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大讲堂演讲稿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92059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大讲堂演讲稿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道德大讲堂演讲稿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道德大讲堂演讲稿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道德大讲堂演讲稿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道德大讲堂演讲稿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大讲堂演讲稿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大讲堂演讲稿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道德大讲堂之 为孝之道 立身之本欢迎来到道德大讲堂,今天道德大讲堂的主题是:“为孝之道,立身之本”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今天我们就是以孝为主要内容,通过我们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养,构建崇德尚善的社会氛围,弘扬社会新风,提升文明水平。我们今天的道德讲堂有五个环节:唱歌曲、看短片、诵经典、写寄语、送吉祥。1、唱歌曲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唱歌曲,大家一起来唱公民道德歌 。公民道德歌是一首公民道德的赞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 “团结友善一家亲,勤俭自强万事兴” ,这其实提到的就是公民道德中的家庭美德

2、,那么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是 20 个字: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今天探讨的就是这 20 个字的前两个字“尊老”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孝” 。孝字有老字和子字这两部分组成,表示的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1它的篆体字写作:老字做了省略,位于上方,是一个老人的形象,大概是因为人老了怕冷,头上戴了不少东西,背已经驼了,腰深深地弯下来,走起路来一定很吃力;子字处在下面,是儿女的形象,伸出双手,小心翼翼的搀扶着父母,孝字传达出的信息是,做子女的要尽心尽力地关爱、侍奉父母,这就是孝的规范的基本含义,孝是做人的第一要义。吕氏春秋中说:“论人必先所以亲,而后及所疏;先本后末,先近后远,必先

3、以所重,而后及所轻。 ”认识和评价一个人,一定要先观察他如何对待父母家人,再推及他如何对待一般人;一定要先观察他怎么样对待关系亲近的人,再推及他怎样对待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能够真心实意的对别人好,爱父母是人超出狭隘自我的第一步,是人克服自私的起始点。只有迈出了这一步,才能逐渐发展为关爱他人,所以孟子说:“仁的本质内容,就是侍奉父母至亲。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了。这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孝道在传统道德体系中的地位。道德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求社会成员运用规范克制和战胜自己身上的自然诉求,为了他人和群体去牺牲掉自我2的快乐、利益乃至宝贵的生命。可

4、见,道德与自私是相互排斥的,一个人的道德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去除自私成分的过程。人来到世界上,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父母,正是从父母那里,他体验到了什么是爱,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也许正因为如此, 孝经才说:“孝是道德的根基。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片,大家看, “孝”这个字,这个字是个会意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上半部分,下面是子,说明老一代和子一代融成一体,这就是孝,我们再仔细看,还有两层意思,一看就是老子照看着儿子,二看就好像是一个儿子在背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总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交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背着

5、父母,也就是说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所以古人用字形就像我们诠释了“孝”字的真谛。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而产生,所以,被誉为万世师表 、 至圣先师的孔子,首先教人的就是孝, 自天子至于庶人 ,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在孝经中论述了从天子到镇守各方的诸侯,九卿官员、读书的士人,以及庶人百姓的孝道。天子的孝道,是3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 。意思说,皇帝或者说是国家领导人,自己要以身作则,极尽孝敬父母之事,而且用这种孝道教化天下百姓。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有一篇教人改恶行善的太上感

6、应篇 ,文章中说道: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这里指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福和祸都是自己造作,自己找来的,因此他教导人要忠善友悌,正己化人 。太上老君还说: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 意思是说,行善之人起码是忠孝友悌都做到(能忠孝国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这样的人,人人尊敬他,上天会保佑他,福禄不求自来,凶事会远避他,神灵会卫护他,他做任何事都能成功的,这里,我还要讲一个,不善莫大于不孝的例子。古代有一个叫原谷的人,嫌自己母亲年老多病,就叫他的儿子,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放在破车上,推到山林里区,扔弃不管,他的儿子就照办了。

