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41题汇编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3085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41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第41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第41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第41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历史第41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41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41题汇编(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第高考历史第 4141 题汇编题汇编篇一:XX-XX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1 题汇编(含参考答案)XX-XX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1 题汇编(含参考答案) 整理:王远鹏 XX 年题组 1 (XX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

2、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 1500 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 1800 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 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3、,史论结合。 )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参考观点有:殖民扩张说,科技促进说,文明扩张说等等,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即可。做到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并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 分) 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 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 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答

4、案】 例一:56 分 观点:西方的崛起主要归功于内因。 评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代议制的确立。新航路的开辟。 例二:910 分 观点:西方的崛起主要归功于吸收其他文明的成就。评论:思想方面: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古希腊文明;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大多源自于古希腊的思想,如智者运动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芝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政治方面:雅典的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改革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借鉴。 法律方面,近代西方的法律很大程度上受了罗马帝国时万民法的影响。 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 故

5、西方近代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吸收其他文明的成就” 。 例三:吉林省评卷组高度认可的一份试卷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论据及说明如下:评论: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为其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中古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 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

6、界体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肯定西方历史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关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东西方文明交往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 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

7、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 ,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来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 。因此可以说材料中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XX 年题组 1 (XX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10) 。 图 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8、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解析】本题综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解题时须注意冲击与反应的对应关系,围绕材料观点,按要求答题。 【答案】 (12 分)略。 【评分细则】湖北省 41 题评分细则 1、满分 3 分;明确表示同意(反对) 、一分为二(2分) ;明确表示同意(反对) 、一分为二,有具体内容(“冲击反应”模式) (3 分) 。 2、满分 7 分;基本照录材料,有简单分析(5 分) ;材料全面,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论证,如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等(7 分) 。赞成观点等须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评析;反对观点所用材料

9、应为 19 世纪中期以后,如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等材料,可酌情给 2 分。 3、满分 2 分;归纳总结, “冲击-反应”是渐进式的,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2 分) 。 说明:按照评分标准确定给分等级:一等(12-10 分) ;二等(9-5 分) ;三等(4-0 分) 。 依据评分标准应分为三个层面: (1)观点层面:赞成(或正确)、反对(或错误)、片面等均可。 (2)史实层面: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史实阐释。 反对:侧重于中国反应中的自我能动性,即从中国社会内部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因。 赞成:侧重于西方冲击与中国学习或对抗西方的对应或相应性。 片面:侧重于中国社会变迁是西方冲击和中国各种人

10、物、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相融合碰撞的产物,两种角度都涉及。 (3)论证层面:要有一定高度,不是对史实观点的平行总结。 反对:该模式思想基础为西方中心论(欧洲中心论),是为西方对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辩护。 赞成:运用事物普遍联系关系和内外因理论,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缺乏变革的先决条件,无法独立衍生出近代化。【参考答案】 答案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 )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 答案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

11、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 答案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示例: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视了中国社会内部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题目所给的材料来看,在 1856-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内部做出反应形成洋务派,并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再次形成冲击,引

12、发了戊戌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希望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挽 救民族危亡;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 的朝廷” ,引起国内革命浪潮高涨,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综上所述,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 但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也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从经济上来看,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生并壮大发展;政治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也已经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变革的力量并推动中国社会向前

13、发展。 吉林评卷组比较认可的一份试卷: 观点:我认为这一模式是片面的。西方冲击对中国社会近代化有促进作用,但中国社会也有自身内在的发展特点。 1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存在巨大惰性,例如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意识形态,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天朝上国的心态,政治的君主专制抑制社会活力。中国近代化确实有西方冲击的作用和一定的被动性。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有觉醒,但只停留在表面,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但随之外来势力加剧侵略,中国的学习日益加剧,从器物向制度、思想层面的转变。西方入侵确实和中国近代社会改变具有一定同步性。西方入侵 是中国近代化的外在条件,加速了中国进步。2在肯定西方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西

14、方冲击并非中国近代化的根本原因,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不缺乏突破的内在动力,中国发展具有自身特点和内涵,比如明清时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外贸易在世界中占据重要地位;王夫之、黄宗羲等人思想具有反专制的色彩;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起了中国人民不断的反封建斗争。所以,各阶层仁人志士是中国近代化的主体。 综上所述,这一模式过于强调西方的外部冲击和中国的被动适应,是片面的。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应该坚持辩证的唯物史观,既要看到历史发展的外来力量,也不可忽视内部的主观能动性。西方冲击是中国近代化的加速剂而非最终原因。材料中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

15、。历史研究要从事实出发,全面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停留在理论上。 XX 年题组 1 (XX新课标全国全国卷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 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 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 9、图 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两副图片反映了从东汉到唐开元年间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具体的变迁是什么,找准变化,然后再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说明原因。例如可以从汉代唐代地方区划

16、分布的区域分析变化,并结合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这一史实予以说明变化的原因。还可从地方州名与道名角度分析变迁,并结合山川地理形势说明变迁的原因。 【答案】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篇二:XX-XX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1 题(小论文题)汇总及评分标准XXXX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1 题 试题汇总及评分标准 整理:黄凌 (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 1 (XX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