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904980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 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并发展,阴 平阳秘为目的。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调理 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脉、骨髓、胆、女子胞。五脏者藏精气而 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 能满。 五脏所主: 1、心位胸中外护包,血脉神志汗液晓,开窍于舌华在面,

2、君主之宫藏神要记牢。 2、肺司呼吸主降宣,卫气外布皮毛间,通调水道开窍鼻, 古人又谓水上源。 3、脾为中焦主运化,统血肌肉四肢间,开窍于口华在唇, 后天之本仓廪官。 4、肝为胁部主藏血,疏泄又分两种说,一说消化主情志, 一说消化主疏泄。其华在爪主筋健,开窍于目记心田。 5、肾为腰部主藏精,生殖发育是本能,纳气生髓又主骨, 主水开窍二阴经。其华在发通于脑,开窍于耳记心中。左 肾右命根基在,先天之本不可轻。 六腑: 中清之腑为之胆,水谷之海在胃间,受盛之腑为小肠,传 化糟粕大肠间,气化津液为膀胱,上焦如雾精气漫,中焦 如沤浮游谷,下焦如渎水莫断。 脏腑之间关系:心血肺气紧相依,心血脾胃不可离,生成

3、 运转不可息,心肝血液不可离, 心火肾水相交济,各少其位为不及,心中无水火上炎,肾 中无火水凌心, 肺气脾血土生金,肺气宣发脾健运。肝血肺气相互根,肺 肾水病卧不稳。 肝主疏泄脾统血,相互依赖病郁结。脾肾为本先后天,前 因后果必有缘, 肝肾精血又同源,相互依存为本根。心与小肠热必降,肺 与大肠咳不畅。 脾升胃降气正常,胆与肝脏互影响,肝失疏泄湿热旺,肾 与膀胱气化常。 一有病变尿不利,气化不利膀胱伤。腑与腑经以通畅,一 不通畅即有伤。 气血津液气:真气者受之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积于胸中,出喉咙,贯 心脉,行呼吸,肺吸入之气与脾胃水谷之气结合而成。 宗气积

4、胸出喉咙,呼吸贯脉不留停。营气脾胃水谷精,调 和五脏六腑经。 卫护肌表抗外邪,控制汗孔可见功。固摄血液不流失,气 血津液气畅通。 气之功能主推动,温煦防御水谷生。固摄血液不流失,气 血津液不留停。 元气原动主发育,主宰气血推血液,生长发育原动力,生 命之根为元气。 宗气吸入新鲜气,水谷精微司呼吸。生长发育原动力,营 运周身不可息。 营卫注脉行营血,藏于胸中推血液。营气后天水谷生,生 化血液养身形。 卫气水谷精微生,润皮护外开汗孔。 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便为 血。营气者注之于脉化为血,精血互化,气不耗,归精于 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为清血。 血之功能:血循行

5、于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肤肌表, 对全身各组织起营养和滋润作用。 津液:津液,是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赖于脾胃运化功能而产生。 津之作用散周身,滋养脏腑肌肉筋,组成血液之水分,津 液和润化血阴。 液之作用填精髓,补脑润肤增血液,滑利关节润毛发,滋 养五脏润周身。 气能生血,又行血、摄血,血为气母,气可以化水,水停 则气阻,气盛生津,气随液脱。十四经:手三阳,足三阳, 手三阴,足三阴,督任冲带双阴阳(阳维、阴维,阳跷、 阴跷)病因病机: 人患疾病有十种,六淫疫疠病七情,饮食劳倦痰瘀血,外 伤虫兽寄生虫。 发病机理失平衡,正气存内邪不生,先天禀赋总有关

6、,情 志环境不可轻。营养锻炼需牢记,调理阴阳为根基。发病 原因总有三,内因外因加中间,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气,六 气过盛为六淫。 (1)风邪善行而数变,阳邪开泄向外边,动摇不定分内外, 寒热风燥是病兼。 (2)寒为阴邪是特点,凝滞主痛是关键,伤人阳气寒吸引, 内寒外寒气不宣。 (3)暑为阳邪其性炎,耗气损津性升散,暑多挟湿身沉倦, 烦渴多汗呕恶兼。 (4)湿邪重浊带滞粘,湿为阴邪阻阳关,脾虚湿滞不运化, 风热寒湿常兼连。 (5)燥邪干燥损真元,伤肺损津咳少痰,大便秘结皮干燥, 痰中带血口鼻干。 (6)火为阳邪其性炎,消烁津液出血斑,常见虚实要分辨, 补泻之法随证选。 七情: 喜心怒肝思在脾,肺忧肾