7、然后回到家里来,他父亲见儿子回来,就问:你为什么把破车又带回来了?他的儿子回答:这破车等你老的时候还有用。 这句话多可怕!这不是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不孝之因,将得不孝之果。2、看短片4下面,进行第二个环节,看短片,请大家一起来观看,这是央视热播的一则公益广告,以“关爱父母为主题” ,我们可以从这则短片中看出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意,提示我们要多回家看看,多给老人一点关爱。3、诵经典下面进行今天道德讲堂的第四个环节,诵经典,我给大家朗诵一遍。孝子之事亲,居则至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至其忧,丧则至其哀,祭则至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段经典是节选自孝经 ,意思是说,一个孝子

8、侍奉双亲,对父母日常生活饮食起居,能尽自己恭敬心,用欢喜心供养父母,使父母心情愉快;父母有病,及时提供治疗,日夜侍奉不轻易离开;父母去世时,能给与临终的关怀,并认真地办好丧事;父母去世以后,每逢年祭要严肃认真,常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五样具备,才算是侍奉双亲了。四、写寄语下面,请大家通过对参加今天的道德讲堂的感受,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刚刚发的纸片上把今天的感悟或者对父母的祝福写下来。5、送吉祥今天道德讲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送一份吉祥:5今天是我镇道德讲堂的第一课,我们以“为孝之道,立身之本”为主题,从孝这个字义,到这个为什么要行孝,怎么样去行孝,百善孝为先,孝不仅仅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

9、更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更应该体现在及时和行动上,如何行孝,我认为行孝有三种境界: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1.孝养父母之身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很多这种例子。例如,孔子的学生子路,出身贫寒,经常吃野菜度日,但是为了让父母能吃到饭,他不辞辛苦,走到百里之外买米,背回家,侍奉双亲,后来双亲去世了,他周游列国,在楚国做了大官,家中的米堆积如山,随从的车辆数以百计,吃饭时,山珍海味摆满桌子,可是子路却很伤感双亲已去,再也不能承欢膝下,虽想报父母之恩也不能了!所以说,同志们,假如你的双亲还在,

10、你要及时行孝,做到孝父母之身。2.孝养父母之心在二十四孝的故事里还有这样的一个记载,春秋时期出国有一个姓莱的人,年纪七十了,大家都叫他老莱子,老莱子的父母还在,都是九十多岁的人了,老莱子很孝顺,6每天给父母提供的饭菜,都是柔软可口,便于老人食用的,老莱子很体贴老人的心,从不说自己老,怕父母伤感自己的老迈,为了娱乐双亲,他常常穿起色彩鲜艳的衣服,扮成小孩,在父母身边玩耍,甚至翻跟头逗父母开心,有时让父母捧腹大笑,使父母每天都过得很快乐。所以说,同志们,现代人能以自己的收入供养父母,已经很难得了,还注意让父母活的开心,这就更难得。3.孝养父母之志我们听说过孟子母亲教子的故事孟母三迁,孟母不辞辛苦,

11、三次搬家,从坟场附近,迁到市场附近,再搬迁到学校(私塾学堂)附近,使孟子从小受读书人的影响,热爱学习。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断机杼教子 ,把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孟子看了吓了一跳,孟母以此告诫儿子,你中断学习,就如我剪断这未织完的布匹一样,是一无所成的。从此,孟子发奋读书,继承孔子的儒学,而成为亚圣(孔子是至圣) 。孟母有志培养儿子成为出色的人,而孟子不负母亲的栽培,果然光宗耀祖,大孝显亲,这是养父母之志。现代的父母,也都是望子成龙,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拿出孟子那种发奋精神,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以养父母之志。所以,现在同志们认真的干好一行一业,做出一番成绩,也是对父母的最好的报答。7当然,各家有各家的情况,尽善尽美的孝也不现实,也不是大家千篇一律,总的来说还是希望大家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家人,最大可能体现自己的孝心。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切圣贤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忠臣出孝子之门” ,国家的栋梁,来自于孝子,传承,弘扬孝道,是利国利民的事。今天的道德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