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博仁发展心理学习题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87806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博仁发展心理学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09年博仁发展心理学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09年博仁发展心理学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09年博仁发展心理学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09年博仁发展心理学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博仁发展心理学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博仁发展心理学习题(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Tel:01058808856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京师大厦)9318,2009年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简答题和综合题,沃建中 北京师范大学 E-mail:,一、简答题,1.请简要回答母亲所处的环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参考答案:(1)化学物质对胎儿的影响。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正在越来越多地危害胎儿。某些化学物质可能损伤遗传物质本身;另一些虽然不损伤遗传物质本身,但影响发育中的胎儿。那些可能损伤遗传物质本身的化学物质,其中有一些是硫化物(主要是二硫化物);还有二氧化硫,它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硫酸氢盐,一种食物防腐剂;,以及一些种类的头发染料。另一种情况就是孕妇暴露

2、在某些化学物质下,使发育中的胎儿受损伤。(2)辐射对胎儿的影响。日本广岛核爆炸事件后出生的婴儿的情况,是核辐射对人类胎儿的灾难性损伤的最好见证。X 射线和其它射线也会损伤胎儿,即使治疗剂量的射线也可能伤害胎儿。似乎没有绝对安全的辐射水平,甚至自然射线的各种水平也会引起问题。如太阳光线,由于对地球不同地区照射强度不同,也会使某些地区婴儿的认知发生影响。(3)高空飞行对胎儿的影响。许多专家认为,妇女在怀孕的最后三个月不应乘坐飞机高空飞行。,其主要原因是害怕孕妇在高空缺氧的情况下患高空缺氧症。严重缺氧会伤害腹中的胚胎或胎儿。据一些调查表明,长年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妇女,当她们的小孩出生时很容易患各种慢性

3、缺氧症。 2.婴儿的气质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可以变化的?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婴儿的气质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气质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其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气质是变化最为缓慢的个性心理特征。但是,气质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观察和研究都发现,婴儿“天生带来”的活动或行为模式是可以改变的。,这是因为,其神经系统和心理活动都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其发展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先天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并进而表现为气质发展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 (1)婴儿气质发展的稳定性采用几种客观手段观察、测量和评估新生儿

4、的活动性和哭的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婴儿气质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俗话所说“禀性难移”即是指气质的稳定性而言。 (2)婴儿气质发展的可变性气质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其在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作用下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点近年来已被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所证实。刚出生时比较急躁的婴儿,在第2、3年里比不急躁的婴儿更易转变为抑制型婴儿。 3.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1)游戏在这一时期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2)幼儿期儿童的言语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着,这使儿童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或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并有效

5、地影响他人,也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3)幼儿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但是,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同时,幼儿最初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社会性进一步发展。幼儿能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按成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同伴或成人相处。 4.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发展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首先,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的一部分。,儿童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同时在集体中占有一定地位,受到同伴的赞许和尊重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有益于儿童的发展。 其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

6、会。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怎样对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怎样对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对等竞争与合作,怎样处理个人与小团体的关系等等。 再者,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例如,儿童常从同伴那里获得一些不便或不能从成人那里得到知识和信息。在同伴集体中,,当发生规范冲突时,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也得益于同伴集体。同伴既可以给儿童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为儿童与他人比较的对象。儿童在将自己与同伴比较的过程中形成对自我的评价。 此外,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5.试比较维果斯基与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1)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

7、-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和动物不同的高级心理机能。他进一步探讨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实质。他认为人类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和教育作用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机能发展的过程。同时,他着重研究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并提出恶劣以下三个重要的思想:第一,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第二,提出了“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第三,提出了“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思想。维果斯基是智力发展内化学说的最早提出者之一。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心理发展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最有影响的心理发展观。他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

8、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第二,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路线;第三,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3)维果斯基和皮亚杰都注重个体内外交互作用。前者更注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后者主要强调个体对外部信息主动的建构。前者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后者提出了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两种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4)对教学实践的启示: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启发我们要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同时要探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皮亚杰的理论启

