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88987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8 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主要内容, 8.1 失业理论 8.2 通货膨胀理论 8.3 菲利普斯曲线 8.4 各学派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理论,8.1 失业理论,失业的界定 界定 在一定年龄服务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 且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一般性界定)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 的社会现象。(国际劳工组织的界定),失业的界定 失业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劳动能力; 愿意就业; 没有工作。,8.1 失业理论,失业的度量 指标的界定 劳动年龄人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16-65周岁的人口确 定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则规定男16-60周岁,女16-55周 岁为劳动年龄人口。 不在劳动人口:

2、有劳动能力但不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包括 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因病离职人员以及丧失劳动能力, 服刑人员和不愿工作的人员。 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减去不在劳动人口。 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减去就业人口。,8.1 失业理论,失业的度量 失业率 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即:,8.1 失业理论,8.1 失业理论,任何程度的就业与失业都是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失业解释,8.1 失业理论,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失业解释,失业的种类 自然失业 周期性失业 隐性失业,8.1 失业理论,自然失业 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 的失业。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摩擦性失

3、业 结构性失业 古典失业,8.1 失业理论,8.1 失业理论,从长期来讲,失业率最终会回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动态地看,失业率的决定是两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部分失业人口经过一段时期以后能重新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就业人口中又会不断游离出新的失业人口。 这里,用一个简单的动态模型来描述这种劳动人口的动态变化与自然失业率的关系。,假定L表示劳动人口数量,E表示就业人数,U表示失业人数 因此有 L=E+U,U/L就是失业率。 如果 f =再就业人口/失业人口表示重新就业率,s=离职人口/就业人口表示就业人口中的离职率,且都是常数,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失业率不再变动, 就有:fU=sE,

4、 即:fU=s(LU) 所以,U=sL/(s+f) U/L=s/(s+f),重新就业人口,离职人口,8.1 失业理论,8.1 失业理论,U/L=s/(s+f) 等式表明,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的失业是由失业人口重新就业比率f和就业人口离职比率s共同决定。离职比率越高,失业率就会越高;重新就业率越高,失业率越低。,自然失业率的决定因素 自然失业率主要取决于失业持续的时间和失业的频率。 失业持续的时间除了取决于周期性因素外,还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 (1)劳动市场的组织,包括就业中介机构等类似机构的存在与否; (2)劳动力的人口统计构成; (3)失业者持续寻找一份更好工作的能力和愿望,这种情况部分

5、地取决于能否获得失业救济金(这种情况引起的失业称为寻找性失业)。,8.1 失业理论,失业频率是指每一段时间内工人失业的平均次数。失业频率的基本决定因素: (1)经济中不同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差异; (2)新工人进入劳动力队伍的速度。,8.1 失业理论,降低自然失业率 降低自然失业率的重点是解决青年人的高失业率问题和高比例的长期失业问题。 失业救济金从三个渠道提高了可衡量的失业 (1)失业救济金让人们有更长的时间去求职; (2)失业救济金通过“报告效应”提高了失业率的统计数字; (3)有了失业救济金后,就业和失业的后果不如以前那么重,工人和厂商不会尽最大努力创造高度稳定的就业。,8.1 失业理论,

6、自然失业摩擦性失业 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地区、职业和生命周期的不 同阶段不停地变换工作而引起的失业。包括: 求职性失业: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工作造成的失业。 失职性失业:被解聘,被迫寻找新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寻找性失业:新进入劳动力队伍,暂时没有找到工作造成的失业。,8.1 失业理论,自然失业结构性失业 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不一致引起的失业。 经常表现为失业与空位并存。包括: 技能性失业:劳动力技能不适合经济结构、地区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失业。 技术性失业: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8.1 失业理论,自然失业古典失业 由工资刚

7、性引起的失业。,8.1 失业理论,周期性失业 定义 又称凯恩斯失业,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8.1 失业理论,周期性失业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 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的需求量。 有效需求不足引致实现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8.1 失业理论,贝弗里奇曲线( Beveridge curve ) 考察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之间的关系,如右图,U失业率,V岗位空缺率,AA贝弗里奇曲线 假定劳动力市场当前处于AA曲线的M点,则失业率为Um,岗位空缺率为Vm。其中,OU0等于Vm,表示摩擦失业或结构失业,而U0Um则表示其他类型的失业,如周期性失业。 在古典经济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应该始终处于45线

