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图的判读与归纳课件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88466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照图的判读与归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光照图的判读与归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光照图的判读与归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光照图的判读与归纳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光照图的判读与归纳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照图的判读与归纳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照图的判读与归纳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照图归纳与判读,1、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则是加上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形成的。 2、昼夜半球:被太阳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太阳照不到的半球为夜半球。处于昼夜半球交界处的带状区域为晨昏线。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为昏线。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解法指津】虽然光照图的图形变化多,但只要抓住光照图中“特殊点、线、面、角和方向”这些关键,就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上或南北回归线之间,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互余所在经线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

2、大(正午太阳高度);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依次递减;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交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切点: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纬线纬度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在经线一条是太阳直射经线(昼半球中间经线)、另一条是0点经线(夜半球中间经线) 极点无东西方向,只有南北方向;无地方时,无明显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致每年3月21日至9月23日,北极点为极昼,南极点为极夜。只在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晨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

3、晨线,昏线则相反 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晨昏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冬至日和夏至日,夹角达最大,为2326。和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出时刻,和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日落时刻太阳高度为0,日期分界线界线:0点或24点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理论上);沿地球自转方向,0点所在经线向东至180为今天;0点向西至180为昨天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为东半球,其西侧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其东侧为东半球。,昼、夜的范围、南、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若越向北,昼越长,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

4、北极圈出现极昼,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出现极夜,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只在每年3月22日或9月23日前后,南、北极点周围无极昼、极夜现象。并且南北极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相反的。,晨昏圈和地轴夹角晨昏圈和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变化范围02326 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俯视图地球逆时针转,南半球俯视图地球顺时针转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反之,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变大为东经度,经度变小为西经度,左图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2326N);此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南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至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至南极

5、点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各地的日出(落)时间最早(迟);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90)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的昼夜界线为晨线;次日则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极昼范围缩小(南半球的极夜范围缩小),北半球的昼变短夜则增长(南半球昼增长夜在缩短);右图则相反。,本图表示春分日或秋分日时的太阳光照图,北半球春分日,日期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纬度),此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全球各地的日出(落)时间都为地方时6时(18时),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的昼夜界线为晨线;次日则太阳直射于北半球,并开始在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如为秋分日,则日期为9月23日左右,次日则太阳直射于南半球,并在北极

6、点附近开始出现极夜现象。,极地俯视图:圆心是极点,所有纬线为同心圆,最外圆为赤道(要看是否昼夜平分)。经线为放射状直线,内虚线圈是极圈,外虚线圈是回归线,过极点在一条直线上的经线为经线圈,经度和是180。与太阳光线平行的在昼半球的经线为午线即地方时12时,相对的是24时或0时(即子夜线)。由极点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再确定图中两地的方向及经纬度,晨线或昏线,进而解决其它相应问题。类似的极地投影图还可以用1/2、1/3、1/4、1/6等图来表示,判读时要引起注意。 如右图中的AB线为昏线,BC线为晨线,ND线为正午线,NE线为子夜线。左图中的AB线为晨线,BC线为昏线,SD线为正午线,SE线为子夜

7、线。,矩形投影图:全球图中中央经线与两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晨昏线为直线,其最北端和最南端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12时和0时;横线为纬线,其中部的横线昼夜平分,则为赤道;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昼夜界线为晨昏线。如图AGB为晨线;为AHC昏线。,矩形投影图中晨昏线的判读是关键,晨昏线与极圈的相切、垂直或相交关系是基础,全球到半球、局部的空间思维是理解题意和解题的重要途径。、如上图中A、B、C分别是全球图、半球图、全球1/4图。,昼长即昼弧,夜长即夜弧,图中太阳直射于北半球,同一纬线圈上,北半球的昼弧长于夜弧即昼长于夜;南半球的昼弧短于夜弧即昼短于夜;赤道上昼弧等于夜弧即说明昼夜等长。,如图所示,

