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89366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凹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凹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凹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凹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凹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凹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凹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院系: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班级:11 模具(2)班姓名:姓名:陈双城学号:学号:20110310040207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黎秋萍时间:2014.06.16华东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制造工艺学课课 程程 设设 计任计任 务务 书书院系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班级模具 2011-1 一、一、课程设计任务(论文)题目:凹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任务(论文)题目:凹模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自 2014 年年 6 月月 16 日起至日起至 2014

2、年年 7 月月 3 日止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三、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零件技术要求及结构分析,毛坯类型选择及毛坯制造工零件技术要求及结构分析,毛坯类型选择及毛坯制造工设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设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基准的选择,工序,工步的确定,及加工顺序的安排,加工余基准的选择,工序,工步的确定,及加工顺序的安排,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计算,设备及工装的选择等)设计;热处理工量及工序尺寸的计算,设备及工装的选择等)设计;热处理工艺设计。设计必须按照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要求设计思艺设计。设计必须按照课程设

3、计的具体要求进行;要求设计思路清晰,数据来源可靠,计算步骤清楚且结果正确路清晰,数据来源可靠,计算步骤清楚且结果正确, ,图面清晰图面清晰规范,说明书有条理清楚。规范,说明书有条理清楚。学生签名:陈双城学生签名:陈双城2014 年年 6 月月 16 日日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评阅人评阅人 职称职称 年年 月月 日日 目目 录录引言第一章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1.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1.2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1.3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4 材料第二章 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规程设计2.1 毛坯的选择及确定制造形式2.2毛坯尺寸公差的确定2.3 制定工艺路线第三

4、章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3.1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时间定额计算3.2 各工序切屑用量的计算3.3 热处理工艺设计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卡机械加工工卡.4.1 机械加工工序卡总结总结.引言引言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突出了模具设计基础的应用,以提供更准确,实用,方便的计算方法,正确掌握并运用冲压工艺参数和模具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综合应用提高自我的模具设计和制造能力的综合应用。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能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

5、础。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第一章 凹模技术要求及结构分析凹模技术要求及结构分析1.1 零件结构形状分析零件结构形状分析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 6 个直径为 6 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上面有一个长为 11.5 宽为 2的通气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1.2零件技术要求分析1.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 Ra0.4。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 Ra 为 0.4,平面部分位 Ra0.8。另外零件上孔比较多,要求有一定的位置

6、精度。零件上各孔的精度,垂直度和孔间距要求。常用零件各孔径的配合精度一般为 IT7 IT6,Ra0.4 1.6um.对安装滑动导柱的零件,孔轴线与上下模座平面的垂直度要求为 4级精度。零件上各孔之间的孔间应保持一致,一般误差要求在0.02mm 以下。1.31.3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性能的条件下,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本钱方便地加工出来的特性。为了多快好省地把所设计的零件加工出来,就必须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具体的分析。零件切屑加工的结构工艺性涉及到零件加工时的装夹、对刀、测量、切屑效率等。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差会造成加工困难,耗费工时,甚至无法

7、加工。结构工艺性好坏是相对的,与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批量、装配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因素有关。对于本零件,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适用于连续落料冲孔,因此,它的工作条件还是还是比较恶劣。该零件在模具中与上模配合起到成型零件的作用,单件或者和小批量生产。对工人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1.41.4 材料材料该零件材料为 T10A,为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冷作模具钢。含碳量0.95%1.04%,价格便宜,来源方便,热变形抗力底,锻造温度范围宽,因而适合锻压。但淬透性较差,易产生淬火变形,因而热处理时要注意。第二章第二章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规程设计2.1 毛坯的选择及确定制造形式毛坯的选择及确定制造形

8、式材料为 T10A 钢,由于零件需要承受的冲击载荷比较大,因此选用锻压件。因为经锻造后,工件的力学性能比铸件好,使零件内部组织细密,碳化物分布和流线分布合理,从而提高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铸造能够生产出形状复杂的毛坯,但力学性能低于锻件。冲压的生产率高,制品的尺寸精确,互换性好,适合大批量生产。另外选择锻件,可使零件金属纤维尽量不被破坏,保持零件工作可靠性。由于该零件坯料只需单件小批量生产,且零件坯料结构简单,查文献 9 表 2-10 可选自由锻。锻造前的准备工序一般有:板材锻造退火润滑处理。2.2 毛坯尺寸公差的确定毛坯尺寸公差的确定如图根据零件尺寸,B/mm=60mm、H/mm=25mm,

