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语文教学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7157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语文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湘教版语文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湘教版语文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湘教版语文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湘教版语文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语文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语文教学反思(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 祖国啊,我属于你这篇文章是歌颂祖国的诗歌,课堂教学不足的原因:1、对诗歌知识的讲解太少,学生“无章可循” 。诗歌讲究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意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学生到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的。我在教这首诗歌的时候把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分析得“头头是道” ,学生似乎也“心服口服” 。表面上看起来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融会贯通,其实学生对这样写的原因并不很清楚,更不用说换一种说法去写了,怎么看都觉得还是原文写的妙。2、学生的品行和身体并没有一起成长,老师没有起到模范作用。现在,八荣八耻歌可以说人人都会唱,但真正心中有爱,行动上又能落实的学生又有几个学生呢

2、?我们在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让他们的身体和品行一起成长了,我实在不敢苟同。看看吧.口中唱的是一套,做的却又是一套的人大有人在,对祖国的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形象可感的语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还谈何有感而发呢?3、学生对诗歌的练习少,没有兴趣。长期以来,我很少在诗歌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平时的诗歌教学也多以朗读、欣赏、品味为主,再加上有些诗歌晦涩难懂,学生很难从诗歌中找到适应自己的那份感觉。2 江山如此多娇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知道祖国山河壮观、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由此唤起保护自然的意识。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综合实践课相关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旅游的经历

3、或查找的资料,让学生从他们家带来各地旅游的风光照片、地图等等介绍祖国山河,然后通过各种活动,如唱歌颂祖国的歌曲等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令人担心的是很多孩子们这方面的知识面狭窄。语文、数学、英语之外的东西知之甚少。3 中华巨龙本课是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上课伊始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让学生欣赏我在长城上拍摄的照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解字词,然后

4、让学生再读课文,我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合作探究,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并通过“小记者采访站” 、 “齐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 短文两篇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在每个步骤中兼顾两篇文章,因为篇幅比较短,减少了环节同时也夯实了知识的掌握,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而且在“我来品” “我来演”环节学生也有了选择的余地,更容易充分展现个性。5 古诗二首一、 解诗题,识作者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要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

5、景,知道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二、看注释,说诗意当代和古代使用语言的习惯差别已经很大了,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本来就很差,所以疏通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关键字词的讲解尤为重要。对古诗词中关键字、词的正确理解,是理解诗中情感意境的基础,是学好古诗词的前提,特别是对初学者激发浓厚学习兴趣和古典文化积累起着重要作用。6 孔明借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堂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于是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以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教学中以品读体会为主,采用想一想、议一

6、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的语文综合素质。7 放风筝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了“我”和哥哥到体育馆放风筝的故事。全文一共有 4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将“我”和哥哥拿着风筝来到体育馆。第二自然段讲到体育馆放风筝的人很多。第三自然段:“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了天空。第四自然段:天空中五颜六色的风筝越来越多,非常美丽。插图描述了天真活泼孩子的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一起兴高采烈的放风筝,以及放风筝时所看到的热闹的情景和各式各样的风筝再天空争奇斗艳的情景。课前准备:放风筝是学生喜欢并且熟悉的活动。于是我提前一节课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去体

7、验一下放风筝的乐趣。学生显得有极大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开始新授课文。第一自然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学生能很快地回答问题并理解第一自然段。在讲读时课文时,我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放风筝的过程。再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学习第二段,主要是人多风筝多,学会按顺序看图。让学生读后找出能体现风筝多人多的词。如人可真不少,三个一群,俩个一伙有的有的等说明人多。各式各样、有有等说明风筝多。按顺序观察图,排列出“蜻蜓“没飞上天空之前空中已有的风筝。然后让学生默读第三段。标出句序。画一画我和哥哥放风筝时,动作的词语。在找出词语之后,再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进行。在这个环节,学生不会寻找动词。哪些属于动词

8、,生不理解。于是我让学生找一找“我”和哥哥在动的词语。在我的帮助下,学生能找出个别。再让学生进行演示,由于之前有放风筝的经验,学生在演示的时候,其他学生读句子,演示的学生根据句式演示,比较到位。我再提问:那我们把放风筝的句子顺序换一下可以吗?我出示打乱顺序的第三自然段,请生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就能明白:这不能换,换了顺序句子就读不通了。在理解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再提问:图上画的和文中那句话相一致?全段围绕那句话写的?按句序读。可以用多种方式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表达顺序看图读第一句。想象读第二句。重点读第三句。有语气读第四句。学习四至六段主要是让学生积累词语。在第七段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围绕

9、中心说一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当然还要借助各种图片,帮助学生进行想象。“蔚蓝色天空”“鲜艳”“随风飘荡”等词语比较抽象,通过 PPT 帮助学生建立起表象和美感!8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本课设计我简化了小说情节的分析过程,把重点放在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阅读和写作上,结合学生对文本人物的分析,我适当的加入学生作文示例,让大家在对比中寻求到写作的方向,并安排了激情创作,学以致用。整体看来,效果还不错。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今后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恰如其分地利用媒体

