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内容和方法1【ppt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1163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交通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内容和方法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轨道交通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内容和方法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轨道交通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内容和方法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轨道交通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内容和方法1【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轨道交通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内容和方法1【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内容和方法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基坑工程施工监测内容和方法1【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轨道交通基坑工程施工 监测内容和方法,施工监测依据(规范) 基坑监测一般要求 监测内容和方法 监测技术成果文件,目 录,一、施工监测依据(规范),1.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2. 上海市标准“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 3.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GJ08-109-2004) 4.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二、基坑监测一般要求,基本工作要求 监测等级 监测方案内容 监测项目表,三、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内容: 环境监测:监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基坑

2、监测:基坑围护体系本身的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内容主要有周边道路沉降(地表沉降)、市政地下管线沉降及水平位移、邻近建(构)筑物沉降及倾斜等监测。 根据上海市基坑监测规程,布点应根据基坑各侧边工程监测等级、周边邻近建(构)筑物性质、地下管线现状等确定。 监测成果通常情况下采用光学测量方法获得。 为提高测量数据的精确度,作为监测工程师我们应该对以下两个方面着重控制: 1、基准点的设置,至少设置3个以上基准点,以便校核测量数据。 2、测量方法,每次均应进行闭合平差,提高精度。,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基坑监测,围护体系监测点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基坑工程监测等级、围护体系的类型、形状、位置以及分段

3、开挖的长度、宽度和基坑施工进度等因素。监测点布置应能反映各类围护结构体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趋势。 对于不同地方的变形,不同位置的力,应相应设置监测的项目,主要监测项目包括:,1、压顶、圈梁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 2、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 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5、围护体系内力监测 6、坑底回弹 7、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监测,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目的:基坑开挖期间,为及时监控整个围护体顶部的变形情况,监测其垂直及水平位移,并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掌握围护压顶、圈梁的垂直及水平位移变化量。 监测点布置:围护墙(边坡)顶

4、部垂直水平位移监测点应为共用点,并布置在冠梁(压顶)上,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关键部位宜适当加密,且每侧边监测点不少于3个;宜布置在两根支撑的中间部位;宜布置在围护墙侧向变形(测斜)监测点处。,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测点埋设:围护体压顶监测点在浇捣压顶时同时进行,即压顶混凝土浇捣后35个小时,按测点布置图位置插入准备好的沉降标,沉降标顶部高于压顶梁顶标高2mm左右,待混凝土强度完成后,开挖前进行初始读数的测读工作,初读数取三次测读平均值。当然也可以在压顶梁施工完成后进行测点设置,比如使用冲击钻打入等等。,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

5、平位移监测,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变形测量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基准点设置应在施工前埋设,并经观测其稳定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施工场地影响范围外设置,不宜少于3个;监测期间,应定期联测,检验其稳定性;整个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正常使用。同一工程的监测,宜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进行施测。,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水平位移测量精度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网宜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并进行一次布网;水平位移监测网宜采用GPS网、单导

6、线网、边角网和视准轴线等形式。当采用基准线控制时,轴线上必须设置检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网应定期检测。每次变形监测前,宜对其中相邻的三个控制点进行稳定性检查,并应以稳定的点作为基准点; 测定特定方向的水平位移宜采用小角法、经纬仪投点法、激光准直法、方向线偏移法、视准线法等。,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精度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网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一次布设成闭合环形的水准网形式; 垂直水准网应采用吴淞高程系统,与城市水准点的联测精度不应低于三级水准测量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网应取连续两次观测的平均值作为水准基准点的高程值; 监测期垂直位移监测网应每1-2个月进行重复观测,发现不稳定

7、的水准基准点应另行补设。 垂直位移监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方法,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 监测精度应与相应等级的垂直位移监测网观测相一致。,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各监测点与水准基点或场地水准点(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或附和水准线路; 垂直位移监测采用水准仪i角不应大于10(一级)、15(二级)、20(三级),监测期宜每月对i角进行检查校正;,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围护墙(边坡)顶部 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目的:监测围护体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水平位移的变化速率及最大位移值,及时预警,