9、工件长度 L/mm=80mm查模具制造工艺书中关于矩形锻件表面最后加工余量表可知,工件的最小加工余量为 2B=5、2L=4+ 50+ 50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查表法、分析计算法、经验估算法。1)查表法是根据个工厂的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积累的数据,先制成各种表格,再汇集成手册确定加工余量是查阅这些手册,再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后确定。2)经验估计法是根据实际经验确定加工余量。一般情况下,为防止因余量过小而产生废品,经验计的数值总是偏大。因此其法常使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3)分析计算法是根据确定加工余量的相关公式和一定的试验资料,对影响加工余量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

10、确定加工余量。这种方法比较合理,但是必须有比较全面和可靠的试验资料。因此当前只在材料十分贵重能够以及军工生产或少数大量生产的工厂中采用。据图 1 上零件粗糙度的要求,确定各工序加工路线如下:平面加工:对于此零件上表面由型面和型腔组成,因此铣削加工是优先选择,应用最广的是立式铣床和万能工具铣床的立铣加工,选用高速、小用量铣削,工件精度可达 IT8,表面粗糙度为 Ra0.8.最后要留0.05 的修光余量。对于 Ra0.4 的曲面可用磨削。经查文献,要使上表面的粗糙度达 Ra0.8,可确定加工方案为粗铣半精铣精铣。要使型腔内凹部分的精度达到 Ra0.4,可确定加工路线为粗铣半精铣磨削。孔加工 :对于

11、此零件,由于对孔的精度要求不太大,因此可采用钻孔扩孔绞孔来加工。钻孔属粗加工,可达到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13IT11,表面粗糙度值为 Ra5012.5m。扩孔是用扩孔钻对已钻出的孔做进一步加工,以扩大孔径并提高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扩孔可达到的尺寸公差等级为 IT11IT10, 表面粗糙度值为 Ra12.56.3m,属于孔的半精加工方法,常作铰削前的预加工,也可作为精度不高的孔的终加工。铰孔是在半精加工(扩孔或半精镗)的基础上对孔进行的一种精加工方法。铰孔的尺寸公差等级可达 IT9IT6,表面粗糙度值可达Ra3.20.2m。2.3 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因当是零件的几

12、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达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以确定的为单件小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立式铣床加工。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所选定的加工方法能否达到所需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并符合经济性的要求。一、 拟定工艺路线工序一:准备毛坯 按 907030工序二:热处理 调质 28-32HRC工序三:铣 4 边 用铣床铣 4 边至图样要求尺寸 8060 工序四:粗铣上下面 粗铣上下面,留余量 1.7 工序五:钻、扩、铰 按各孔位置打中心孔;钻 6 孔至 5.8绞 6 孔至 6钻 3 孔至 2.9绞 3 孔至 3 钻 13.5 孔至 13.3绞 13.5 孔至 13.4工序六: 坐标磨

13、孔 磨 13.5 孔至图样要求工序七:对上表面进行铣削半精加工,留余量 0.3mm工序八:对上表面进行铣削精加工,留 0.05mm 余量 工序九:精磨上平面、内腔至图样要求工序十:终检二、切削加工内容确定1、工件的装夹定位基准的选择1)夹具的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首先采用各种通用夹具,也可采用组合夹具,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可知该零件选择四爪卡盘、平口钳、平行夹头、火钳等等2)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加工精度的高低,同样作为定位基准的部位加工质量的好坏也影响到定位的准确性和加工质量,使安装误差和定位误差增大,零件上的各个表面间的位置精度,是通过一系列工序加工后获得的,这些工序的顺序和原始

14、尺寸的大小,标注方式和零件图上的要求直接相关。选用基准时有基准重合、同一、自为、互为等原则,在使用时要注意。该零件加工中,由于上下表面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可以采用互为基准的原则。(1) 粗基准的选择对于此凹模,上表面可选择下表面为粗基准。(2)精基准的选择对于此零件,内腔的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因此应尽可能用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而该表面与其他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应由先行工序来确定。2、工艺装备选择机床:选用的机床与所加工的零件相适应,精度、尺寸规格等和生产率的要求等。该零件是小批量生产,因此用通用机床 X62(主轴转速级数为 18) ,刀具:一般先采用标准刀具根据该零件的工艺及

15、实际条件确定其刀具为:圆柱铣刀、平行砂轮、主铣刀、定心钻、钻头、砂轮、铰刀等等。第三章第三章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时间定额计算切削用量的选择及时间定额计算3.1 切削用量的选择及时间定额计算切削用量的选择及时间定额计算正确选择切削用量,对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刀具损耗有重要意义。因为该产品属于小批量生产,在工艺文件上一般不规定切削用量,由操作者根据实际的情况自行决定。六个平面加工余量:1)粗铣 查表取粗铣后半精铣加工余量 z1=1.7mm,用盘铣刀进给速度为 0.2m/min。(2)半精铣 半精铣后留磨削加工余量 z2=0.3mm。其锻件毛坯如图所示:3.23.2 各工序切屑用量的计算各工序切屑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