7、恐为根基。情志变化病情见,七 情调和身常安。 调理饮食充肌肤,饥饱偏食很没益,饮食不洁毒物进,五 谷杂粮最养人。痰饮特点 咳吐多量稠痰涎,喉中痰鸣水胀满,呕吐头眩兼心悸,癫 狂苔腻脉滑弦。 瘀血阻滞经不通,肿块瘀滞有行踪,出血瘀点脉细涩,疼 定气刺可分明。 发病机理邪正斗,虚实变化为根由。阴阳失调发其病,升 降失常病不休。诊断(望闻问切) 一、望诊: 望神察色形姿态,头目耳鼻唇咽色。皮肤斑疱疮肿毒,望 舌变化质与苔。 排出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要关怀。小儿指纹需详辨,妇 女带下分其色。 此是望诊一大要,写出诗篇记心怀。 二、闻诊: 闻听声音呼吸咳,呃逆嗳气在胸膈,二便排出呕吐物,气 味异常需分开

8、。 三、问诊: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睡眠,五问饮食六二便,七 问经带和扎产。 八问胸膈和旧病 ,九问痘疹十问因。 四、切诊: 寸关尺为三部脉,三部九候细安排,弦洪毛石分四季,大 人小孩需分开。 正常脉象四至来,不大不小平和来,从容有节不快慢,神 之根基细推测。 左寸心经与小肠,关部肝胆正相将,尺部膀胱合与肾,右 寸肺经与大肠。 脾胃正在关部内,尺部命门三焦详。心喜大散是本宫,肝 弦而软无疾病, 肾部沉实带滑象,肺脉浮涩短为平。脾胃本缓喜可见,命 门沉实是佳境。 27 种脉象: 浮洪濡散革,沉浮弱牢弦,迟缓又结涩,细数 动疾来,虚细微代短,滑实紧长开。 浮脉类: 浮举之有余来,风寒表证外感

9、得。洪脉来势如洪水,热盛 阳亢火炎开。 濡脉浮小细而软,主湿主虚有关连。散脉浮散无根来,元 气将脱脏腑弱。 芤脉中空是葱叶,大病津伤主失血。浮而搏指是革脉,精 气血虚气血弱。 沉脉类: (1)沉脉轻取不可得,里证郁证水证来。 (2)伏脉推筋着骨得,邪闭厥证疼细弱。 (3)无力细弱是弱脉,气血不足当安排。 (4)牢脉沉实弦长大,阴寒内实疝瘕寒。 (5)弦脉弦长是弓弦,诸痛痰饮肝胆炎。 迟脉类: (1)迟脉一息四至来,寒气阻结脉道塞。 (2)缓脉急缓四至来,脾虚湿盛来安排。 (3) 结脉缓时一至来,止有定数不规则。阴胜气结病在 里,温阳散结中焦开。 (4) 涩脉往来又艰塞,循行不畅刮竹排,精伤血少

10、气血 滞,调和气血定治则。 数脉类:(1) 数脉五至上,热证元胜克。 (2) 促脉来急 促,止无定数来,阳盛热实证,气血痰气塞。 (3) 疾脉来急疾,一息七八排,阳急阴也竭,元气将脱 衰。 (4) 动脉来如豆,滑数有力来,主痛也主惊,医者来安 排。 虚脉类: (1)虚脉手按无力得,虚证多为气血衰。 (2)细脉脉来如线来,应指明显容易得,诸虚劳损也主湿, 细数必是阴虚脉。 (3)微脉脉来细极软,似有似无不明显,阴阳气血诸是虚, 多为阳虚病危险。 (4)动而中止是代脉,止有定数良久来,脏腑虚弱风痛证, 七情惊恐跌扑摔。 (5)短脉首尾俱短来,不及本位是脉则。有力气郁无力虚, 培补气血来安排。 实脉

11、类: (1)实脉举按有力来,实证热结气不衰 。 (2)滑脉往来圆滑利,痰食实热中焦克。 (3)紧脉绷急紧长开,状如解索不规则,寒痰宿食中焦病, 散寒止痛把食排。 (4)长脉端长超本位,阳气有余热证来。 此为二十八脉 形,写出诗编记心怀。一、八纲辨证 表 :表证发热恶风寒,头身疼痛是关键,舌淡苔白脉来浮, 分清寒热把表散。 里:无表腹痛四肢倦,食少便溏舌质淡,面黄体瘦脉沉缓, 详细辨证脏腑篇。 寒:口淡不渴手足寒,面色恍白喜温暖,小便清长大便溏, 舌淡白嫩脉迟兼。 热:口渴喜冷大便结,面红目赤苔燥裂,小便短赤脉来数, 此是热证津液缺。 虚:身倦无力心烦热,面色恍白气短结,心悸盗汗兼自汗, 便溏脉

12、数细白杰。 实:精神亢奋气息高,腹痛拒按苔苍老,小便短赤脉来数, 脉实有力泻散消二、气血津液辩证 气病辩证: (1)气类病分四型,虚滞逆陷且记清。气虚呼吸声低微, 自汗倦怠脉无力, 食欲不振苔少淡,脱肛下垂脉弱虚,四君六君汤可治,补 中益气汤可医。 补中益气黄芪参,当归白术升麻临,柴胡陈皮加甘草,培 补后天效如神。 (2)气滞胸胁胀满痛,嗳气矢气后减轻, 串痛不定乳房胀,通气散治有神功。 通气散内木香陈,山甲元胡牵牛根,甘草合并大茴香,通 气散瘀有功勋。 五磨饮子用乌药,大白沉香枳实壳,木香加入可理气,中 焦气滞可调和。 气逆肺咳喘上气,胃气上逆则呃逆,肝气上逆升太过,头 晕目眩兼昏迷。 治则

