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学第六章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8560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经济学第六章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人口经济学第六章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人口经济学第六章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人口经济学第六章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人口经济学第六章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经济学第六章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经济学第六章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 第一节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早期经济适度人口学说 第三节 现代经济适度人口学说 第四节 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的发展及评论,第一节 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的思想渊源,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在学术理论领域中的一种反映,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经济适度人口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源远流长。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Platon,427347B.C.)、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想要建立的“理想国”,提出了朴素的适度人口理念,就人口规模而言,是一个具有与其供应能力相适应的适度人口规模

2、的城市。后来乔万尼保泰罗(Giovanni Botero,15401607)、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16801734)等人也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经济适度人口思想,但都属于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的萌芽。,近代经济适度人口思想可以说始于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S.Mill,18061773),他在19世纪中叶已经为经济适度人口理论奠定思想基础。他在论述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指出,如果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一定点之后,会导致人均产量的下降。他还把“报酬递减规律”应用于农业人口规模的研究中,已经产生了模糊的“经济适度人口”。然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并没有明确提出“经济适度人口”的概念。适度人

3、口理论作为一种明确、系统和独立的人口理论产生在工业革命爆发后的19世纪末期。被称为“欧洲人口学之父”的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在其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生活资料按算术基数增长和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不加以各种有效的限制,人口增长必定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并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虽然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思想,但启发和引起了后来的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思考着一个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这就是多少人口数量或多大人口规模为最适度的问题。,西方学者最先系统提出经济

4、适度人口观点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埃德温坎南(Edwin Cannan,18611935),最早见于他在1888年出版的初级政治经济学。而最先明确提出“适度人口”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 威克塞尔(Johan G.Knut Wicksell,18511926)。他在1910年发表了论适度人口。此外,AM.卡尔-桑德斯(A.M.Carr Saunders)在1922年出版的人口问题人类进化研究提出了经济适度人口密度理论。而埃德温坎南在1914年出版的财富论和1929年出版的经济学评论等著作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经济适度人口理论。,埃德温坎南在1888年出版的初级政治经济学中已经提出:“在任何一定时期,存在

5、于一定土地之上,能够获得产业的最大的生产力的人口数量是一定的。”1他在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经济适度人口”的概念,但这个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就是指经济适度人口。其后,他在1914年所著的财富论中明确地指出,平均生产能力最大点的人口,就是报酬最大点人口,实际上是经济适度人口。这个经济适度人口的位置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其他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因此经济适度人口应从长期的和宏观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变化来把握和考察。,克努特 威克塞尔被认为是最先把边际分析引进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研究的西方经济学家。他除了最先提出“适度人口”这个概念外,还澄清了适度人口与最大限度人口的本质区别。他论述道:“到目

6、前为止,经济学家们仅仅争论最大限度人口。然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更为重要的是探讨最有利的或最适度的人口密度或适度的人口密度。”他给适度人口下的定义是:“人口达到其数量稍许增加就会导致繁荣不在增加,而是减少的那一点。”,上述的埃德温坎南和克努特 威克塞尔的观点大都没有考虑经济适度人口变化的条件,基本上属于静态经济适度人口3理论。最早注意的经济适度人口变化条件的被认为是H西季威克(H.Sidgwick,18381900),他在阐述土地与劳动比的关系时指出,当土地与劳动比增长到一定点后,劳动生产率会趋于下降,人均收益的最大点是与技术状况、资本积累和知识进步等因素相联系的。西季威克的这种观点被认为是为动

7、态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前提。,早期的经济适度人口学说是继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之后,为适应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一种人口经济理论。经济适度人口学说在20世纪2030年代的欧洲已经相当流行,并已经成为控制人口增长的理论依据,为人口经济思想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从思想渊源上说,在20世纪上半叶,埃德温坎南和克努特 威克塞尔等人已经考察了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的核心问题,并基本上建立了理论框架,但它假定人的知识和科学技术等条件不变,对人口数量和生产效益等因素做静态分析,因而只是一种静态的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缺乏一定

8、的科学依据。,第二节 早期经济适度人口学说 经济适度人口的概念由来已久,可以说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讨论过剩人口或过少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学者们都承认这一命题,至少是默认。经济适度人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由埃德温坎南(Edwin Cannan)和纳特威克塞尔(Johan G.Knut Wicksell)形成了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坎南作为早期经济适度人口论的代表人物在1888年出版的初级政治经济学中指出,正如某种产业有一个最大收益点一样,在整个产业中也必定有这样的最大收益点。如果人口数量不足,则全部产业总收入没有达到这一点,就要低于可能获得的最大数量,其措施是适当增加人口;反之,如果人口增加

9、过大,其收益减少,要适当减少其人口。,坎南认为产业获得最大收益时的人口为经济适度人口。这种理论在他1928年出版的财富论中有比较完整的表述。坎南认为,衡量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要看它对农业收益的影响,还要看它对全部产业收益的影响;在一定时间里,人口增长会使农业收益减少,工业收益增加,但只有农业收益的减少额超过工业收益的增加额时,才会使全部产业的收益减少。他指出,在任何一定时期或者说在人的知识和各种条件假定不变,当劳动的增加在达到“最大收益点”以前,收益会呈现递增趋势,但如果超过了“最大收益点”,收益便出现递减趋势,他认为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就是最适宜的人口。,对于经济适度人口是否不

