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687023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二章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引言 2.2 输入/输出时间函数(微分方程)描述 2.3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描述 2.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2.5 系统框图及其化简方法 2.6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7 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复习拉氏变换及拉氏反变换,2.1 引言,1.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定义:是对实际物理系统的一种数学抽象广义理解:揭示控制系统各变量内在关系的数学解析表达式或图形表示,2.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分析、校正、计算机仿真控制系统,4常用数学模型表达形式: 时域: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 复域: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 频域:频率特性,“三域”模型及其相互关系,5.

2、由数学模型求取系统性能的主要途径,2.2 输入/输出时间函数(微分方程)描述,列写线性系统微分方程 目的:确定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时间函数关系方法与步骤: 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2)从输入端开始,根据基本的物理或化学定律, 按信号传递方向列出元件的微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写出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4)整理,与输入有关的放在等号右面,与输出有关的放在等号左面,并按照降阶次进行排列,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F 、y,3)消去中间变量,可得系统微分方程,4)整理,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T 、 ,3)消去中间变量,可得系统微分方程,4)整理,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ur 、

3、u c,2)由基尔霍夫定律和广义欧姆定律得,、L、C三种元件的V-I关系,遵循广义欧姆定律,1)输入电枢电压ua 输出轴角速度w或角位移q扰动负载转矩TL,c 刚体旋转角加速度方程,3) 消去中间变量,整理得输入电枢电压ua ,输出角速度的二阶微分方程,若忽略电机转轴上的粘性摩擦系数f,二阶微分方程可写为,1)ur 、,2)列写各个部件的方程,反相器,功率放大器,电动机,测速发电机,反馈电位器,3) 消去中间变量,整理后得直流调速系统输入电压ur ,输出角速度的二阶微分方程,4)整理,将上述方程联立,得方程组,线性定常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一般形式为,式中 r(t)为系统的输入量,c(t

4、)为系统的输出量ai, bj 为实常数,(2-1-14),拉普拉斯(拉氏)变换定义为,其中s=+j,是一个复变数,F(s) 象函数,f(t) 原函数。,拉普拉斯(拉氏)反变换,定义:,复习拉氏变换,线性性质:,微分定理:,积分定理:(设初值为零),时滞定理:,初值定理:,性质:,终值定理:,2.3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描述,求解微分方程可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但当方程阶次较高,则计算繁琐、且设计、分析系统不便,为此提出传递函数模型。,在初始条件为零时,两端取拉氏变换:,把微分算子d/dt用复变量s表示,微分定理:,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微分算子d/dt用复变量s表示把c(t) 和r(t)换为相应的象函数C

5、(s)和R(s)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二、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之间的转换,系统初始情况为零时,,(2-1-14),(2-2-3),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要用传递函数矩阵去表征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现代控制理论,四、传递函数的几种表达形式,则传递函数的通式可以写成:,式中:,或:,表示成零点、极点形式:,写成时间常数形式:,1、 根据传递函数的定义求传递函数,1)写出系统的微分方程式2)假设全部初始条件为零,取微分方程的拉氏变换3)写出系统输出量 C(s) 与输入量R(s) 之比的有理分式,即为系统的传递函数 G (s),四、传递函数的推导方法,2、电气网络复数阻抗直接求取传递函数,1)复数阻抗,

6、由式(1)得,(1),消去上述式中的中间变量,求得:,2.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6个典型环节: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和纯滞后环节,无论什么样的系统,它的传递函数都是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相乘积而得到的。把复杂的物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典型环节,利用传递函数和框图来进行研究,这是研究系统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入信号的变化,一、比例环节(放大环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式中 K 放大系数,为一常数,实例:分压器,放大器,无间隙无变形齿轮传动等。,输入:(t)角度 输出:u(t)电压,运动方程: u(t)=K(t) 传递函数:K比例系数,量纲为伏

7、/弧度,例1:变阻器式角位移检测器,输入:n1(t)转速 Z1主动轮的齿数 输出:n2(t)转速 Z2从动轮的齿数,运动方程:传递函数:,例 2:无间隙无变形齿轮传动,其它一些比例环节,(b)放大器,(c)晶体管放大器,(a)分压电路,微分方程,二、惯性环节(非周期环节),传递函数,式中 K比例系数 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特点:输出量不能立即跟随输入量的变化,存在时间上的延迟。,t,特点:输出量随时间成正比地无限增加,传递函数为:,输入为ui(t),输出为u0(t),-,+,相应的传递函数为:,在实际系统中,由于存在惯性,单纯的微分环节是不存在的,一般都是微分环节加惯性环节。 图2-4-5电路:

8、纯微分惯性环节 图2-4-7电路:一阶微分惯性环节,五、振荡环节,微分方程,特点:当 ,输入为一阶跃信号,则环节的输出呈周,传递函数,期振荡形式,六、纯滞后环节(延迟环节 、时滞环节),其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关系,由下式来表示,传递函数为:,式中 纯滞后时间延迟时间,特点:输出量能准确复现输入量,但须延迟一固定的时间间隔。,以上6种是常见的基本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无论什么样的系统,它的传递函数都是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相乘积而得到的。把复杂的物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典型环节,利用传递函数和框图来进行研究,这是研究系统的一种重要方法。,2.5 系统框图及其化简方法,框图和信号流程图是控制系统的两种图形研究方法

