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82993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语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语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语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语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语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语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语法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语法教案高中语文语法教案篇一:重点是教案初高中语文衔接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 课程背景 镜头一: “我初中时语文学习还算不错,怎么到高中就考这样的低分呢?天啊,这高中语文可怎么学呀?”一个初中时的“语文尖子生”初入高中就有了“无奈”的窘境。 镜头二: 师:这么简单的内容,初中怎么就没学过呢? 生(齐声答):真没学过。 师:你们语文现在学些什么?怎么连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弄不清呢? 近年来,伴着素质教育开展,随着高中教学的深入,上述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折射的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不衔接。由于初高中对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衔接不到位,特别是初中新课程有淡化、弱化现代汉语知识倾向,从而使学生

2、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这些都凸显了高初中衔接教学研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去了解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与过渡,从而使高一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必然要了解初高中语文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一、新课程要求的阶段性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 一个主要原因。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

3、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因此由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二、初高中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淡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 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评价建议”: “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 3语法修辞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 七年级下册:P270 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 八年级上册:P269 附录

4、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P256 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 、 句子成分简表 九年级上册:P264 附录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常用修辞格简表 (二)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的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 ”中提出: (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课程目标(选修课程语言文字应用) ”中提出: 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 三、教学与评价现状: 由于初中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必要的语法和修辞

5、知识”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教材中也只附录了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和常用关联词语的简表,必然导致初中语法教学的难以保障和落实。因课程标准中“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修辞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辨析修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通过仿句间接考查修辞。老师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或多或少能讲授一定的语法修辞知识,但存在以下现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修辞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四、基础知识标准差异断层 1 语言学知识的断层。 初中要求了解“必要的语法知识” 、 “常用的修辞方法”,高中要求“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

6、学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 。比如语法知识问题,语言可划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五个基本能级单位,那么初中语法教学至少应该落实这五个问题。但由于初中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必要”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加上现在初中语法只学不考,所以目前初中教材、教学中没有“语素” “句群”知识的介绍,介绍了的语法知识也得不到教学保障。而高中课标中也只提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要求,既没有提及对初中语法知识的补充要求,也没有进一步的“语义、语境、语体、语用”知识介绍。所以在语法知识标准上初中课标缺乏具体的铺垫,高中课标缺乏进一步的补充和提高。 2.文章学、文艺学知识的断层。 修辞方面的知识应该属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知识。而课程

7、标准初中阶段的“表达方式” “作品知识与文化常识”“写实与虚构” ,高中阶段的“文学体裁” “背景材料” “领悟内涵” “表现手法” “艺术表现力”等这些问题也是分别属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知识。但是很明显的是,除了初中教材上附录了一份常用修辞格简表 ,无论初中课标还是高中课标,关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 其它基本知识系统均没有任何介绍。所以教师和学生教学中很难对这些知识进行分类和区别,感觉这些知识特别混乱和零碎。如高中课标的“表现手法”与初中课标的“表达技巧”就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而修辞手法的上级概念是什么比较模糊,而且“表现手法”的下级概念有哪些,它以初中哪些知识为基础,师生们也觉得最为模糊。由于

8、学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网络系统,所以在进入高中阶段的文学欣赏活动时修辞方面的旧有知识很难用来解决问题。因而在文章学和文艺学标准上,初高中课标均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的链条。 课程目标 1. 在高一上学期完成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复习、补充、巩固,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有关知识,能通过训练学会运用语法知识解决相关语文问题,提高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 2. 在高一上学期完成现代汉语修辞知识的复习、补充、巩固,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及表达效果,能通过训练学会灵活运用修辞知识解决相关语文问题,提高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 3. 引导高一学生了解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形成比较完备的

9、语文知识能力结构,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适应高中生活,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为高中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内容 模块一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词类:词的分类及其辨别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2短语: 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 。 几种特殊结构的短语类型(介宾、的字) 。 3句子: 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和划分。 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和常 用关联词语。 多重复句的层次划分

