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906346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 考核指标释义-1,考核情况概述 区域绩效考核指标(4) 机构绩效考核指标(14) 指标相关资料内容示例,报告内容,一、考核情况概述,考核情况概述 -1,区域指标中3个类别4个指标、机构指标中3个类别14个指标的基本数据收集、备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核查工作 内容共涉及9个中心部所、3个中心外部防保机构 卫生部专家考核组现场考核12个指标,表1 负责指标及收集渠道,表1 负责指标及收集渠道-续,二、区域绩效考核指标(4),区域、机构指标体系比较,机构绩效评估侧重于机构本身的工作过程、数量质量、能力水平和工作效果,同时兼顾辖区为机构履行职能提供的社会环境和资源投入等。 分为省、

2、市、县三级,区域绩效评估侧重于社会环境和工作基础,同时兼顾各类机构提供的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过程和结果指标。适应不同层次区域,表2 区域考核指标汇总,指标介绍步骤,指标界定 指标依据 计算方法 数值的计算公式 指标要求 基本数据表、评估量表 表中数据的释义 资料来源,1.2 传染病总发病率-1,指标界定: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指标依据:依据国家相关疾病控制规划或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计算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年末订正报告的病例数,通过传染病漏报率校正年总发病率。传染病年总发病率(1/10万)= 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

3、数/当年统计人口数100 000,1.2 传染病总发病率-2,传染病报告率:指被调查医疗卫生机构(辖区城乡被调查居民),在某一时期内传染病(死亡)报告病例数占调查出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报告率报告传染病(死亡)病例数/查出传染病(死亡)病例数100 计算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校正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报告率(%) 当年统计人口数:辖区统计部门公布的同期常住人口数,指标要求:与自身前五年发病率作纵向比较,上下波动5%以内为持平;有上升的,须说明上升的原因。考核年度有新发病例,可不纳入与自身前五年发病情况比较,1.2 传染病总发病率-3,省(市/县)级督导零缺报单位数:省(市/县)级疾病

4、预防控制中心各自在考核年度实际督导的零缺报医疗卫生机构数。省级对辖区零缺报县,每年不少于1次督导;市级对辖区零缺报县全部进行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县级对网络直报单位进行督导,每月1次,1.2 传染病总发病率-4,传染病漏报率:来源于各市、县、区上报的漏报调查情况或者采用专题调查资料。其中,居民漏报率来源于疾病监测点的数据,医疗机构漏报率来源于医疗机构疫情漏报调查。,资料来源:卫生统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疫情管理、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等相关部门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网络直报资料。,指标界定: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

5、事件报告情况。指标依据: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有关规定计算方法: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时间为准,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报告后2小时内完成信息核实的为及时,计算及时率。事件生成时间-接到报告时间2小时报告及时率 = 按规定时限报告的各级事件总数/同期报告事件总数100%,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1,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2,量化数据表:,级别定义: 级、级、级、级、未定级(信息),收集方法:查阅评估年度报告的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查报告时间是否符合自事件确认后到系统生成的时间间隔。自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早接到信息并可初步判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

6、件的时间为起点,可从电话记录、初次报告等获取。疫情信息可按照网络直报达到分级标准数量的最后一例的系统生成时间为起点。无确切时间记录视为不合格。,资料来源:以考核年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内报告的所有信息为准,包括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未定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卫生行政卫生应急、卫生监督、疾控管理、医疗救助等相关部门有关登记、报表、信息管理系统。,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3,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指标界定: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范

7、处置情况指标依据: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有关规定计算方法:按照考核量表考核得分计算每起事件的分值和平均分值。包括定级、未定级事件。规范处置指数 = 抽取事件量表评分之和/抽取事件总数机构指标-2.3.1 规范处置指数,指标界定:评价辖区内信息网络直报用户的网络运行情况。能够按规定报告数据的,视为正常运行指标依据: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相关规定计算方法: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 辖区内正常运行的信息网络直报用户数/辖区信息网络直报用户总数100%,6.5 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1,6.5 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2,基本数据表:,资料来源:查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

8、信息网络统计等相关资料,评价正常运行情况。查阅卫生行政部门所辖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设备装备等相关部门档案、登记、报表。,资料质量:好、较好、中、较差、差。一是资料完整性,品种齐全、填报无缺项;二是准确性,定义准确、无逻辑错误;三是规范性,分类归档成册、编码统一标准、数据备份存储。,三、机构绩效考核指标(14),表3 省、市、县三级机构考核指标,指标介绍步骤,指标界定 指标依据 计算方法 数值的计算公式 指标要求 基本数据表、评估量表 表中数据的释义 资料来源,机构指标介绍内容,1-疾病预防与控制: 1.1 传染病预防控制 1.1.1 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 1.1.2 医疗机构传

9、染病漏报率 1.1.3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 1.1.4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2-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3-信息管理,1.1.1 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1,指标界定: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本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指标依据:依据国家、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质量评价结果计算方法:采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的自动生成的数据综合评价指数 =(零缺报率+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4,1.1.1 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2,基本数据表:,位次:是上级疾控机构根据年度结果的的顺位排序网络直报单位数量 =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数量+乡镇卫生院+其它医疗机构,指标要求:达到全国平均水