13、降气需镇逆,苏子降气诸可医。苏子降气用半夏,川 朴前胡元桂加, 当归陈皮加甘草,生姜降逆功宣发。旋覆代赭参复花,赭 石甘草配半夏, 生姜大枣作为引,调治中焦功力大。血病辨证:血类病分 四种,虚热出瘀要记清。血虚: 血虚萎黄兼心悸,口唇色淡头晕俱,手足麻木舌质淡,面 色苍白脉无力,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半夏五味添,陈皮远志加生姜,脾 肺气血补为先。血瘀: 血瘀肿块疼刺俱,气少瘦倦兼乏力,血瘀兼虚要失眠,头 目晕花脉无力。 寒瘀热瘀总有辨,寒热虚实定大理,血瘀肿块疼刺俱,面 色黎暗是不移, 口唇色紫舌瘀斑,腹胀肿块穿瘦衣,复元活血桃仁红,当 归大黄加其中, 柴胡花粉加甘草,山甲破瘀不留停。血热:

14、血热妄行尿吐衄,心烦口干不饮流,舌红脉数夜热重,犀 角地黄汤去忧, 清营汤是温病方,热入心包营血伤,犀角丹元连地麦,卷 心竹叶入心房。出血: 出血原因不相同,血热妄行色鲜明,心烦脉数舌红绛,凉 血养阴汤可用。 归脾汤内四君先,黄芪枣仁加龙眼,木香再加全当归,远 志生姜共入煎。 木灰散用侧茅丹,棕榈茜草大蓟兼,栀子大黄薄荷叶,小 蓟切灰血自安。 气血同病: (1)气血同病也有变,气滞血瘀气不展,气滞血瘀总体现, 癌肿情志多不安。 (2)气血两虚少懒言,面色萎黄失眠兼,久病不愈气血耗, 当归补血汤可安。 (3)气虚失血气下陷,气不摄血归正元,体倦无力崩漏现, 归脾引血身自安。 (4)气随血脱危候现

15、,大汗淋漓神昏兼,四肢厥冷脉欲绝, 参附汤方速加减。 津液病辨证:津液病分四种,多与少需分清。 (1)津液不足口渴干,皮肤干燥兼心烦,大便干燥小便赤, 脉数神倦增液愈。 增液沙参麦冬元,体液不足把此选,冬地二花芩柏连,二 花葛根甘草兼。 (2)水液内停有两种,脾肺肾脏失功能,咳嗽痰多便不通, 舌淡脉数身浮肿。 (3)常见痰病有三种,风热寒湿燥兼中,各痰均有各种症, 分清类别有奇功。 (4)饮证常见有四种,痰饮胃脘有水声,胸胁支满兼短气, 苔白而滑脉弦弓。 呕吐痰涎必清稀,苓桂术甘有神功。 (5)饮留滞胸胁 中,胁间胀满兼引疼,气短息促脉沉弦,发热无汗心痞硬, 苔白脉沉或兼弦,十枣控涎有奇功。

16、(6)溢饮干咳身 浮肿,苔白而黄弦数生,干咳而渴伴身痛,溢饮治法二青 龙, 溢饮留滞四肢中,小便不利身浮肿,头身沉重兼咳嗽, 身发寒热弦紧生。 大小青龙汤 (7) 支饮气短不能平,苔白脉细身浮肿,倚息咳逆为支饮, 葶苈大枣有神功。 支饮胸胁胃脘中,咳喘上逆不能平,倚息胸满苔白腻, 痰吐白沫面浮肿。 易感外邪久不愈,葶苈大枣有奇功。 三、脏腑辨证心病辨证:1、心气虚,需记牢,面色晄白 脉无力。舌淡胖嫩脉细弱,养心汤治是养心气。心气虚养 心汤,参芪五味枣仁当,柏远桂半加茯苓,川芎茯神共煎 尝。 2、心阳虚肢寒冷,心胸憋闷面白青,舌淡紫暗脉细弱,桂 枝甘草把阳通。四逆汤(干姜、附子、甘草) 。 3、心血虚,面无华,眩晕舌淡手发麻,舌淡脉细养心血, 四物加减效果大。心血虚补心丹,三参无味茯苓元秸,当 二冬柏子仁,枣仁生地共入煎。 4、心阴虚五心烦,低热盗汗兼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滋 养心阴补心丹。 5、心火亢盛五心烦,生地木通甘草煎,心火亢盛泻心火, 加入大黄与芩连。火旺吐衄失眠烦,口渴舌烂舌红兼,细 数清心需泻火,导赤泻心汤可选。 6、心脉阻滞心不安,自汗面赤指青现,胸闷憋气不舒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