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醉翁亭记_3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686825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醉翁亭记_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案]醉翁亭记_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案]醉翁亭记_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案]醉翁亭记_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教案]醉翁亭记_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醉翁亭记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醉翁亭记_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醉翁亭记来源莲山课件 5 Y K Co M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内容和主题。(2)积累文言词汇。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二、读课文1听

2、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2正音。3学生试读课文。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 21 个“也”语气不尽相同。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4学生互读课文。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5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三、疏通全文大意1合作学习。3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说明: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

3、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3词语小结。(1)而表并列泉香而酒洌表承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修饰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2)也 表陈述环滁皆山也表肯定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在乎山水之间也四、再读课文 集体朗读全文。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画出来。五、布置作业 4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一、集体朗读课文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二、主旨探究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明确:乐。2文中写出了谁“乐”7 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明确

4、: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56小结。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

5、与民同乐”的思想。三、写法探究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并归纳:(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 “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

6、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6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四、小结全文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 21 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 25 个“而”字使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内涵。五、背诵课文1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人手,尽量不死背。第一自然段,共 ll 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 4 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 ;第 5 句至第 9 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 “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也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 2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培养强记能力。来源莲山课件 5 Y K C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