5 枚初级飞羽具灰褐色端

4、斑。朱鹮受到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和自身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而濒危。由于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遭砍伐,以及适合朱鹮觅食的水田大面积改造为旱田,该物种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收缩,另外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农药也威胁了它们的安全;,朱鹮种群高度密集,至今只有一个野外种群,一旦爆发疫情很容易造成种群灭绝,另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与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弱也是造成该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关于动物的价值,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分析,认为动物物种的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朱鹮在对内开展宣传教育、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价值。,熊猫(学名:Ailur

5、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熊猫亚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

6、,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1800mm,尾长100120mm。体重80120kg,最重可达180kg,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EN)。 列入中国国家重

7、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级。,熊猫,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20。一些

8、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因为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生存和保护现状,为世人所关注。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促进野外和饲养大熊猫的繁殖,完善和强化管理手段,采取科学的方法,为大熊猫的生存创造必需的条件,稳定进而发展大熊猫种群数量,发展和恢复大熊猫的潜在栖息。截止2011年

9、底,全世界圈养单位共圈养熊猫333只。能够经常维持10只以上饲养种群的单位仅有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省珍惜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和北京动物园,白鳍豚(学名:Lipotesvexillifer)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

10、绝。身长1.52.5米, 成熟个体最大体长,雌性2.5米,雄性2.3米;体重100150千克,最多230千克。吻部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 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 尾鳍呈新月形。白暨豚是 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 同型齿。成年白鳍豚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新生幼体体色略深。水平伸展的鳍肢和 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当由水面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很难分辨;当由水底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也很难被

11、发现。这使得白鳍豚在逃避敌害、接近猎物时,有了天然的隐蔽屏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CR(极危,可能已灭绝) 白鳍豚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为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现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缩写IUCN)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以及美国国家濒危物种法。,白鳍豚,白鳍豚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1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温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温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白鳍豚喜欢生活

12、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它时常游弋至浅水区,追逐鱼虾充饥。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它的吻宽细长,上下颌长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可它却懒得咀嚼,只管张口吞下鱼食,消化能力很强。白鳍豚喜在远离岸边的江心主流区活动,为疏人性豚类。在行动中有集群习性,常三五成群活动,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活动。 白鳍豚是用肺呼吸的水生哺乳动物,每次呼吸时,头顶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接着露出背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鳍,出水呼吸时间约1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长潜时可达200秒。每隔一两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有时会喷出水花,出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当天

13、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众称为“白鳍拜江”。白鳍豚是肉食性动物,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白鳍豚食性以鱼为主,常在浅滩、岔流以及支流汇合处觅食。,人类对其食物鱼虾进行过度捕捞,致使白鳍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给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使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在长江附近化工厂和医药工厂的开发,使得长江受到严重污染长江成为了非常繁忙的运输水道,很多白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由于人类活动增加或活动不当,使白鳍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据统计,19731985年间,共意外死亡59头有三分之一是螺旋桨击毙的。,金丝猴(拉丁学名:Rhinopith

14、ecus),毛质柔软,鼻子上翘,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6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鸟蛋等肉类,栖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长毛可耐寒。6个品种均为珍稀品种,均列为红色物种名录濒危品种。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3300米的森林中。其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 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等四个植被类型,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向水平方向迁移,只在栖息的环境中作垂直移动。群栖生活,每个大的集群是按家族

15、性的小集群为活动单位。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金丝猴具有典型的家庭生活方式,成员之间相互关照,一起觅食、一起玩耍休息。在金丝猴的家中,未成年的小金丝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调皮,也倍受父母宠爱,但小公猴成年后就会被爸爸赶出家门,只能自己到野外独立生活。中国已经建立西安周至金丝猴保护区、白河川金丝猴保护区、沿渡河金丝猴保护区、红拉山滇金丝猴保护区、巴东县沿渡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安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等对金丝猴实施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仰鼻猴属发

16、生在距今100多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的中国秦岭地区,一般认为金丝猴的起源与欧亚晚中新世至上新世时期的中猴(一种古老的疣猴)和来自子欧洲的Doliehcpithecus有关。金丝猴的进化树关于仰鼻猴属内的分类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观察到人工饲养下互配可育,认为应该是一个种的四个亚种。当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时,仰鼻猴最早是分布在横断山脉的一个种,后来由于地质变化发生生殖隔离而演化出4个种,这种隔离发生于2.5万年前,由于隔离的时间较短,这些中并不是完全种。依照不同的生态特点,进入高海拔生存的滇金丝猴称为进化上先进种,而越南金丝猴相对最原始,川金丝猴与黔金丝猴亲缘较紧,黔金丝猴相对较原始。每年秋季是金丝猴的发情期,性成熟期雌性早于雄性,雌约45岁,雄猴迟到7岁左右。全年均有交配,但810三个月为交配盛期,孕期6个月左右,多于34月产仔,个别也有在2月或5月产仔的。雌猴妊娠期为6个月左右,通常一胎一仔,偶产二仔。刚生下的小猴子脸呈暗蓝,毛色棕褐,叫声如婴儿哭泣,一个月后体重就达一公斤多,成年猴群中,雄雌性比约为1:2。随着栖息地海拔的升高,不同种类的金丝猴的发情期会有延后。金丝猴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