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new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866139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new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new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new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new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new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new(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委委 托托 方:方: 杭州市规划局承承 担担 方方: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规证甲字:0250084)院院 长:长: 顾朝林 教授、博导总总 工:工: 崔功豪 教授、博导项目总指导:项目总指导:崔功豪 教授、博导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张京祥 博士、副教授项目参加人:项目参加人:陈 雯 博士、副研究员林炳耀 教授周诚君 博士黄春晓 博士罗震东 硕士王兴平 博士、高级规划师刘兆德 博士、副教授管驰明 博士向俊波 硕士曹敏娜 硕士方 倩 硕士特邀顾问:特邀顾问: 范朝礼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城市

2、处 处 长朱家良 浙江省经济规划院 研究员马裕祥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 教 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2杭杭 州州 市市 城城 市市 发发 展展 概概 念念 规规 划划Concept Planning for Hangzhou City Development 规划总报告规划总报告 规划专题规划专题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专题十:

3、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3杭杭 州州 市市 城城 市市 发发 展展 概概 念念 规规 划划Concept Planning for Hangzhou City Development 规划总报告规划总报告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4导 言城市是一个特殊复杂的巨系统,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数以亿计。我们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往往自以为对城市已经很熟悉、很了解。然而欲真正把握城市发展的真谛,却并非易事。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化,信息在爆炸,社会在变革。城市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

4、任何人期望驾驭城市发展的规律,都需要不断地重新认识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概念规划,正是对杭州城市及其发展的系统再认识。世界城市发展的轨迹表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启动和起飞阶段,急迫需要大城市依靠其集聚度高、辐射力强的优势,承担起区域发展中心的职能。前不久,杭州的决策者果敢冲破缠绵多年的“西湖情结” ,将钱江两岸的萧山、余杭划入杭州都市区。这是一个石破天惊、富有魄力的大决断,是一个顺应规律、超越自我的大融合,也是一个抢占先机、影响深远的大手笔。本概念规划,正是这一重大战略举措的阐释和延伸。为赋予其应有的价值,我们未敢懈怠:以理性思考,力图把握杭州城的脉动;以纵横比较,力图唤醒杭州人的警觉

5、;以前瞻眼光,力图解析杭州魂的未来以理性思考,力图把握杭州城的脉动;以纵横比较,力图唤醒杭州人的警觉;以前瞻眼光,力图解析杭州魂的未来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5杭杭州州市市城城市市发发展展概概念念规规划划总总报报告告目目 录录导言导言第一篇:发展与危机第一篇:发展与危机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7)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二、古今江南的富庶地二、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8)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2、平稳

6、上升的经济大市3、贴近市场的运作模式4、规避风险的内生优势5、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三、难以维系的安逸梦三、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9)1、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2、优势不显的工业化之路3、尚未整合的都市区空间4、偏安一隅的杭州醉文化第二篇:人文与精神第二篇:人文与精神一、根脉与情结一、根脉与情结 (14)1、生态文化2、偏安文化3、工巧文化4、英烈文化二、撞击与反思二、撞击与反思.(14)1、自耕垄田2、勾留西湖3、醉浴暖风4、商唯坐售5、乐水乐静三、融合与再造三、融合与再造 (15)1、扬弃2、融合3、再造第三篇:理念与目标第三篇:理念与目标一、建构认识

7、城市的高境界一、建构认识城市的高境界城市竞争的新法则城市竞争的新法则 (17)1、城市以功能比强弱2、城市以文化论输赢3、城市以空间视优劣4、城市以环境定胜负二、重构杭州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二、重构杭州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人间天堂的新理想人间天堂的新理想(18)1、接轨国际,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2、辐射带动,功能卓越的中心之城3、空间整合,弹性生长的有机之城4、山水城林,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5、灵秀文润,人居最佳的诗韵之城三、新构杭州在长三角中的关系坐标三、新构杭州在长三角中的关系坐标区域发展的新角色区域发展的新角色(19)1、杭州与上海:依托上海、错位经营、互惠互利、相对独立2、杭州与苏州:各为一翼

8、、资源共享、良性竞争、局部超越3、杭州与宁波:依江借海、双赢联动、有扬有放、巩固中心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6第四篇:产业与路径第四篇:产业与路径一、产业战略:转变中的希望一、产业战略:转变中的希望(21)1、产业体系从垂直分工到水平分工2、产业性质从综合型到特色化3、产业功能从生产中心到资源配置中心4、产业组织从碎石型到规模集群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的成长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的成长 (22)三、生产服务业:发展中的先机三、生产服务业:发展中的先机 (23)1、以错位服务培育区域专业金融中心2、以供应链管理建设现代物流中枢3、以环节经营发展技术中介基地四、旅游业

9、:转型中的延伸四、旅游业:转型中的延伸 (25)1、市场延伸:由国内旅游走向国际旅游2、产业链延伸:从单一观光走向综合产业3、空间延伸:从西湖走向区域4、功能延伸:从发展旅游业走向提高城市竞争力第五篇:空间与环境第五篇:空间与环境一、拐点与中枢一、拐点与中枢区域交通网络的构筑区域交通网络的构筑(27)1、基于清醒判断的对策2、以主通道拓展城市影响腹地3、以强大功能支撑中枢地位二、容量与模式二、容量与模式都市区空间发展方案比选都市区空间发展方案比选(28)1、都市区的人口发展预测2、都市区空间发展方案三、有机的秩序三、有机的秩序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的重整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的重整.(30)1、轨迹与

10、症结:城市空间演化剖析2、东进或南下:都市区空间发展的基本走向3、双核拥江:都市区空间总体构造4、载体与内容:都市区产业空间布局5、雄心与步骤:杭州 CBD21 空间发展的构想四、优化配置四、优化配置都市区空间规划的政策导引都市区空间规划的政策导引(35)1、从旧八区到新八区:都市行政区域的再划分2、加大引导与管制的力度:都市区空间生长进程的调控3、对空间的合理调整:都市区重大要素的整合五、内外双修五、内外双修雕琢生态与文化并蓄的宜居环境雕琢生态与文化并蓄的宜居环境(37)1、复归自然:确立都市区发展的生态理念2、营建家园:构筑绿色的都市区生态网架3、融合文化:凸显城市底蕴与个性风貌第六篇:经

11、营与创新第六篇:经营与创新一、城市经营一、城市经营城市政府的现实课题城市政府的现实课题.(39)1、城市:政府可资经营的最大活化资产2、资金导向和功能导向:明确经营城市的目的3、局部收益和全局代价:合理调控城市房地产业4、有形资源和无形资产:环境与文化资源的经营5、城市形象和注意力经济:知名度、美誉度的经营二、制度创新二、制度创新城市进步的必由之路城市进步的必由之路. (40)1、政府职能定位:寻找有为与无为的契合2、土地制度创新:应用市场机制平衡多元发展主体需求3、城市与区域管治:弥合行政区与经济区的隙痕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7第一篇:发展与危机一、值得关注的大背

12、景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正如中国的其他诸多城市一样,杭州城市的发展不仅面临着传统的工业化背景,还必须全方位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宏观时代背景。(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为城市之间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主体,其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导向,而且会影响别国政府的行为方式和决策导向。(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无论采取何种政治制度,经济的市场化取向都十分明显。我国主动选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也近 10 年。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计划体制的轨道上行事,因而,对政府来说,用计划的方针来指导市场经济,以计划的意识影响领导的思路,以计划的手段和方式寻求发展出路等现象仍较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