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建设概论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89290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建设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概论(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系统建设概论,4.1 信息系统建设是复杂的社会过程 4.2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4.3 建立管理模型 4.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4.5 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习题4,4.1 信息系统建设是复杂的社会过程,4.1.1 信息系统建设和复杂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迅速扩大。近40年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入。可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道路却历尽坎坷。许多系统的效益远不如当初的承诺,甚至半途而废,使建设单位背上沉重包袱的情况时有发生。,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大,比一般技术工程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这是因为: 1) 技术手段复杂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

2、理理论结合的产物,它试图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社会经济管理问题。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各类决策方法都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是信息系统借以实现各种功能的手段。掌握这些技术手段,合理地应用以达到预期效果,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条件之一。,2) 内容复杂,目标多样面向管理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特征。管理系统需要的信息量大面广,形式多样,来源复杂。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要支持各级多部门的管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非一般技术工程所能比拟。企业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不尽相同,甚至相互冲突,因而协调困难,不易求得各方面都满意的方案。有些需求是模糊的,不易表达清楚。对一般技术工程,往往

3、可以通过具体模型或样品试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并完善设计,而信息系统的样品就是产品,在实际运行前无法进行现场试验,系统开发中的问题只有投入运行后才能充分暴露。系统开发周期长,容易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3) 投资密度大,效益难以计算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开发和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信息系统采用大量的先进技术,目前开发的自动化程度低,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编写程序。信息系统建设是一种高智力的劳动密集型项目,简单劳动所占比例极小。这也是一般技术工程所不能相比的。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主要是无形的间接效益,不像一般技术工程取得的效益那样直接和容易计算。,4) 环境复

4、杂多变信息系统要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必须适应企业的竞争环境。这就要求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必须十分重视、深刻理解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发展趋势,考虑到管理体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考虑到人的习惯等诸多因素。系统目标、功能既要适应企业当前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又要有足够的适应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适应规章制度的变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目标。,4.1.2. 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人们对信息系统开发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把信息系统看作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应用,认为信息系统开发主要是一个技术过程,视项目开发为“交钥匙工程”。用户认为开发是技术人员的事;开发人员认为用户只要陈述

5、清楚他们的要求,而不要过多的干涉开发过程。这样开发的系统,往往由于双方的误解留下许多隐患,到“交钥匙”时,用户提出“你开发的系统不是我所要的系统”。后果往往是系统夭折,或推倒重来,浪费资源,延误时间。,第二阶段,人们把信息系统开发看作有行为影响的技术过程。从这种认识出发,强调友好的用户界面、合乎人类工程学要求的设计,强调用户参与,采用各种措施保证用户参与。例如,结构化方法及其工具就有助于促进用户参与。第三阶段,认为信息系统开发主要是社会过程。从社会行为观点看,信息系统开发是多种参与者的协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系统管理者、系统分析员、技术专家、程序员等参与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他们的通力合

6、作,是系统开发成功的基础。但是,这些人员的知识背景不同,经历不同,造成彼此沟通困难。,将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技术工程相比较,我们看到,信息系统建设的困难不仅来自技术方面,还来自企业内外环境。影响信息系统成败的因素有体制、政策、法规、观念、技术等多种因素。实践证明,技术不是影响信息系统成败的惟一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但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软、硬件层出不穷,加之商家的炒作,使人们滋生了技术至上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在信息系统建设中,人们往往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开发系统首先想到买设备,认为维护工作无技术可谈;评价

7、系统不是看功能,看是否解决了希望解决的问题,而是看设备的先进性。,4.2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更新)的过程,信息系统也不例外。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等五个阶段。,4.2.1 系统规划阶段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

8、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4.2.2 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工程项目的重要区别所在。,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

9、。它既是给用户看的,也是下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因此,系统说明书既要通俗,又要准确。用户通过系统说明书可以了解未来系统的功能,判断是不是其所要求的系统;系统说明书一旦讨论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4.2.3 系统设计阶段简单地讲,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回答系统“做什么”的问题,而系统设计阶段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做”。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物理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4.2.4 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

10、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几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务同时展开,必须精心安排、合理组织。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度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4.2.5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各个阶段的主要成果及审核安排如图4.2所示。,图4.2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系

