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9227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6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预防保健的社会策略,第一节 社会卫生策略,(一)概念:到2000年,所有国家的全体人民都应该具有使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也就是说,到本实际末,全球人民都能达到使他们能够有成效的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理想的健康水平。 (二)全球卫生战略产生的背景1 联合国的两个十年规划2 世界卫生状况的不平衡性 :国与国之间,一国之内3 健康是基本人权 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4 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医生 护士 最不发达国家为 1700:1 6500:1 发展中国家为 27

2、00:1 1500:1 发达国家为 520:1 220:1,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三)全球战略目标 1.每个国家的所有人至少已经使用基本卫生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 2.所有人在其可能的范围内积极参加对他们自己及其家庭的保健工作,并且积极参加社区的卫生行动; 3.全世界的社区都能同政府共同承担对其成员的卫生保健责任; 4.所有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都担负起全部责任; 5.全体人民都有安全的饮水和环卫设备;,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6.全体人民都得到足够的营养; 7.所有儿童都做抗儿童重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 8.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在公共卫生学上的重要程度到20

3、00年不超过发达国家在1980年的程度; 9.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和控制自然和社会心理环境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 10.人人都得到基本药物。,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得到政府认可作为官方一级的政策,即以国家领导人发表宣言的形式承担义务;平均分配足够的卫生资源;社区积极参加;为国家卫生发展建立一套适宜的组织体系管理程序; 2.吸收人民群众及社团参加初级卫生保健的计划与实施机构,广泛听取人民的要求与需要;对卫生事业的决策权充分下放到各个行政机构; 3.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各国最低限度指标:,一、“2

4、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4.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地方卫生保健,包括工厂、农村、街道、卫生站的卫生保健费用; 5.资源分配公平,人力、经费、设施等按人口、地区、城、乡公平分配; 6.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0.7%转发给不发达国家,以支持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7.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至少达到: (1) 在家中或步行15分钟的距离之内有安全水,以及在家中或在邻近地方有适当的卫生设备; (2)做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小儿麻痹和结核的免疫接种; (3)在坐车或步行1小时行程距离内有当地的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得到至少20种基

5、本药物; (4)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并至少到1岁的儿童护理;,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8.儿童的营养状况要求: (1)至少90%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2500克; (2)至少90%儿童的体重符合其相应年龄组的体重标准; 9.婴儿死亡率下降到50以下; 10.平均期望寿命在60岁以上; 11.成人男女受教育比例超过70%; 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一)20世纪70年代末1955以来全球卫生策略取得的进展许多国家传染病发病率已经下降,天花已经消灭计划免疫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儿童死亡率和发病率。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加,1950年

6、46岁,1995年65岁,富裕国与贫穷国的差距由年的25岁缩减到1995年13.3岁(二)实施全球卫生策略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1.对实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治承诺不足 2.在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方面未能实现公平;,二、全球卫生面临的挑战,3.妇女地位继续低微; 4.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5.部门间在协调卫生行动方面尚有困难; 6.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及其支持的力度薄弱; 7.健康促进的活动普遍不足; 8.卫生信息系统薄弱和缺乏基线数据; 9.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差,缺乏安全水供应和环境卫生设施; 10.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流行模式迅速变化; 11.昂贵技术的不适当使用和资源分配不合理; 12.自然和人为灾

7、害。,二、全球卫生面临的挑战,(三)21世纪影响健康的新问题 1.广泛的绝对和相对贫困 2.人口变化:老龄化和城市化 3.流行病学变化:传染病持续高发病率;慢性非传染病、损伤的发病率和暴力发生率上升 4.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威胁,二、全球卫生面临的挑战,5.新技术:信息和远程医学服务 6.生物技术的发展 7.私立和公立部门以及居民和社会之间的卫生伙伴关系 8.贸易、旅行以及价值观和思想传播的全球化,二、全球卫生面临的挑战,(一)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价值 1.承认享有最大可能的健康水准是一项基本人权 2.伦理 3.公平 4.性别观 (二)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 1.使全体人民增加

