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创新设计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92张ppt)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688501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创新设计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9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创新设计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9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创新设计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9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创新设计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9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创新设计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9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创新设计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9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创新设计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92张ppt)(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3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4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以A族和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2元素“位置、结构、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 3元素的综合推断。,一、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 的递增而呈 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原子 的结果。,原子序数,周期性,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3具体表现,依次递增,依次增大,相同,依次增加,增多,1,8

2、,相同,逐渐减小,逐渐增大,1,7,4,1,逐渐减弱,逐渐增强,逐渐增强,逐渐减弱,结合碱金属和卤素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哪些事实可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提示 通过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越容易置换出氢,说明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说明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另外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也可以比较。,(2)通过哪些事实可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提示 通过与氢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或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来比较。越容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

3、化物的酸性越强,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另外通过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也可以比较。,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对于一个原子:原子序数 。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 相同的元素按 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共有 个横行。把不同横行中 相同的元素按 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共有 纵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中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序数,7,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18,(2)周期,2,8,8,18,18,32,2,10,18,36,54,(3)族 主族:由 元素和 元素共同组成的族(第18列除外),短周期,长周期,A,A,A,A,A,A,A,副族:仅由 元素组成的族(第8、

4、9、10列除外)族:包括 三个纵列。 0族:第 纵列,该族元素又称为 元素。,长周期,B,B,B,B,B,B,B,8、9、10,18,稀有气体,(4)分区 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 与 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的分界线。 各区位置:分界线左下方为 ,分界线右上方为 。 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 的性质,又表现 的性质。,硼、硅、砷、碲、砹,铝、锗、锑、钋,金属元素区,非金属元素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5)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 族到 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镧系: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

5、素镥共15种元素。 锕系: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 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轴(U)以后的各种元素。,B,B,6,7,元素周期表在科研、生产等方面有哪些指导意义?提示 (1)科学预言方面的意义在于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2)对工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在于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3)对探矿有指导意义的是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三个”规律 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一看电子层数:同主族元素的微粒,电子层数越多,半 径越大;二看核电荷数:在同周期中的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半 径越小;三看电子数

6、: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电子数 越多,半径越大。,“三角”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三角”规律若A、B、C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如右图所示位 置,则有关的各种性质均可排出顺序(但D不能参与排列)。(1)原子半径:CAB;(2)金属性:CAB;(3)非金属性:BAC。,两条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合价规律(1)从元素周期表归纳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小于8)的一定是主族元 素。最外层有1个或2个电子,则可能是A、A族元素, 也可能是副族或0族元素氦。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 周期。某元素的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则该元 素位于第3周期

7、。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 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2)从元素周期表归纳元素化合价规律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且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O除外),其中氟无正价。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绝对值之差为0、2、4、6的主族元素分别位于A、A、A、A族。,我的闪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为“七横七周期,三短三长一不 全;十八纵行十六族,七主七副一一0”。从左到右族的分布:A、A、B、B、B、B、B、B、 B、A、A、A、A、A、0。0族原子序数He 2,Ne 10,Ar 18,Kr 36,Xe 54,Rn 86。同周期第A

8、和第A原子序数的差值可能为:1、 11、25。,必考点39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典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与盐酸反应最慢。(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大于NH3H2O,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大于N,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仪器A的名称为_,干燥管D的作用是_。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

9、、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 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加_、B中加Na2CO3、C中加_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 _。,解析 (4)由题中所给药品可知可用Na2S与氯气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因为无加热装置,所以只能选择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5)由B中药品Na2CO3可知,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所以A中加入硫酸,B、C装置中加入相应的盐。 答案 (1)钾 铝 (2)不合理,用碱性强弱比较金属性

10、强弱时,一定要用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NH3H2O不是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3)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4)浓盐酸 KMnO4 Na2S S2Cl2=S2Cl (5)硫酸 Na2SiO3 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方法很多,但也不能滥用,有些是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如:通常根据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难易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得、失电子的多少。通常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的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强弱,而不是根据其他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来判断。,【应用1】甲乙丙丁戊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

11、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的单质能从丁的硫酸盐溶液中置换出丁的单质B金属性:甲丙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丙与戊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发生的反 应,不能证明丙和戊的金属性强弱,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意在考查考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丙、丁、戊分别为Li、Be、Na、Mg、Al。钠与硫酸镁溶液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2NaOHMgSO4=Mg(OH)2Na2SO4,A项错误;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甲丁戊,由于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氢氧化物碱性越强,故氢氧化物的碱性;丙丁戊,通过反应N

12、aOHAl(OH)3=NaAlO22H2O可以证明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铝元素强,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必考点40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微粒同周期元素的原子或最高价阳离子或最低价阴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NaMgAlSi,NaMg2Al3,S2Cl。 2同主族元素的微粒同主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逐渐增大,如LiNaK,LiNaFNaMg2Al3。 4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Fe3Fe2Fe,HHBDC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D单质的还原性ABDC,解析 将四种离子分成阳

13、离子与阴离子两类,分析原子序数及离子半径。阳离子aA2、bB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ab,离子半径AD。再将其综合分析,因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A、B位于C、D的下一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bdc,离子半径AACD,单质的还原性BACD。 答案 C,以上规律对于原子、离子之间的半径比较均适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同周期中相邻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具有可比性,因测定依据不同。,【应用2】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

14、是 ( )。AXYZ BYXZCZXY DZYX,解析 根据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律推测原子和离子半径大小,这是正向思维。而此题是已知原子和离子半径的大小,要判断原子序数大小的关系,这是逆向思维。已知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递减。根据题意,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则X的原子序数小于Y的原子序数;Z和Y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则Z元素的原子序数大于Y元素的原子序数。由此得出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为ZYX。 答案 D,必考点41 “位构性”的综合判断与应用 1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只要记住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He2、Ne10、Ar18、Kr36、Xe54、Rn86),就可由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推出主族元素的位置。(1)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多1或2,则应处在下周期的第A族或第A族,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在第七周期第A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