8、和贝弗里奇曲线的交点。,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心理上的消费倾向MPC递减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的悲观预期MEC递减导致投资需 求不足; 心理上的灵活性偏好导致利率下降受阻。,8.1 失业理论,隐性失业 表面上有工作而实际上对生产没有作出贡献的 人,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量没有下降 时,就存在着隐性失业。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隐性 失业,我国隐性失业的规模大约在2000-3000 万左右。,8.1 失业理论,8.1 失业理论,失业的影响 失业的积极影响 “蓄水池”作用 强迫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代价 失业的消极

9、影响 资源浪费 贫富差距 心理损失 社会安定,8.1 失业理论,失业的损失 奥肯定律 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8.1 失业理论,失业的损失 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 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 失业率变动百分比 -1 / 2 (GDP变动百分比3

10、%) 根据这个公式,当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保持不变; 当经济扩张快于3%时,失业率下降的幅度等于经济增长率的一半。,8.1 失业理论,失业的损失 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增长5%(高出正常水平2%),奥肯定理预期失业率下降1%。当GDP下降,或增长不到3%时。失业率上升。 奥肯定理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8.1 失业理论,失业的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奥肯所提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只是对美国经济所做的描述,而且是特定一段历史时期的描述,不仅其他国家未

11、必与之相同,而且今日美国的经济也未必仍然依照原有轨迹继续运行。因此,奥肯定律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不在于其所提供的具体数值。,8.1 失业理论,失业治理,没有什么手段比破坏一个社会的通货能更隐蔽、更可靠地颠覆这个社会的基础了。在破坏的一方,这个过程完全是由隐蔽的经济规律力量进行的,而且,这个过程以一种千百万人中没有一个人能觉察到的方式在进行。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8.2 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的界定、衡量与分类 界定 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大规模上升的 现象。 一般物价水平而非个别价格水平上升; 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而非偶发; 在一国广大范围内发生而非个别地方的现象;

12、 一般与货币超经济发行有关。,8.2 通货膨胀理论,8.2 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的界定、衡量与分类 衡量 通货膨胀率 价格在每一时期上涨的百分率。,通货膨胀的界定、衡量与分类 衡量 一般用物价指数衡量,常用的物价指数有: 消费物价指数(CPI):衡量城市家庭和个人各时期消 费价格平均变化程度。 批发物价指数(WPI):衡量各时期批发市场商品价格 平均变化程度。 GDP折算指数(IPD):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生产 最终产品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8.2 通货膨胀理论,目前,我国CPI统计中包括8大类商品,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居住。根据抽样选

13、出近13万户城乡居民家庭的消费习惯,在8大类中确定262个基本分类,并选出600种左右具体商品和服务,进行经常性的定期调查。,8.2 通货膨胀理论,指数的问题 CPI有可能高估通胀 产品替代偏差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化 GDP折算指数有可能低估通胀,通货膨胀的界定、衡量与分类 分类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区分 爬行式通货膨胀:年通胀率13。 温和通货膨胀:通胀率36。 严重通货膨胀:通胀率69。 奔腾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两位数以上。 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呈加速趋势,平均通胀率超过三 位数,严重时会导致货币体系和国民经济崩溃。 隐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未被官方统计所反映。 抑制性通货膨胀

14、:政府价格管制,物价上涨被抑制,商品 短缺,出现强迫储蓄。,8.2 通货膨胀理论,8.2 通货膨胀理论,年率低于10%的通货膨胀。 整个货币体系尚能正常运行。 货币流通速度大体稳定。 二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通货膨胀。 货币体系已被扭曲。 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经济契约指数化。 通货膨胀有了惯性,使停止通胀更为困难。 但少数经济尚能较好地运转 玻利维亚1985年通胀率为23,000%。 货币流通速度极大地加快, 相对价格极不稳定。,8.2 通货膨胀理论,分类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区分 未预期型通货膨胀:价格上升的速度超乎意料之外。 预期型通货膨胀:物价有规律的变动。 分类按照对价格的不同影响区分 平衡

15、型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货币价值,物价水平,1,2/3,1/3,1,2,3,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均衡的货币价值,均衡的物价水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决定了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货币价值,物价水平,1,2/3,1/3,1,2,3,货币需求,MS2,MS1,当增加货币供给时,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新的均衡中物价水平更高,而货币价值更低。,货币注入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 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从货币数量论出发,其依据是费雪交易方程。 货币数量论: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V=(P x Y)/M 其中P是物价水平,Y是产量,M是货币量 货币数量论方程:这个方程把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货币价值结合在一起。 M x V = P x Y,8.2 通货膨胀理论,8.2 通货膨胀理论,解释: 货币流通速度一直较为稳定,由于V稳定,所以当M改变时,引起(PxY)的同比例变动 Y主要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当M改变而V和Y基本稳定时,M的变动反映在P上 结论: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而收入处于其潜在水平,则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