10、资源,创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平台,提高教学效率。9 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史沫特莱的“中国儿子”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以“成长的经历”为主题,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本课讲述了美国战地记者史沫特莱深入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采访时,与她的中国儿子沈国华结下深厚情谊的故事。 课文选取了:生活上的细心照顾,战场上的全力掩护,分别时的抉择,和再回首已是永别,沈国华已牺牲在战场上这四个具体事例。赞颂了史沫特莱和沈国华之间的深厚情谊,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很强的好

11、奇心和探索欲望,但他们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准确体会一些词句的韵味,及蕴含在字里行间情感的能力还有欠缺。10 表哥驾到秦文君的作品表哥驾到入选二期课改新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我们的孩子对秦文君的作品和写作风格都相当熟悉,她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作品脍炙人口,在孩子们中间广为流传。作为教师,缺乏这方面的阅读经验,难免和学生之间产生一条理解上的鸿沟。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我在这堂课的导入部分设计了一个交流的环节,让孩子们说说平时在家里听到父母唠叨自己最多的一句话。这是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交流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共同心态。这个话题一抛出来,很快

12、引起了孩子们热烈的反响,他们滔滔不绝,举手发言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在接下来的梳理课文结构部分,我按照设想让学生将这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愿意是通过四个部分的划分,来引导学生思考“我”对表哥的复杂感情变化的过程,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但是,在划分段落方面,孩子们的思路有些不够清晰,因此在这个环节耽误了太多的教学时间。由于上一个环节的失误,影响了我整堂课的教学进度。所以,在第三个环节理解归纳部分,我简单地设计了几个问题例如“文中的大姨和妈妈两位母亲具有什么共同点?”和“表哥驾到为什么使我涌起一种男儿掉泪的悲怆?”两个问题难度很低,孩子们很快就回答上来,算是一笔就带过了。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是作品特色

13、语言的品味。由于时间限制,也大大缩短了过程。当孩子们觉得意犹未尽的时候,下课的时间已经到了。纵观整堂课,我在教学设计与生成的差异上考虑欠周到,把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花在了课文结构的梳理上,这其实是一种很不科学的做法。今后的备课应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不要将自己的教案生搬硬套到课堂上,课堂的控制力和应变能力都有待加强。11 同学,请大声点同学,请大声点这篇课文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两位曾经给过“我”诚心帮助的老师,他们用“同学,请大声点”这句话,鼓励“我” 打破心灵中自闭、沉默、害羞的屏障,给“我”增添了勇气和自信,从而完成了人生重要的转折,文章字里行间里充满着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同时,对

14、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也是最好的教育机会。12 窃读记第四单元窃读记通过“我”放学后急忙跑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偷偷看书时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表达我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在教学时,我抓文章的中心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学生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仅局限于快乐与惧怕。为此,我引导学生除了书本上谈到的感受,在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窃读的滋味。比如,长时间的站着会觉得怎样?一点拨学生都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说窃读的滋味。如一本书要换几个书店才能看完,看书时还要察颜观色,心累。饿着肚子看书的滋味。学生谈得都很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让学生联系生活

15、实际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摘录些教学片断:摘录些教学片断:1.1.仿写片段:师:作者爱读书,要窃读,怎么办?想了这样一个妙招:换另一家书店接着找书看。但每次放下书,心情一定糟糕透了,走进另一家是的心情又会怎样?那一家一定会找到那本书吗?我们来想象下:我跨进另一家书店,急切地寻找那一本书。哦,它在这,还没有卖光,真是()。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我(),( )。师:找到书时欣喜若狂,没找到自然情绪低落,同学们的想象非常符合一个爱读之人的心情。2.2.补白写话: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盆大雨越高兴(课文原文)师:为了躲避书店老板的驱逐,小英子要窃读成功,还会找这样的借口。小英子高兴地喊

16、着:大些,再大些,大得让我( )。我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走进另一家。可是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后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上面只是课堂中的两个片段,这篇文本作者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方面非常细腻、真实,但窃读的内容又有点远离了班中同学的生活,文中的表达内心活动的细腻描写,是教学难点和重点。这单元的文章首先要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在网上专门去搜索了有关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在教学设计中归纳文意中实践。13 隔窗看雀这节课上,学生们由看雀引发对文章层层深入的思考,入情入境地读书,扎实有效地练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记忆和收获。而我也收获了更多。我引导学生走近雀、认识雀、理解雀、敬重雀,层层剥笋地认识了麻雀的形象;用自主、探究、品读、感悟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尤其是,我把作业引进了课堂,通过扎实有效地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落实了语文高效课堂,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当然,课堂是一门永远充满的遗憾的教学艺术,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