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新政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6894209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帝国新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帝国新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帝国新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帝国新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帝国新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帝国新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帝国新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两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 唐,帝国新政,一、隋朝的建立与灭亡,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隋朝建立的意义: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民族纷争和南北分裂的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隋朝的灭亡 隋朝末年,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兵役和徭役,爆发了全国性的起义 ,瓦解了隋朝的统治,思考:隋王朝灭亡的原因?,沉重的兵役和徭役,(581年-618年),隋朝,唐太宗是一位有雄才大略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亲身经历了隋末严峻的阶级斗争洗礼,听取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他认识到: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

2、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贞观年间,他的开明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事,一、虚心纳谏、善于用人 二、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扩大科举选拔,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在君民关系上与隋朝相比“新”在哪里?,材料1:魏征病逝后,唐太宗十分悲痛,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 镜子。”,材料2:唐太宗认识到人才对治理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房玄龄长于计谋,杜如晦善于决断,唐太宗任用他们做宰相。每有大事他先让房玄龄提出几个方案,

3、再同杜如晦一起作出决定。,P91,唐太宗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了解朝代兴衰的规律;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已的得失。我常常通过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误。魏征死了,我也失去了一面镜子。”可见,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已的得失。 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从这段话当中你可以看出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分别是以什么标准来选拔人才?,科举考试,科举制度最早实行的朝代是什么?哪个朝代得到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在实施初期有什么历史作用? 隋朝 唐朝 实施初期的进步作用:科举制改变了过去依赖于推举和家庭出身的选官方式,

4、它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扩大和稳固了国家的统治基础。,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读书人, 你希望国家实行怎样的选拔制度?为什么?,科举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何进步作用?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唐太宗与宰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唐太宗是为了网罗人才,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这位宰相只是为了维护大官僚的利益。,在读书人看来,科举考试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施展自已的才华,参与国家管理,改变自已的社会地位。,在读书人看来,科举制有什

5、么作用?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可以网罗人才,为他们的统治服务。,1. 童试(县试) 县试分为三级,分别是由知县主考的县试,由知府主考的府试及由提督学政主考的院试.每逢寅,巳,申,亥年举行考试.通过三阶段童试而中举者,称生员或秀才(无论士子年纪多大,凡未通过童试者,皆称童生). 2. 乡试 通过童试的生员可参加乡试.乡试分别在各省举行,共有三场,由皇帝派遣正,副主考官主持,中式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因乡试於秋天举行,又称秋试.考试每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初九举行,每隔三日举行一场. 3. 会试 通过乡试的举人,须於次年春天到京师,应礼部主持的会试.会试由皇帝特

6、派正,副总裁主考官主持.考试亦分三场,中式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因在春季考试,又称春闱或春试.考试每逢丑,辰,未,戌年的二月初九举行,每隔三日举行一场. 4. 殿试(廷试) 会试中式的贡士最後须经廷试,廷试原由天子亲自策试,但明代皇帝多不出席,委官员代试.目的仅在评定进士的等第(贡士通过廷试後便称进士),故贡士於廷试中不会被黜落.考试通常在三月朔日举行.经廷试後,进士被定为三等,即一,二及三甲,一甲有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及探花,称赐进士及第;二甲有多名,称赐进士出身;三甲亦有多名,称赐同进士出身,而第二,三甲的第一名称传胪.此外,明代亦设武举,入仕程序与文科举相同,亦分秀才,举人及进士等级

7、,所试的是各式武艺,中式者获授武官.,一、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政治比较清明;二、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三、选拔治国人才,以前 贵中华,贱夷狄 唐朝 一视同仁,民族关系,唐朝“帝国新政”的内容(即唐太宗巩固政权的措施或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促进民族关系的融洽,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 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商人旅客停留,很少出现盗贼,牢狱经常空闲,牛马遍布原野,住宅大门不闭。连年丰收,米斗三四钱。贞观政要,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调整了统治关系,实行了一些新政,使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 ,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给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 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 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艰苦奋斗,勤劳节俭; 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