8、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2.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 3.使全体人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三)到2020年全球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目标 关于卫生成果: 1.到2005年,将在国家内和国家间使用健康公平指数作为促进和监测健康公平的基础,最初将以测定儿童发育为基础来评价公平 2. 到2020年将实现在世界会议商定的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期望寿命的具体目标 3.到2020年全世界疾病负担将极大减轻。这将通过疾病控制规划得以实现。,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4.到2020年麻疹将被根除,淋巴丝虫病将被消灭;到2010年恰加斯

9、病的传播将被阻断,到2010年麻风将被消灭;到2020年沙眼将消灭。此外,维生素A和碘缺乏症在2020年前也将被消灭。 关于部门间的行动: 5.到2020年所有国家将通过部门间行动,在提供安全饮用水,适当的环境卫生,数量充足和质量良好的食物和住房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6.到2020年所有国家 将通过管理、经济、教育、组织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规划,采纳并积极管理和监测能巩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减少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策略,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关于卫生政策和系统: 7. 到2005年所有会员国将制定、实施和监测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政策相一致的各项具体政策的运行机制。 8. 到2010年,全体

10、人民将在其整个一生获得由基本卫生职能支持的综合、基本、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9.到2010年将建立起适宜的全球和国家卫生信息、监测和警报系统。 10.到2010年研究政策和体制的机制将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予以实施。 (四) 行动的政策基础 1.使健康成为人类发展的中心 2. 发展可持续卫生系统旨在满足人民的需要,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五)四项战略性行动 1. 与贫困作斗争 2.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健康 3. 使部门卫生政策相一致 4. 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计划,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一、中国卫生状况 (一)居民健康水平 1.平均期望寿命(1977年

11、为70.8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5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均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2.疾病控制方面: 血吸虫病(391-278)、计划免疫(85%),地方病病区不断缩小 3.疾病谱的改变 4.居民营养及青少年、儿童发育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第三节 中国卫生策略,(二)卫生服务与卫生资源利用 1.卫生机构与卫生人力 2.卫生费用 1996年占GDP的4.2%,1997年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2.45%。 3.卫生服务利用:医疗服务利用(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6.95%);预防保健服务利用(四苗接种率为85%);,一、中国卫生状况,(一)防病治病形式严

12、峻:某些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仍较高(病毒性、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四苗”还保持较高的接种水平;性病、医源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 (二)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的差距呈拉大趋势。城乡人均卫生费用差别35倍 (三)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补偿机制和运行机 制不健全。 (四)卫生事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卫生体制亟待改革和完善: 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卫生体制亟待改善 (五)卫生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强,二、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以农村为重点 (二)预防为主 (三)中西医并重 (四)依靠科技和教育 保证重点领

13、域的投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三、中国卫生工作方针,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提出了卫生工作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1996年形成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成就,基本上控制了许多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消灭了天花,地方病的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职业病防治研究取得明显成就,重视环境污染防治,建立环境污染物监测系统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研究成就,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共卫生的

14、法律、条例、标准等,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使我国公共卫生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非传染性疾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危害正在增加,我国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我国职业病的危害十分严峻,不良生活方式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病因预防,主要指疾病前期(或称无病期),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综合措施包括针对人群或针对环境的预防措施。,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

15、ntion),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或疾病早期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目的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措施包括普查(筛选)、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临床预防,即在临床期或康复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目的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一)卫生发展总目标2010年的总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

16、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四、2010年中国卫生发展的总目标与主要任务,(二)主要健康指标 1.平均期望寿命:2010年达到7374岁,任何地区不低于68岁。 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4,任何地区不高于50。 3.孕产妇死亡率 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3,四、2010年中国卫生发展的总目标与主要任务,(三)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 1.积极推行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2.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 3.基本控制已有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疾病 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5.建立和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保障人民权利 6.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7.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配套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 8.建立以政府负责、群众参与、部门协调、法制保障为基本特征的卫生工作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筹资和运行机制。,四、2010年中国卫生发展的总目标与主要任务,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突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三个战略重点,按照公平与效率兼顾得来的原则,强化基本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推行区域卫生规划,走以内涵发展为主、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