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1298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二部分,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一、传统评价的误区 二、重新认识评价功能 三、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四、学生的评价标准 五、教师的评价标准 六、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中小学评价考试体系的操作性对策,一、传统评价的误区,1.传统评价的问题 2.当前课程评价的误区 3.传统评价-学习的一种障碍,1.传统评价的问题,2.当前课程评价的误区,四、评价标准呆板在一般课程评价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相对标准的评价,而忽视绝对标准及自我标准的评价。相对标准即评价者认定的同一层次上的参照标准,绝对标准指预先界定的合格标准,而自我标准是以被评价者自身前、后不同阶段表现为评价指标。五、评价目标过于量化由

2、于评价对象窄化为学生学业成绩,致使评价者往往以为评价目标只有量化才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定出学生的等级。应该避免科技意识形态在教育学领域,尤其在课程评价中的负面影响,注重教育学领域中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效应,采用定质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目标保持在合理的量化与质化水平。 六、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以往,评价者大多只注重总结性评价,更看重考试分数。 七、评价过程中的“独自”化现实中的课程评价一般都是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而评价对象总处于被动的地位,虽然时常强调要有一定程度上的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及学校自评,但评价结果却总是几乎全部以评价主体对客体的把握为定论。这种“独白”化的课程评价,在很大

3、程度上挫伤了评价客体的积极性,而且评价结果往往会出现“一叶障目”的情况,影响评价的合理性与真实性。,3.传统评价学习的一种障碍,二、重新认识评价功能,1、评价的现状 2、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3、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4、新课程评价的功能,1、评价的现状,2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3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4新课程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相互关系图,三、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1、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与统一 2、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策略 的有机统一 3、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 4、

4、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的评价,1、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与统一,2、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策略 的有机统一,3、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3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的评价,四 学生的评价标准,智能多元评价 智能展示评价 作品集评价 情景化评价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 成长手册评价法 教学观察评价法 专题作业评定法9. 学生自我评价,智能多元评价挖掘学生的潜能,2智能展示评价发现学生的长处,3作品集评价关注学生成长历程,4情景化评价注重学生实践能力,5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6成长手册评定法,教学观察评价法,8专题作

5、业评定法,学生自我评价,五.对教师的评价,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指标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重在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定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强调参与和互动,实现教师评价主体化,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打破只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评教”的发展性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六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中小学评价考试体系的操作性对策,打破“一次考试定终身”的体制,尝试建立“多考而择其优”的制度 引进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建立面向中小学生的试题库 建立评价考试的“中介”,把评价考试,特别是考试的功能从学校剥离出来,1、打破“一次考试定终身”的体制,尝试建立“多考而择其优”,引进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建立面向中小学生的试题库,建立评价考试的“中介”,把评价考试,特别是考试的功能从学校剥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室内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