11、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建立系统的物理模型,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必须先明确系统“做什么”,才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在完成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才能进入系统实施阶段。对于复杂的系统,更要强调和加强前期工作,强调分析、设计的深入细致,以避免后期返工,造成投资耗费和负社会效益。,4.2.6 演化模型与螺旋模型图4.2描述的开发过程称为瀑布模型(watefall model)。它适用于事先能完整定义需求的系统开发。对事先不能或者很难完整定义需求的系统,可以采用演化模型(evolutional model)。用户可以先给出待开发系统的核心需求,实现这些需求之后,提出有效的反馈,支持其他部

12、分的设计和实现。,在瀑布模型和深化模型的基础上,加入风险分析产生另一种建立系统的模型螺旋模型,其核心意图是将系统建设的生命周期分解为多个周期,多次开发完善系统“原型”,通过每个周期的风险分析,实现整个系统的风险控制。图4.4中,4个象限分别表达了4个活动: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工程实施、客户评估。沿着螺线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便开发出一个更为完善的系统版本,最终得到所期望的系统。,4.3 建立管理模型信息系统的开发本质就是建立管理模型并转化为信息处理模型的过程。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建立管理模型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在系统设计及实现阶段中,相应的模型转换为技术方案。管理模型是通过模型描述组织的状

13、况,包括组织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业务流程、商务规划等。,4.3.1 静态建模建立管理模型,首先要进行静态建模型。静态特征主要反映现实世界中“有什么”或“是什么”,如有关的对象、对象的属性、对象之间的关系等。静态建模的方法很多。实际应用最广泛、理论上最成熟的是实体关系ER模型。图4.6是一个工厂库存管理的ER图,图中长方形表示实体,椭圆表示实体的属性,菱形表示实体间的关系,连线上的字母或数字表示关系的基数。,4.3.2 动态建模动态模型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的行为特点,包括状态迁移、消息传递、对象生命周期、序列与协作等方面的描述。本节简要介绍JSD方法中的对象模型。JSD对象模型首先标识出对象所执

14、行或被执行的行动,然后通过三种基本构件来刻画行动。JDS的三个基本构件是:顺序、选择、重复。,4.3.3 过程建模建立企业过程模型是信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过程重组的基础。一个企业包括若干个企业过程。所谓企业过程是为实现某个预定产出的逻辑相关的一系列任务。企业过程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每个企业过程都有输入和产出。这些输入和产出可以是人力、物资、能量、设备、信息。也可能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 二、企业过程可能跨越组织边界。 三、企业过程有层次性。,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图形、符号对企业过程进行抽象的描述。如流程图、数据流图等来描述企业过程。我们把这种描述称为企业过程模型,而把这个过程称为企业

15、过程建模。,4.3.4 商务规则商务规则反映企业运作中的特定要求、必须遵循的约束和条件。这些条件和限制保证了商务活动的正常运行,指明了商务活动中的各种要求,也建立了对商务活动的监督控制。商务规则首先体现在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上,包括属性的类型和值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属性的类型和值域决定了该属性的基本数据特征。 实体完整性意味着每个数据记录都应具有身份标识。 参照完整性反映数据属性之间的某种“存在性”关系,在数据库中体现为数据表之间关系的维护。,思考:1、请说明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的含义。 要点:根据信息系统处理的内容和管理决策的层次来看,我们可以把信息系统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其含

16、义描述如下:首先,组织的管理是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战略规划层(高层)、管理控制层(中层)和作业控制层(基层)。相应的信息系统为它们提供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分为三层。其次,组织的管理在分层的同时,又按管理职能分条,相应的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等。第三,下层的系统处理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下层系统为上层提供数据,形象地说,下层较“宽”、上层越来越“窄”。综合上述三点就组成的纵横交织的金字塔式的结构。,2、信息系统的研制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各阶段应提供什么技术文档?,4.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4.1 早期开发方法的不

17、足 1、目标含糊 2、通信误解 3、步骤混乱: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各个工作环节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超越某个阶段就会出现问题,造成返工和浪费。 4、缺乏管理控制:缺乏计划性和缺少必要的管理控制,势必使系统的建设涣散,难以协调,不能达到最终目的。,4.4.2 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基本思想来自程序设计,一个程序的详细执行过程可按“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确定,即把一个程序分成若干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之间尽可能彼此独立,用作业控制语句或过程调用语句把这些模块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程序。为保证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结构化方法强调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面向用户的观点:用户的要求是系统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应得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