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88701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李顺德,2,一、自主品牌就是自主知识产权二、自主创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三、努力造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3,一、自主品牌就是自主知识产权1、什么是品牌2、什么是自主品牌3、什么是品牌战略4、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商标战略,4,1、什么是品牌品牌:商标、商号(字号)、商誉等的统称。 名牌:享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牌号)。 名牌泛指有名的商标、商号、商誉,即那些在公众中享有一定声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商号、商誉,有时也可以指知名商品。,5,2、什么是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是一种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知识产权并不

2、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一般可以理解为是指自己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取得的、不受他人制约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权、版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等。“自主”知识产权应该具备以下3个条件:,6,所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应该满足某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客体的全部法定条件。依法履行了取得该项知识产权的必要的法定程序。在该项智力劳动成果中,不存在受他人知识产权制约的情况和因素。,7,3、什么是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以对商标、商号(字号)、商誉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运作,来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竞争策略。具体说来就是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名牌,以名牌推动、促进产业的发展。 品牌和名牌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品牌和名牌

3、的法律保护须借助于商标、商号、商誉的法律保护。,8,4、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商标战略品牌战略实质上就是发展经济的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的实施,建立在法律保护的基础之上。品牌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品牌离不开产业实体,品牌需要法律保护,品牌需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9,二、自主创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什么是创新? 2、什么是技术创新? 3、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4、创新型国家的特征是什么? 5、什么是自主创新 ?,10,强调自主创新是我国一贯的基本策略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报指出:

4、“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11,2005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2006年1月26日通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2006年2月7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 2006年3月14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

5、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十一五规划制定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13,“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6、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 ”,14,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自主创新的指导方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一、实施规划纲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 三、创新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四、制定配套政策,激励自主创新 五、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15,“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

7、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6,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

8、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17,“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18,“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总之,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

9、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19,“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 一、科技投入 二、税收激励 三、金融支持 四、政府采购 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六、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 七、人才队伍 八、教育与科普 九、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 十

10、、加强统筹协调,21,1、什么是创新?“创新”理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20世纪初提出的。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比率,也就是将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 创造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技术;开辟一个新市场;取得或控制某种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一种新来源;实现产业的一种新组织形式。,22,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但是还不是一个世界的“制造强国”,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方面还要受到外国公司的制约。在产品开发、产品制造、产品营销这3个主要环节之中,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产品制造这个环节,产品开发和产品营销这两个环节还很薄

11、弱。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的“制造强国”,必须在产品开发、和产品营销这两个环节有所突破,取得长足发展,而要想在这两个环节有所突破,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3,创新是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因而一般将创新称为技术创新。当前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创新,是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因而技术创新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成为当前世界管理科学研究的前沿,也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24,2、什么是技术创新?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对技术创新作了这样一个定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以新产品或工艺的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

12、到扩散这样一系列的活动。”,25,专利技术的创新: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参考性判断基准: (1)解决了人们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2)克服了技术偏见; (3)系“首创性”或“开拓性”技术方案; (4)产生了意料不到的效果的以下发明创造:,26,组合发明:将现有技术 或现有技术的某些技术特征重新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选择发明:从许多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出的某一方案,常见于化学领域,如配比、组合成分比、反应条件、工艺顺序等选择;用途发明:将公知的产品或方法用于新的技术领

13、域或新的目的;要素变更发明:将现有技术中的某些技术要素改变,替代(如材料替代)或省略。其要点是必须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否则就不具备创造性。,27,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判断新颖性的标准 : 时间标准 、地域标准 、公开标准 、公众标准、抵触申请,28,3、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从实现现代化模式的角度,可以将不同的国家分为3类: 资源型国家 第一产业发达,主要依靠自身

14、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澳大利亚。 制造型国家 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较发达,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一些东南亚、拉美国家 。,29,创新型国家 第三产业(服务业)发达,以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优势和强大的经济竞争力。 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芬兰、韩国等。 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较发达,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一些东南亚、拉美国家 。,30,4、创新型国家的特征是: (1)创新综合指数高 科技

15、进步贡献率在以上, (2)研发投入占的比例高 一般在以上, (3)对外技术依存度低 指标一般在以下。 (4)第三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一般对的贡献占70%以上 (5)知识产权具有明显优势通常以这些国家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量作为参考指标。,31,中国目前的现状: 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个主要国家(占世界的)中位居第位,处于中等水平。 科技投入占的比重最高是年的,以后逐年下降,到年为,年以后有所回升,到年为, 2005年达到占1.34%。2006年为1.41% ,2007年为1.49%。 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6,而美国、日本仅为2左右。 我国服务业对的贡献占40%左右,2005年为40.3%

16、 ,2006年为39.4%,2007年为39.1% 。,32,2007年我国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发明专利4141件,比上年增长9.9%;欧洲是我国对外申请增幅最大的地区,2007年我国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首次突破千件,达到1136件,比上年增长58.0%;2007年我国向日本特许厅提出发明专利申请656件,比上年增长29.9%。而同期美、欧两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分别增长6.0%、3.7%,日本甚至出现了3.0%的负增长,我国在美、欧、日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增长幅度均高于各国专利申请量的增幅。,33,2003年,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总额为567亿元,而消化吸收经费仅为36亿元,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为1:0.06。韩国、日本企业的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费用比例为1:5到1:8。 1995-2003年这9年间,我国汽车业在技术引进方面花了将近147亿元,而在消化吸收方面只投入了11.5亿元。两者之比仅为1:0.078。 1996年至2003年这8年间,我国大中型制造企业用于自主创新的经费支出大约是2873亿元,而同期花在引进技术上的经费却超过了2290亿元。尽管花费了巨资搞技术引进,但同期消化吸收的资金投入又只有150.5亿元。两者之比仅为1:0.0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