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87997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近代指的就是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一时期。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入主要体现在思想上的嬗变。,一、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前后),背景 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 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 林则徐等人提倡“经世致用”思潮 英国坚船利炮的惊醒作用,编译西书,了解外情:林则徐的四洲志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的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内容,作用,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 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

2、步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年代 ),背景 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太平天国等人民运动兴盛;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暂时“和好”,内容,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概括来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理论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华夷之辨、道器之辩、义利之辩。 从表面看是两派的辩论,其实质就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碰撞,这其中有冲突,但最终还是融合了。,三、维新变法思想 (19世纪90年代 ),背景 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洋务运动破产

3、,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深重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内容,以进化论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武器 提倡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 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作用,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主义行为。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四、三民主义,背景 维新变法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受挫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工具民族危机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内容,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4、平均地权” 孙中山将这一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作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民的重要理论指导。,五、新文化运动,背景 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内容,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作用,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收到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面否定和西方文化全面肯定的绝对化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