9、发我们要对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建构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儿童所处的不同思维阶段来设计教育训练活动。 6.比较华生的心理发展观与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参考答案:首先,两种心理发展观的实验范式不同。华生认为心理本质是行为。心理、意识被归结为行为。各种心理现象也只是行为的组成的因素或方面,而且可以用客观的刺激(S)反应(R)术语来论证的,其中包括作为高级心理活动的思维。,在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中,与华生的刺激反应心理学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行为。华生S-R心理学认为,发生反应而指不出其刺激时也假定有刺激物的存在,只要实验者想出办法就能找出这些刺激。斯金纳把这种行为反应称作应答性行为。而在

10、发生时看不到刺激的行为反应称作操作性行为。其次,两种心理发展观强调的重点不同。华生的发展心理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斯金纳的理论体系强调强化的作用。,在斯金纳看来,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他认为,只有了解强化效应和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就能随意塑造出一个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的行为。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即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是易于消退的。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教育者要及时强化希望在儿童身上看到的行为。 7. 皮亚杰是如何用生物适应的观

11、点解释认知发展的心理机制的? 参考答案: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题曲的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但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顺应、平衡、适应、组织是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1)同化。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同化的概念不仅适用于有机体的生活,也适用于行为。 (2)顺应。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皮亚杰认

12、为,同化和顺应并不是彼此分离的两个独立过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同一个智力活动中常常包含着两个过程,只是在某些活动中可能同化占有支配地位,而在另一些活动中可能顺应占有支配地位。 (3)平衡。皮亚杰认为,平衡是个体保持智力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潜藏在个体发展背后的一种动力因素,当某种作用于儿童的信息不能与其现有的智力结构相匹配时,就会引发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其内部感受是一种不协调、不满足感、儿童会努力克服这种消极感受,以恢复旧的平衡或建立新的平衡。儿童就是在这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了智力的发展。,(4)智力发展的具体机制。当智力结构处于平衡状态中的儿童遇到新的

13、信息时,由于新的信息与原有智力结构之间存在着差异,就会出现不平衡状态,儿童会试图克服这种不平衡状态。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就是通过这种不断地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运动中获得发展的。 8. 简述儿童对权威的认知发展。 参考答案:达蒙用一个社会两难问题研究了儿童对权威的认识,其结果显示4岁儿童不把权威当成外部的,他们把权威的要求与自己的需求看成是相同的,从5、6岁开始,权威被看成是有“必须服从的内存权力”,因为权威具有完全的优势,,较强的社会或身体力量或状态。大约在8岁,儿童出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看法,认为权威是一种相互关系,应该服从权威人物,因为他对儿童有所帮助。到9岁,儿童信为服从权威基本上是自愿的

14、和合作的,权威和地位低的人具有相同的权利,但前者对后者的幸福负有责任。到11或12岁时,儿童认为权威关系是完全合作性的,是由一致成同意建立起来的,并和特殊的情境有关,在接受某人为权威时,除了需要特殊的能力和知识外,还要考虑情的要求。,9. 简述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 参考答案: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过高的自我评价与过低自我评价都会导致严重的情感损伤或不良的行为。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a 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增高。儿童逐步减轻对仓促评价的依赖性,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能力在不断发

15、展。 b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c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值得注意的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进行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表里一致,谦虚,热情,诚实等)仍然不多。 d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e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10. 简述青少年自我同一性性的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1)基本概念: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提出的,他认为青年期(12岁到18岁)的主要心理发展任务之一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防止同一性

16、扩散,体验忠诚的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同一性只发生在这一时期,同一性的的发展是贯穿整个一生的课题。 (2) 青少年要完成自我统合需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整合,a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b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c角色实验对消极认同;d成就预期对工作瘫痪;e性别认同对性别混乱;f领导的极化对权威混乱;g思想的极化对观念混乱。,(3) 青少年刚迈入青春期,没有能力持久的承担义务,要做决定的事物太多太快,故千方百计延缓承担义务,避免认同提前完结内心需要,这个过程一般较痛苦,但它会促进整合。 11.结合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特点,谈谈你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参考答案:注意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特性或品质,这些特性和品质是: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范围、分配和转移等。在教学过程中,小学儿童的注意的各种特性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1)注意集中性的发展特点及其教学建议,略(2)注意的稳定性的发展特点及对教学的建议(3)注意的范围的发展特点及对教学的建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对教学建议。 12.简单说说成人期的发展任务理论。 答案提示:(1)埃里克森的观点,略。(2)莱文森的观点,略。(3)和威格斯特的观点,略。 13.谈谈影响成年人认知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提示:可以从社会历史因素、职业因素等方面进行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