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两天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688178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前两天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前两天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前两天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前两天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前两天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前两天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前两天复习——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及解题方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少考生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文言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掌

2、握常见的解题方法,文言文阅读,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1. 实词理解: 答题技巧: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注意联系该词所在的句子前后一两个句子来理解),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先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

3、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3、断句 答题技巧: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才可动手把句断。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

4、地方断句。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

5、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不点断。,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

6、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是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是被动句式。,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还有以下固定句式: 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固定句式。,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

7、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常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很多句子在形式上往往是前后对照或对称的,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找名词(或代词),二、找虚词,定句读,三、对话、引文定句读,一、前提: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五、依总分,定句读,二、巧用方法先易后难,四、据修辞,定句读,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文言断句步骤及方法,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4.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

8、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注意联系全文。,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5、翻译题: 答题技巧: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读不通的情况下考虑是否有倒装句的情况。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