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正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7906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正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正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正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正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正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正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正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正版正版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暴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本质及其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与古典经济学理论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的理论 来源。(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 最初动因: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以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 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 。 修改、出版阶段。诞生的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3)实现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2、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它不仅使劳动 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在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4)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 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 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政 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 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确立了

3、政治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所以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 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 的意义。 2.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商品理论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物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 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交换价值: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即交换价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劳动的二重性 A.形式上各不相同

4、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B.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D.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却是唯一的,那就是抽象劳 动。 E.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 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 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

5、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 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无需经过专门学习与训练,每个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称为简 单 劳动。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才能从事的劳动,称 为 复杂劳动。在同样时间时,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2)货币理论 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产生: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必然结果。 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货币含义: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价值规律理论 地位:在马克思看来,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

6、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 相等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作用: A 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 资源的浪费。 B 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私有制条件 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C 实现优胜劣汰。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4)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 马克思

7、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 产物。 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 科学。 马克思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 趋势。3.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剩余价值的生产 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 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工人在剩余劳动时 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 值。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就是

8、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叫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 率 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剩余价值的实现 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 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 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殖,再回 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

9、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 定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3)剩余价值的分割 产业工人创造的价值要在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 农业雇佣个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4)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生产的实 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 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基本内容 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

10、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余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 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 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 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它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爆发。 ) 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的生产周期:一般包括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四个阶段。 经济危机给生产带来的破坏,使社会

11、化生产所需要得比例关系强制性的得到调整,从而 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进行下去。但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再次爆发。(2)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 根源 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二、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1.凯恩斯革命 (1)内容 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大规律,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

12、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最终会导 致经济危机。 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2)影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程度地为 西方国家所奉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3)实质: 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 需要 目的是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作用是有限的。 (注意: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产生后

13、,国家干预不再被认为仅仅是一种临时的应急措施,而 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保证。 ) 2.新自由主义 (1)产生的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局面,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无力解决。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这使主张国 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促进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兴起。 新自由主义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思想。资本主义国家 “滞涨”现象出现后,它有了较大市场并获得迅速发展)(2)基本主张 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

14、小化、市场自由化 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 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3)影响 新自由主义在一段时期内,他们一些政策主张对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过 一定影响 但他们所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进入 20 世纪 90 年 代以后,其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 (注意: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也称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总体上主张非调控化、私有化、 福利个人化)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1)美国模式 主要特点: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 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

15、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 争压力大。 形成原因: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其传统的自由主义和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 “滞胀”等因素的影响。 评价:优点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缺点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其他与美国模式相似的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2)德国模式 主要特点: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形成原因: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评价:优点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 盾,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缺点无处不在的社会

16、保障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其他与德国模式相似的国家: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3)日本模式 主要特点: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 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 形成原因: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自然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儒家思想 等因素的影响。 评价:优点政府主导明显,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缺点易于形成官商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其他与日本模式相似的国家: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4)西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模式的相同点(上面三个模式的共性) 都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 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5)西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模式比较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