9、,六种典型环节的框图 2-6-2,二系统框图的绘制步骤,(1)确定系统输入量与输出量。 (2)将复杂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环节,作出各环节相应的框图。 (3)按系统各变量的传递顺序,依次将各环节的框图连接起来。 (4)求出各环节对应的传递函数。,例1 直流调速系统,直流调速系统的框图,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元部件的时域方程:,相应的传递函数为,方程两边求拉氏变换为,令 ,得转速对电枢电压的传递函数:,令 ,得转速对负载力矩的传递函数:,求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转速表示为:,框图作用:1)直观形象的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2)方便求解传递函数,定义:在框图上进行数学方程的运算。 类型:环节的合并

10、-串联-并联-反馈连接信号取出点或汇合点的移动。 原则:变换前后环节的数学关系保持不变,因而也称为框 图的等效变换。 目的:为了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三、框图的化简(等效变换),(一)环节的合并:有串联、并联和反馈三种形式。,1、环节的串联,2、环节的并联,正/负反馈联接,(二)信号取出点和汇合点的移动和互换:如果上述三种连接交叉在一起而无法化简,则要考虑移动某些信号的取出点和汇合点。,2)汇合点移动,a. 前移,b. 后移,c.相邻汇合点之间的移动,相邻汇合点之间可以随意调换位置,二者不相等。,注意:相邻取出点和汇合点之间不能互换!,常用的框图等效变换见表2-6-1,a,b,例1.,取出点移动

11、,汇合点移动,向同类移动,例2.,作用分解,例3.,结构图的化简步骤小结,1)若存在三种连接的交叉,通过信号取出点、汇合点前移或后移,消除交叉; 2)串联、并联环节的化简;3)由内环到外环逐步按反馈联接化简,直至变换为一个等效的方框,即得到所求的传递函数。,注意: 1)在移动信号的取出点、汇合点时,一定注意等效原则。,3)相邻取出点和汇合点之间不能互换!,2)汇合点向汇合点移动,取出点向取出点移动,避免取出点、会合点的交叉移动。向同类移动,2.6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1、开环传递函数:主反馈信号B(s)与误差信号E(s)之比,前向通道:从输入信号到输出信号之间的通道 反馈通道:从输出信号到与输

12、入信号相比较信号之间的通道,2、输出闭环传递函数: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系统输出C(s)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闭环控制系统中有两个输入量给定输入R(s)扰动输入N(s),3、误差闭环传递函数:误差输出拉氏变换E(s)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闭环控制系统中有两个输入量给定输入R(s)扰动输入N(s),提示:各个传递函数 都具有相同的分母,分母称为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式。,2.7 信号流程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框图及其等效变换虽然对分析系统很有效,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系统,方框图的变换和化简过程往往显得繁琐、费时,并易于出错。采用信号流程图,不需作变换,利用梅逊公式可直接得出系统中任何两个变量

13、之间的数学关系。,一、基本概念,信号流程图是一种将线性方程用图形来表示的方法。信号流程图由节点和支路组成,例: 一个线性方程为,信号流程图,方程组的信号流程,1)按照节点的次序绘出各节点; 2)根据各方程式绘制各支路;3)当所有方程式的信号流图绘制完毕后,即得系统的信号流图。,二、常用术语,输入节点(或源节点):只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如x1、x5。 输出节点(或汇节点):只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如x4。 混合节点:既有输出支路,又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如:x2、x3。 传 输:两个节点之间的增益叫传输。如:x1x2之间的增益为a,则传输也为a。 通道:又称为路径,是指从一个节点出发,沿着支路的箭号方向相

14、继经过多个节点间的支路,一个信号流图可以有多条通道。 开通道:如果通道从某个节点出发,终止于另一个节点上,并且 通道中每个节点只经过一次,则称这样的通道,前向通道:信号由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传递时,每个节点只通,过一次的通道,如:x1x2x3x4,前向通道传输(增益):前向通道上各支路增益的乘积 如:x1x2x3x4总增益abc。 闭通道(回路、回环):通道的起点就是通道的终点,并且与其它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的闭合通道叫回路、回环。 回环传输(回环增益):回环中,所有支路增益的乘积。 图中有两个回环,一个是x2x3x2,其回路增益为be,另一个回路是x2x2,又叫自回路,其增益为d。 不接触回环:

15、如果一信号流图有多个回环,各回环之间没有任何公共节点,就称为不接触回环,反之称为接触回环.,三、由结构图绘制信号流程图,先分析结构图与信号流程图的对应关系,1 结构图中的变量(信号线)、方框、传递函数与信号流程图中的节点、支路、增益相对应,4、注意:框图中相邻的取出点和汇合点,在信号图中应用两个节点表示,节点之间用传输为1的支路连接。,四、梅逊公式及其应用,n:从源节点到任何节点之间前向通道的总数,式中 L1所有不同回环的传输之和; L2任何两个互不接触回环传输的乘积之和; L3任何三个互不接触回环传输的乘积之和; Lm任何m个互不接触回环传输的乘积之和;,信号流图上从源节点(输入节点)到任何节点(包括汇节点即输出节点)的传输,即梅逊公式为:,Pk:第k条前向通道的传输,为信号流程图特征式,k为余子式,即从中除去与第k条前向通道Pk相接触的回环后余下的部分。,解:1)找出图中所有的前向通道。,只有一条前向通道 n=1,此前向通道传输,这三个回环都存在公共节点,即不存在不接触回环:L2 L3 L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