8、中心点0为极点,A、B两点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则A、B两点的昼长和夜长分别相等。若本图中心为北极点,且A点位于昏线上,B点位于晨线上,则反映出劣弧AMB为昼弧,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处于冬半年。,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4.判断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7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 9判断相对方向。 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 11计算区时(地方时)。 12计算昼夜长短。 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 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光照图考点设问角度归

9、纳,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A、搞清晨昏线产生的原因,B、掌握绘制晨昏线的方法,特点:(1)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2)移动方向:自东向西 (3)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与经纬线圈的关系(1)与经线的关系:在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间存在夹角(02326),随季节发生变化,二至时达最大。 (2)与纬线的关系:只有在二分日时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其它时间都会与地球上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相切的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A,按照下列左图所示昼夜分布情况,在右图中用阴影作出夜半球示意图,并标明A点的位置等,C、领会判别晨线和昏线的方法,D、推导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的运动:晨昏线的日变化

10、: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地球上某一点看来,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自西向东航行,感受到的昼夜变化周期比平时要短。,晨昏线年变化:由于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晨昏线也随之变动,从而引起各地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由于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得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在02326之间摆动如下图,图中AB线为晨昏线。,晨昏线的应用:,(1)确定自转方向,(2)确定东西经,(3)确定地方时,(4)确定日期和季节,(5)确定直射点位置,(6)确定昼夜长短,(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8)确定极昼极夜范围,例1

11、:读“北极为中心的投 影图”,图中虚线表示回 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 线,黑粗线OE和OF为日期 分界线,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 的地理坐标是 ;(2)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B,(1)2326N和135W。 (2) 6月23日5时。,N,(3)图中表示晨线 的是 弧,用阴 影画出夜半球的范围。 (4)图示出现时间, 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 候特点是 , 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 的表层洋流流速较 。,B,N,例2:图6中的两条虚线, 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 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读图6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 B8日8

12、时 C7日8时 D8日4时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1. B 2. A,读图1,一艘由大平 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 过P地(图中左上角) 时,一名中国船员拍 摄到海上落日景现, 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 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 (北京时间)。据此 判断68题。 6该船员拍摄照片 时,P地的地方时为 A 22时 B 14时 C 20时 D 16时,6.C,7拍摄照片的当天, 漠河的夜长约为A 16小时 B 14小时 C 10小时 D 12小时 8该船即将进入A 巴拿马运河 B 麦哲伦海峡 C 德雷克海峡 D 直

13、布罗陀海峡,7. A 8. B,(2006年试题)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1,回答35题。,3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A B C D,提示:摩尔曼斯克位于北纬69,是北极圈内的最大城市,俄罗斯的不冻港。,答案B,解题思维过程,3月21日全球均6点日出, 昼夜等长,此后北半球昼渐 长,日出时间逐渐提早 地到3月30日即0点日出, 进入极昼,应在北极点附近; 地自3月21日后白昼渐长, 至5月初进入极昼,应在北极圈内; 地在6月22日这一天昼长24小时,以后开始变短,在北极圈上; 地在6月22日前后昼最长,但也不过18小时多,未出现极昼现象,故在

14、较高纬度,不到北极圈。,4地位于A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副热带高压带D副极地低压带,提示:3月21日到6月30日白昼增长,故不会在南半球,排除A;有长昼现象,达18小时多,故不会在低纬度和副热带高压带,排除B、C。因此判断在副极地低压带,正确选项为D。,答案D,58月23日 的昼长约为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提示:与8月23日太阳直射点相同的一天应在4月22日左右,这两天的昼长相同。从图上可看出4月22日左右的日出时刻在2点,说明昼长20小时,推论8月23日昼长也是20小时。故C为正确选项。,答案,(2007全国卷)图4表示北半球某区域。a为纬线,b为晨昏线。b线中M点纬度值最大,N、P两点纬度值相等。回答1011题。,10M点的纬度最低为A71.5N B66.5NC61.5N D56.5N 11若Q、R两点相距60个经度,且R点为30E,图示区域为夏半年。此时北京时间为A6时 B8时 C18时 D20时,答案9. 1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