10、模块二 现代汉语修辞知识 1.常见的 8 种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2. 常见的 8 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及应用。 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现代汉语知识 8 课时; 现代汉语修辞知识 5 个课时。 (二)具体实施: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 学能否顺利地与初中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首先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其次要善于分析衔接三要素,即课程标准、教材知识点和学生;最后要注重衔接的科学性,高中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都 篇

11、二:1 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之实词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之实词 学习目标: 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词性并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现代汉语的词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副词、连词、介词、 助词、语气词、拟声词等六类。 一、实词的类别 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它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实词带上语调能单独成句和单独回答问题。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或方位等的词。 如:教师、长江、月、房屋、上午、星期六、沿海、周围、上、下、道德、思维等。 2、分类: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3、语

12、法特点:(1)名词前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来修饰限制。 (2)一般不受副词(如“不” 、 “很” )修饰,两种情况可以构成“副+名”结构:对举或连说的格式中;表示变化发展的句子。 (3)常做主语、宾语、定语。 (4)一般不能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所用的量词有区别。 (2)专有名词前一般不能加数量词。(3)时间名词还可以做状语。 (4)方位名词可单用,也可以构成方位短语。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的词。 如:唱、改革、想、高兴、开始、发生、使、等于、能够等。 2、分类:普通动词、心理动词、存现动词、判断

13、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使令动词 3、语法特点:(1)能受副词修饰,但除心理动词、助动词外不能受程度副词(如“很” )修饰。 (2)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 (3)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4)一些动词可以按 AA 或 ABAB 形式重叠。 4、小类特点:(1)普通动词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2)心理动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带谓词性宾语。 (3)存现动词可以构成存现句。 (4)判断动词表示判断, “A 是 B”格式可以表示等同关系、归属关系、特征质料情况、事物的存在、习惯说法。 (5)助动词可以做谓语、状语。 (6)趋向动词可以做谓语、补语。 (7)使令动词可以构成兼语句。

14、 (三)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如:大、好、糊涂、宁静、心狠、可惜、书生气、沉甸甸等。 2、分类: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定数量形容词。 3、语法特点:(1)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和副词组合,3 种形容词不能与程度副词组合:A、偏正型形容词偏的部分表示程度;B、带叠音词缀的状态形容词; C、其他复杂形式的形容词。 (2)形容词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许多形容词可以按 AA、AABB 的形式重叠。4、非谓形容词。非谓形容词是不能做谓语的形容词,又叫区别词。非谓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

15、;(2)不能直接做谓语;(3)不能与副词“很”组合;(4)否定时常用“非” 。 (四)数词 1、定义: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 2、分类:基数词、序数词、倍数词、分数词、概数词。 3、语法特点:(1)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2)可以做主语、宾语;(3)数词“一”常常省略,可以构成“一?就?”格式,在“V 一 V”格式里表示虚指。 (五)量词 1、定义: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计算单位的词。2、分类:(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数量的单位,如个、张、件;(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量词还可以分为专用(个、公斤)和借用(桌子、笔) ;个体(只、条)和集

16、体(打、群) ;单纯和复合(吨公里、人次) 。 3、语法特点:(1)与数词、指示代词构成量词短语;(2)可以重叠;(3)一般不单独做定语,但“数量名”结构中的“数”为“一”是可以省略。 (六)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词这个类和别的词类不一样,它不是从功能角度分出来的,而是从代替、指示作用角度分出来的,因而代词的功能很不一致,大部分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也有的代词的功能相当于数词、谓词或副词。 2、分类: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3、小类特点:(1)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也有单数代词、复数代词的区别。 “我们” 、 “咱们”有排除和包括的不同。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相当于名词。 (2)指示代词。 “这”是近指, “那”是远指, “每” 、 “各”是分指, “某”是不定指, “另”是旁指, “其他”指特定范围以外的人或事物。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一般相当于名词, “这样” 、 “那样”相当于谓词。(3)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可以构成特指疑问句,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