10、平并与上年持平或有下降 平均水平是本区域内同级疾控机构的年度算术平均值。省级指标要求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市、县要求各省自定。 与上一年度比较持平是与上一年度相比相差5%以内。相差大于5为上升或下降。 资料来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按月将考核年度和上一年度的月疫情报告综合指数的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导出,将各月各项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加,计算出每个备检单位的年度结果,并根据结果排序。,1.1.1 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3,1.1.2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1,指标界定:评价本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计算方法: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 =(查出传染病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查出传染病

11、病例数100%督导覆盖率 = 督导单位数/辖区单位总数100%,指标要求: 在督导工作完成的情况下进行。有督导方案、督导报告。 根据零缺报单位数量计算督导覆盖率。省级零缺报县督导覆盖所辖零缺报县的50%以上,少于10个零缺报县的全部督导,省级有文字记录自行或委托下级进行督导的视为督导;市级对零缺报县全部进行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县级对零缺报网络直报单位进行督导,每月1次。,1.1.2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2,对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每月一次的督导或检查,内容中有漏报调查结果的,漏报结果可以纳入评估。 与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可以同时考核,综合考虑。 查阅上级和本级的漏报调查方案,对计划应该开展的漏报调

12、查单位数、实际开展的漏报调查单位数相符,并且对方案中要求各质控指标合格的视为开展,计算漏报率。 省、市两级可以用下级疾控机构的汇总结果。 督导完成,并且漏报率低于同级平均水平,较上年度有下降视为达到指标要求。,1.1.2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3,1.1.2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4,基本数据表:,督导县数:省、市考核要求填报督导的零缺报县数,县级考核要求填报督导的零缺报单位数,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导出考核年度的疫情报告零缺报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漏报调查方案、有关计划中应开展与实际开展的漏报调查单位数,各质控指标,1.1.3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1,指标界定:评价本辖区传

13、染病监测任务完成情况计算方法: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 = 开展监测传染病病种数 / 国家、省级监测方案要求监测的病种数100%,被考核单位要把国家和上级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病种病种列入考核范围。 提供监测任务病种清单、上级要求的质控指标和工作总结。并对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包括监测指标完成情况,合格监测人数、质控指标等)是否达到国家或上级监测方案要求进行预评估。,1.1.3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2,国家监测方案把监测工作任务分为: 各疾控机构全部开展的工作任务(如乙肝、AFP等) 全部开展工作任务和监测点工作任务相结合 仅监测点开展工作的任务 在抽查时要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抽查3个全面开展工作任务,全面开

14、展和监测点工作任务相结合和仅监测点开展工作的各1个,共抽查5种。如果不具备三种情况,考核组作适当调整。,1.1.3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3,国家监测方案:目前包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麻疹、HIV、血吸虫病、疟疾、鼠疫、人间布鲁氏菌病、炭疽、肾综合征、登革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不明原因肺炎、流感人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麻风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性病等 省级监测方案:甲肝、乙肝、流腮等,1.1.3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4,1.1.3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4,基本数据表:,实际监测病种数:按照方案要求,按质按量达到要求的病

15、种数(质控指标和工作目标)。如果本省有监测方案,并且指标要求高于国家要求的,按照本省方案执行。根据方案要求完成了病例调查或报告、样本采集并有检测结果数等都达到工作指标或质控指标视为监测开展。,1.1.3 传染病监测完成率-5,资料来源:传染病监测工作完成情况一览表,按病种分别填写,国家和上级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病种清单、质控指标、工作记录、报表和总结,1.1.4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1,指标界定:评价本辖区暴发疫情处置完成情况计算方法: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 = 抽取疫情规范处置指数评分之和/同期辖区抽取疫情起数,暴发:国家监测方案有标准明确标准定义的疾病,按照国家标准判定;无明确标准的参照突发

16、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标准进行。如:监测方案中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定义:在局部地区或单位(比如在一个自然村或一个居委会、或一个单位团体),两周内出现5例或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相关信息报告标准中丙类传染病在一个集体单位或村一周内出现10例以上病例。,1.1.4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2,规范处置评估量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分级管理的原则或卫生行政部门指派必须到达现场的暴发为本级应处置的暴发。主要对本级参与现场处置的事件进行评估。随机抽取5起按照评估量表评估,如果不足5起全查,最终得分为按照评估量表评估事件的算术平均数。,1.1.4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3,基本数据表:,1.1.4 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4,处置起数:本级参与或组织处理的起数,资料来源:对照暴发的定义确定本辖区符合暴发定义的事件,收集考核年度暴发疫情相关的调查方案、记录和总结报告等相关资料,并按照暴发处置评估量表内容进行自评。评估量表中调查方案是针对本起暴发制定的调查方案,仅进行个案调查而没有调查方案视为无调查方案。 如果有暴发调查总体方案并且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的视为有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