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二轮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3352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二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二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二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二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二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二轮复习)(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地壳运动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知识点一 地质作用和板块构造学说 1.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2)内力作用的表现及其对地貌产生的影响,地质构造,比较项目,特别说明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阅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阅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

2、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年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

3、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所致。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不带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3)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特别说明 河流地貌及其形成过程(1)山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

4、形成V形河谷,一般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 (2)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积扇。一般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黏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干旱地区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3)平原地区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底沉积物颗粒较细小,河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在凸岸堆积。这里一般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处

5、,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渐发育成为三角洲。,2.板块构造学说,(2009广东地理)“莫问桑 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 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 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 玢的诗,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 (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解析 本题组立意新颖,构思巧妙,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解答本题,一要读懂诗文,二要调

6、动河流地貌发育的相关知识。第(1)题,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东岸是堆积岸,聚落应该布局于安全的堆积岸乙地。诗中描述的是冲积平原的形成和发育状况,应发生在中下游。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河流自北向南流。第(2)题,内力作用决定地貌的基本格局,包括地势的高低起伏、大地形单元的塑造等,进而决定河流的流向。 答案 (1)B (2)A,知识点二 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特别说明 (1)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 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图解如下图。,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同一种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增加,其

7、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三: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跟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二: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影响雪线的因素,从本质上讲是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具体因素有二: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

8、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2)非地带性现象分析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与太阳能的分布没有内在联系,它们受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既不存在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也不存在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又没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因此这种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影响的地域差异性称为非地带性。产生非地带性的因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类:,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面却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应纬度的绝大部分是海洋,缺失这两个带。 局部水分变化,如荒漠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

9、洲。 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沿海平原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受离岸风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摩尔曼斯克港在高纬度69N附近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不结冰。如同一自然带,受暖流影响一侧向高纬度延伸且面积要广阔一些,寒流一侧则向低纬度延伸。 局部地热异常,冰岛热泉附近本应是苔原而分布的却是草甸。 人为作用,如沙漠边缘的防护林、围海造陆等活动。,下图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山地中,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10、 ) A.热量丰富 B.降水量大 C.相对高度大 D.纬度位置低 (2)由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 A. B. C. D.,解析 第(1)题,对四幅图分析可知,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相对高度大。 第(2)题,由四个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可知,山地的纬度最低,山地次之,、两山地比较,山地针叶林的分布海拔要低于山地,故山地比山地纬度低。 答案 (1)C (2)B,考向一 地质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示例1 读“某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中数码序号依次排列,表示地层由新至老或由老至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的地质构造属 。 (2)地质勘探队

11、员在M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三叶虫化石,在N处地层中发现了恐龙蛋化石。判断图中B处的地质构造应属 ,依据是 。 (3)C处的地质构造属 ,该处形成谷地的原因是 。 (4)B、C两种地质构造中,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 (5)从安全性考虑,在A、B、C三处中,最不适合选作水库坝址的是 ,理由是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关系及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影响的知识。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性质和方式的依据。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的两种基本形式,而褶皱的基本形式是背斜和向斜,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

12、新,两翼岩层较老;断层的基本形式是地垒和地堑。地垒中心部分高,两侧低,相对上升;地堑中心部分低,两侧高,形成狭长凹陷地带。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呈水平状态。,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所以,可以根据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因此,解此类题时,必须先读懂图。在地质构造中,背斜构造有利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集聚,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并有一定的静水压力。选择水库坝址时,一定要避开地质构造中有断层的地方,否则会因断

13、层受力增大,导致大坝倒塌,危害人类生产和生活。,答案(1)地堑 (2)向斜 根据化石可知地层比地层岩层新,所以B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从而可以判断为向斜 (3)背斜 顶部受到张力后岩层被破坏,易受侵蚀,成为谷地 (4)B C (5)A A处附近有两条断层,修建水库,大坝非常不安全,考向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地理意义 示例2 (2009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

14、大约1倍。,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解析 第(1)题,新疆罗布泊水面缩小,湖岸线发生相应变化,而不同时期湖岸线的海拔是随着水面缩小而逐渐降低的,故由A地到B地地势是逐渐降低的。第(2)题,要紧扣影响三角洲位置变化的因素,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要注意三角洲的位置主要取决于河流入湖口的位置和河流水量等因素。第(3)题,新疆罗布泊的干涸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结果,因此干旱区流域开发必须围绕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15、这一核心来进行。,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考向三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示例3 (2009北京文综)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 (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 A.和 B.和 C.和 D.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