8、确保基坑稳定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 监测点布置: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中间部位,布置间距宜为2050m,每侧边监测点至少一个。监测点布置深度宜与围护墙(桩)入土深度相同。,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埋设方法:测斜孔深度与围护体钢筋笼等长,待被测墙钢筋笼成形后,按照钢筋笼的长度接好带十字导槽的测斜管,对准测斜管导槽的方向,再将测斜管牢固地绑扎在钢筋笼上,在下钢筋笼时将测斜管绑扎在钢筋笼主筋上一起成型,使测斜管埋设于围护体内,完成后向管内加注清水。测斜管上部加1.5m左右长度的钢套管,以免在破桩时损坏测斜管,完成后盖上保护盖。待混凝土压顶梁浇注后开挖前进行初始读数的测读工作,初读数取3次测读平均值。,围

9、护体变形(测斜)监测,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目的:监测由于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了解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 监测点布置:监测点宜布置在邻近需要重点监护的地下设施或建(构)筑物周围土体中;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旁,每边至少布置1个;土体侧向变形监测(测斜)孔埋设深度宜大于围护墙(桩)埋深的510m。,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根据测点布置图定位,用钻机进行成孔,在孔内放入带十字导向槽的PVC测斜管,测斜管直径须采用70mm。测斜管导槽方向与墙体测斜导槽方向应一致,测斜管安装期间应向管内灌满

10、清水,以防止其浮出钻孔及预防管内堵塞,当测斜管到位后,需对孔内空隙进行密实回填,如测斜管安装较深,应采用灌浆之方法,泥浆必须包括膨润土及硅酸盐水泥,注浆导管先与测斜管一同放入孔内,之后向孔内注入预先拌好的泥浆,直至灌满,完成后做上孔口保护窨井。间隔至少3天后,在开挖前进行初始读数的测读工作。,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围护体变形(测斜)监测,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测斜宜采用测斜仪进行测量,对于测斜仪的分辨率和精度,规范要求分辨率不应大于0.01mm/m,精度为0.1mm,可能过高,目前使用比较普遍、

11、比较知名的美国新科测斜仪系统精度为每个读数0.25mm即0.25mm/500mm,或者6mm/25m,分辨率0.02mm/500mm。 测斜管宜采用PVC工程塑料、ABS塑料、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专用管材。测斜仪探头应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稳定1015分钟后,自下而上以轮距为间隔,逐段测出需要量测方向上位移,每测点均应0方向和180方向两次测量。,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测斜仪读数计算,以新科为例:,美国新科读数仪显示的读数A=sin 25000(率定数值,英制20000),而我们从图可以看出,位移量X=L sin=LA/25000。其中L就是测斜仪的轮距即500mm,A就是测斜读数仪所读出A0、

12、A180方向读数的平均值,由于相反方向读数符号相反,所以A=(A0-A180)/2,再把L、A代入,位移量X=(A0-A180)/100;,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最后将每个测量段的位移值自下而上进行累加后便可绘制出变形曲线。测斜计算时应确定固定起算点,起算点可设在测斜管的顶部或底部。 由于上海是软土地区,地质条件差,管底会有一定的变形,而测量手段无法方便测得其位移量,为提高测量精度,起算点宜设置在方便测得位移量的管口。,坑外地下水位水位监测,坑外地下水位水位监测,目的:基坑开挖期间或开挖后围护结构的止水状态进行监控,依此推断围护体有无渗漏、流砂等岩土工程病害,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坑

13、外地下水位水位监测,监测点布置:,潜水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邻近搅拌桩施工搭接处、转角处、相邻建(构)筑物处、地下管线相对密集处等,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外侧约2m 处;监测点间距约2050m,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处应适当加密;观测管埋置深度宜为68m; 对需要降低微承压水或承压水水位的基坑工程,监测点宜布置在相邻降压井近中间部位,间距宜为3060m,每侧边监测点至少1个,观测孔埋设深度应保证能反映承压水位的变化。,坑外地下水位水位监测,埋设方法:水位孔埋设时先采用30型钻机成孔,钻孔直径100mm,清除泥桨,然后将53的PVC管插入钻孔内,用砂填实。PVC水位管下部2m范围内打孔(6左右),外用滤网布包裹,利于渗水,管顶用保护盖封口。,坑外地下水位水位监测,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地下水位宜采用钻孔内设置水位管的方法测试。 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降水之前设置,钻孔孔径不应小于110mm,水位管直径宜为5070mm。 承压水位管直径宜为5070mm,滤管段长度应满足监测要求,与钻孔孔壁间应灌砂填实,被测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间应采取有效隔水措施,含水层以上部位应用膨润土球或注浆封孔。 水位管埋设后,应采用水位计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取至少3d稳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应使用岩土工程专用水位计测量,监测值精度为1cm。,坑外地下水位水位监测,坑外地下水位水位监测,坑外地下水位水位监测,水位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