10、变的问题,坎南在财富论中指出:“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如果假设无论是整个产业,还是一种产业,最大收益点是长久固定不变的,那时极其荒谬的。随着知识的进步和其它条件的变化,最大收益点的位置是经常变动的。”因而其经济适度人口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坎南关于经济适度人口随着最大收益点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在他发表的生产与分配理论的历史一书中也加以论述。他说:“产业的收益停止增加开始递减的最大生产率之点,经常随着知识及其它条件的进步而不断变动。这种变动一般是朝着和这个时候最大可能的生产率和一致的增长人口的方向进行。”,瑞典经济学家和纳特威克塞尔(Johan G.Knut Wicksell)也是早期经济适度人口的

11、主要代表人物。他在1910年发表的论适度人口中最先使用了“适度人口”的概念,阐述了经济适度人口的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有适度的人口规模和合理的人口密度,应该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程度来考察,特别要考察工农业生产能力和供养能力;在一定时期内,能为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潜力允许达到最大生产率所容纳的人口,就是经济适度人口规模。,威克塞尔在分析一个国家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影响时指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产生两种相反的趋势。一方面,当人口增长时,人口数量增多,人均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会相应减少,按人口平均的劳动生产率也会降低,从而使人均收益下降。并提出人口增长会使收益递减的“规律”

12、不仅适用于农业,也适用于工业,虽然在短期里工业有可能收益递增,但从长期来看工业生产仍然是收益递减。另一方面,一定的人口又是社会分工的前提,人口增长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劳动分工,进行更有效的合作和协作,会出现更好的工农业生产组织,由于规模经济法则的作用带来收益递增,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正是这两种相反的趋势,或者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相互抵消时,平均劳动生产率成为最大,从而带来最大福利,这时也就达到了经济适度人口规模。,同时他认为经济适度人口规模的适度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因为各种新的发现和发明、科学技术知识的进步,都会使工农业生产能力提高,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因而适度人口规模往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13、而变动的。他在探讨达到理想人口密度和适度人口规模的途径时指出,要实现适度人口,必须节制生育,降低人口出生率,使出生率和死亡率保持平衡,同时还要使人口密度趋于合理;只有人口缓慢增长或静止增长,公共福利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威克塞尔的经济适度人口概念是静态性的,他试图把概念动态化,但以没有充分理论化而告终。,继坎南和威克塞尔之后,英国人口学家A.M.卡尔-桑德斯(A.M.Carr-saunders)较系统地阐述了经济适度人口。他认为,人口适度数量的标准是经济标准,“可根据以确定可取人数的唯一验证是以提供每人平均收入为基础的”。判断人口适度数量的标准是经济标准,是因为人口往往是受经济条件决定的。一个

14、国家人口的适度数量受所处的自然环境、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工农业生产所提供的产量和供养人口的能力等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卡尔-桑德斯在论述人口与经济关系时提出了适度人口密度的理论。他所说的适度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人口在所支配的环境范围内,达到居民获得最好生活水平的人口密度。,他指出,在考察适度人口密度时,要考虑到环境、使用技术的程度、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因素,能够“提供按人平均最大收益”的人口数量。这个人口数量是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他还指出,理想的人口密度取决于应用技术和知识的程度。这就是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的增长,适度人口的数量是可以增加的,人口的适度密度是可以提高的。在

15、谈到人口的适度密度与过剩人口问题的关系时,他指出,出现过剩人口是因为生产方法没有改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适度密度不能保持,人口增长超过了适度密度。同时他认为劳动力的失业现象不是由人口过剩而是由人口过密造成的。实际上他忽视了人口过剩和人口过密都是表面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早期经济适度人口学说是继马尔萨斯人口经济理论之后适应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与经济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一种人口经济理论。坎南、威克塞尔等提出的经济适度人口学说把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率以及人均收益等联系起来,为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是研究经济适度人口,假定人的知识和科学技术等条件

16、不变,对人口数量和生产收益量等因素做静态的数量分析,因而只是一种静态的经济适度人口理论。它没有用社会生产方式来考察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是把人口变动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因而缺乏应有的科学依据和正确的理论基础。然而,在研究最优人口经济效益,分析人口变动和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最优比例关系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现代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现代经济适度人口学说 与早期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相比,现代适度人口学说的领域扩大了,确定经济适度的标准也随之变化,从原来的“收益”变为人均产量或人均收入。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经济适度人口理论从静态经济适度人口理论向动态经济适度人口理论2过渡。所谓现代经济适度人口论3是指20世纪中叶以来的经济适度人口论。,法国人口经济学家阿尔费雷德索维(Alfred Sauvy)是现代经济适度人口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人口通论中阐述了经济适度理论。索维所说的经济适度人口是指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的,即最高的按人平均产量和收入的人口,也就是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的人口。一方面,他考察了人口规模变动和经济进步的关系,建立了经济适度人口模型。在实际分析中,他把边际生产率和人均生活水平最高点的人口看作经济适度人口,以人均产值最大化为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